孫子早就學會走路,疫情爆發後沒下樓,前兩天下樓又不會走了,這咋回事?

故鄉雨


1歲左右的孩子記憶以短期記憶為主,孩子很久沒有下樓,對外面的世界又產生了陌生感,很正常,家長不要過於擔憂,可以給孩子說,別怕,有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在,慢慢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如果孩子表現恐懼,不敢去接觸,家長不要強迫,也不要表現過於驚訝,可以抱抱孩子,給足孩子安全感,讓他慢慢適應周圍環境,慢慢探索,循序漸進,成長需要過程,更需要家長陪伴。


正面管教媽媽


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孫子在以前已經學會走路,現在下樓不太熟練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就拿我女兒來說吧,2歲生日剛過,本來爬杆子,兩隻腳擺擺的那個,玩的很溜的,可是經過最近一段時間,在家裡待著,昨天天氣好,帶他出去玩,她都不敢玩了,怕了,後來,我讓她不斷的接觸,自己做榜樣玩,慢慢的又喜歡上了,也許你孫子和我女兒一樣,生疏了,所以,走不穩了。

好比大人,學開車,剛學會的時候都會開,但是如果一直沒開車,生疏了,有了駕照,也沒用

所以要讓孩子多運動,慢慢的就回適應環境,適應身體,很快就會走了!


寶爸陪讀


我家寶貝學走路時候是先在床上走,在床上是行走自如,下了床就要扶著床沿桌沿走,出了門了要大人拉著手才自己走,一鬆手就站那不敢動了[捂臉],有一次她姨媽領著去玩,鬆開手站的遠了一點,大概離了一米多的距離然後拍著手說,來來走過來,我家孩子猶豫了幾分鐘,表情委屈撇著嘴想哭的樣子,姨媽依舊堅持拍手,要她自己走過來,終於搖搖晃晃的連走帶撲的走了過來,從此自己就敢走路了。那時候大概一歲左右。你可以借鑑一下,寶寶其實自己會走的,就是離開熟悉的環境不適應,心裡害怕。慢慢適應了就好啦[可愛][微笑]


米糕說


我是星辰時光機,一對學心理的營養師爸媽,分享育兒及營養知識。

孩子早就學會走路,疫情爆發後沒下樓,前兩天下樓又不會走了,這讓您很疑惑。

從您的描述當中,看得出來,您對孫子的照顧非常周到小心,孩子的一點點細微的變化您都觀察得非常仔細。

一般的孩子在一歲左右就會開始學習走路了,有些晚一點,有些會早一點。您的孫子十一個月就會走了,是屬於比較早會走路的孩子。在十一個月的時候,就走得很穩當了,但是疫情爆發後,孩子沒下過樓,現在孩子下樓就不走了,甚至有點害怕。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您不必過於擔心。這是因為孩子對於任何技能,首先是有一個好奇心,好奇心驅使孩子會不斷的嘗試各種東西,走路也一樣。在您的孫子十一個月的時候,他就學會走路了,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產生和練習導致的。

而後,因為沒有活動的空間練習,走路就生疏了,甚至都忘了,所以才會發生孩子現在不會走路的現象。不要緊的,適應一下就好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因為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很多家長都是帶著孩子呆在家裡,這就導致孩子的活動空間變小。其實在家裡,您也可以讓孩子在家練習練習,場地的變化對孩子會走路這件事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在孩子會走,想走的時候,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走路很好玩,誇誇他,孩子會越走越好的。

所以,您描述的這個問題不用太擔心,是正常現象,多走動走動就好了。


星辰時光機


進化論: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孩子本來剛剛學會走路,還沒有熟練,就沒有下樓走過了,忘記很正常。

就像成年人做一個自己從來沒有接觸的工作,一開始不也是不會嗎,如果一開始做錯了,受到了批評,以後在做肯定害怕。

一回生二回熟。Practice makes perfect.


尋麓文化


孩子因為剛學會走路,腳部力量還不是很大,有時候累了或者不願意走就會忽然變得像不會走路一樣,這種情況如果很快就恢復正常,就不需要太擔心,如果孩子走累了,可以停下來歇息一下再走。慢慢孩子熟悉了,腿部力量加強,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的了。

如果寶寶看起來不願多走,而願意坐著或爬著玩,那就應該和他玩“向上拉”的遊戲,讓寶寶藉助父母的手,依靠自己的雙腳站立起來,這樣可以鍛鍊寶寶腿部的肌肉。

可以為寶寶積極創造一些條件,如:圍欄、小推車、可推拉的玩具等,千萬不要在寶寶嘗試走路而摔倒時急忙把他扶起來。這樣會使寶寶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學不會走路也沒關係。

另外在輔食添加上要全面均衡,多給寶寶吃一些含鈣高的實物,如牛奶、奶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蔬菜等,還要給寶寶化驗一下微量元素,根據是不是缺乏並給予補充。

反正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反而會不利於寶寶其他方面的發育成長,應採取一些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寶寶走路。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有可能不是孩子不會走,是不想走,沒有了走路的興致,之前走路是因為在外面玩,導致孩子有走路的衝動,但是對於小孩來說腿部力量不夠,並沒有形成像大人一樣的本能,沒有新鮮的事物吸引就不想走路了。

孩子走路是真的很累

剛開始學走路是因為新奇,就像玩具剛買回來愛不釋手,過段時間又不喜歡玩了,小孩子的腿部肌肉比較柔軟,特別是剛學走路不久的孩子,柔軟的肌肉一時之間承載不了,孩子走路的時候,腿部肌肉需要用力,覺得累,就知難而退了,後面就越來越不願意走。所以前面很早學會走路是新鮮感,後面不走是腿部肌肉能力不夠。

孩子感覺不被父母重視

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在父母的懷裡護著。當孩子學會走路以後,被父母抱在懷裡的機會就少了很多,這時候的孩子難免會感到有些失落。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關懷和寵愛的,有時候父母忙著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孩子,孩子為了讓父母多重視一下自己,就更喜歡父母抱抱不願意走,帶著這種情緒就沒有了走路的衝動。

孩子需要父母的安全感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帶來的安全感,可以說,有爸爸媽媽在,就有安全感。可能到了某個階段,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時候,這時候自然要去尋找安全感來源——爸爸媽媽的懷抱了。寶媽們有時候也不要嫌煩,孩子要求抱抱的時候,可能是遇到了什麼害怕的事情,這時候發揮母愛,趕緊抱起來安撫一下吧!

孩子需要鼓勵

走路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技能,也是挑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的鼓勵。抱抱的能量是十分強大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小朋友在比賽或者表演之前,都會主動跑去抱抱媽媽,讓親愛的媽媽安撫一下自己,鼓勵一下自己,抱抱之後真的感覺是能量滿滿啊。父母們可能有時候會忽略了這種情感,但是這一點毋庸置疑——家人為我們帶來的動力,永遠是無窮大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只要孩子體檢是健康的,大動作發育上作為家長不用操之過急,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身發育。


安小寶媽媽


孩子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家長需要做到的是,不必過於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獨自行走反應表現。大部分寶寶在12~14月大時學會走路根據過去的嬰兒發展研究文獻,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認為,約50%寶寶在11.5個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個月大獨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個月大自行走路。當然在這長達半年之久的期間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差異甚大,有的在前一天還在當“小爬蟲”,隔一天就變成“小企鵝”;有的則雖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會走的自由與樂趣,老是要大人帶他出去走動。父母們要牢牢記得,這一範圍並非金科玉律,因為每一位寶寶仍有其獨特發展時程表,只是仍然有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範圍罷了!只要沒有不當的外因阻礙寶寶獨自行走,便不必過份擔心;但若已過18個月大,而無法獨自走路,也應儘快和專家醫師們諮商,確認有無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礙因素需予以調整


不過週而復始


正常吧,剛學會的還沒有鞏固住,多走路加強練習習慣成自然。



保定見聞


寶寶會有自己的步調。不用太擔心。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會走,意思是寶寶三個月時會翻身,6個月會坐,7個月會來回滾,8個月會爬,一歲會走。

這話可以說是描述寶寶發育狀況的時間表,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成長超過了幾周或者幾個月,他們會非常的高興,一旦寶寶有些滯後,就會憂心忡忡。而將其作為一個參考。我們要更相信寶寶的健康發育,有著較大的彈性跨度。

例如,寶寶第1次翻身的時間從2月到6個月不等,開口說話的時間通常在1歲左右,有些寶寶會晚一些。未來的足球明星邁出他們人生第1步的時間,通常在8~18個月的時候。大部分寶寶會遵循一般的發育規律,但是有些寶寶會跳過某個階段,例如他可能都不會爬,然而當他的肌肉張力和協調能力發育到一定程度時。他們就會直接站起來邁開步子走路,每一個發育的階段都是神經和肌肉的複雜生長過程,他們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影響。

大多數孩子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發育速度正常成長。發育略顯滯後的孩子較之其他孩子並無兩樣,雖然他們的人生列車起步較慢,但終究和其他的孩子一樣順利到達同一個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