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神州大地黯然失色;緊接著,武漢封城,湖北封省,各省、市進入一級防控預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解放軍以及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千里馳援武漢,國內外愛心捐贈的醫用物資由綠色通道直飛武漢。


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紛紛為一線最美“疫”行者免費提供高額人身保障,還將公司名下的大部分健康險產品做出“零等待期”、“不限治療醫院”、“保險責任擴展至新冠狀肺炎”等動作,解決患者與家屬的後顧之憂;既然不能衝到一線戰鬥,那就做前線堅強的後盾吧!


每當風險或者重大災難來臨的時候,大家總會自然的想到保險,為什麼呢,保險到底是什麼呢?正好隔離在家,小編也想好好梳理認識一下這個熟悉的朋友---保險。



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保險的起源

話說以前生活在海邊打漁為生的漁民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禱,祈求神靈保佑出海能風平浪靜滿載而歸;為什麼要風平浪靜呢,因為古代的船都是帆船,風大浪大船就會翻;他們在長期的生活體驗中意識到,風給他們帶來了無法預測的風險,風也就意味著險,所以有了風險這個詞;出海打漁會遇到什麼風險呢,他們不知道今天會不會有

風暴,不知道會不會遭遇海難;總結下來,就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古代還沒有一個系統的風險管理方法,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經常為在海難中失去親人的家庭提供一些簡單的援助,或金錢或物質;後來漸漸形成一個簡單的習慣,就是出海前,每人拿出一點錢集中在一起,假如有人在這次出海遇難了,這筆錢就給遇難者的家人,讓其渡過難關。這就是最初的互助機制----保險。發展到現代,我們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主要有風險轉移、風險自留、風險迴避、風險控制

,這也是一門課程,本文暫不深入討論。

保險發展至今已有700餘年,但是在國內起步比較晚;最早在晚清年間,1805年英國人在廣州成立於仁保險公司,1899年中國經營的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中國永年人壽保險公司成立,至1949年僅上海就有中外保險公司400餘家,其中華商保險公司126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新中國建立後成立的第一家國有保險公司;由於歷史的原因,保險的發展也起起伏伏,直至1988年平安人壽成立,保險業務才開始恢復起色,1995《保險法》頒佈至今,國內壽險公司已達96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西方的社會能孕育出強大的海上保險,而我國古代的傳統社會卻沒有這種保險雛形呢?普遍的認為是我國古代的社會是一種超穩定的社會結構,而構成這種結構的因子就是家族;家族承擔了很多社會功能,比如教育、生產、養老、救死扶傷等,都可以在家族裡完成;但發展至今日的商業社會,家族再也沒有以前這種救助功能了。


上面提到《保險法》,那保險法中,如何定義保險的呢?

《保險法》第二條: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說人話就是,投保人出錢向保險公司買保險,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承擔相對應的保險責任。保險合同裡面最常見的專業術語,我們如果搞清楚了,那麼保險合同的基本邏輯就搞懂了,以下是術語的人話解析。

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1

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保險人:保險人不是人,是依法成立的保險公司;

投保人:買保險的人,與保險公司籤合同的人,也是付款的人,18週歲以上的成年人或者能提供合法收入證明的年滿16週歲的人;

被保險人:身體健康受保障的人,也就是出險了保險公司要賠錢的那個人;

受益人: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可以是被保險人,也可以是被保險人的繼承人;

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可以為同一人,也可以不同,如父母為小孩買保險,父母就是投保人,小孩就是被保險人。

重疾和生存保險金受益人為被保險人本人,身故保險金受益人可以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指定,通常為直系親屬。

爸爸為媽媽買了一份帶有身故責任的終身重疾,指定兒子為身故金受益人。這裡面,爸爸就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簽訂合同並交納保費;媽媽是被保險人,是身體受保障的那個人,萬一她得了重大疾病,重大疾病保險金的受益人就是她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而萬一她不幸離世了,身故保險金就給兒子。


2

保險金額(理賠到的錢)

又稱保額,由基本保險金額和保險責任決定。

基本保險金額是計算保額的基礎,比方,某個產品基本保險金額10萬,但是因意外導致的賠付是2倍的基本保險金額,那保額就是20萬。

每個產品通常會有一個最低保額,比方10萬,然後以萬為單位往上調整。


3

保險期間(保多久)

又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就是一年或一年以下,長期又可以分為定期和終身。

定期的意思是保障一段期間,比方20年,30年,或者到60歲,到70歲。這個期間到了保障就結束,但是,結束的時候是不是返你一筆錢(通常大家都希望能返還保費咯?),還是什麼返還都沒有就結束了,要看保險責任。前者俗稱為返還型,後者俗稱為消費型。

終身的意思就是隻要活著,就一直享受保障,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明確的期間。但是,人終有一死,對吧?所以,終身壽險的賠付就是確定的,100%的,肯定會發生的,這也就是它貴的原因。

關於消費型,返還型,下次會再詳細講專題,一兩句話說不清。

4

交費期間(交多久的錢)

對於一個長期險,交費方式通常會有躉交,3/5/10/15/20年交等多種選擇。

躉交的意思是一次性交清,交一次錢就可以了,同理,5年交就是要交5年,20年交就是要交20年。

那麼不同的交費年期有沒有好壞之分呢,答案是沒有,只有適合不適合,從公平性角度來講,不管選哪個年期,肯定都是一樣的。

但是不同類型的產品,確實有更合適的交費期間,一般健康險比如重疾險這種槓桿比較高的可以選擇交費時間長,而對於大額的年金險,則繳費時間短為宜;具體操作及原因、達到效果在後期會有分享哦。


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5

保費(交的錢)

以上概念都清楚了之後,可以來說說保費,也就是你該交的錢了。

每個產品都有一個基本保險金額對應的不同交費年期的費率表,通常以萬元或千元保額為單位,你要買多少保額,找到對應交費年期的對應性別和年齡的那個保費,乘以你要買的保額倍數即可。

比方每1萬元保額對應的20年交的0歲男孩保費是100元,要給他買30萬保額,那麼每年交的保費就是3000元。

第一年的保費叫首年保費,後面的叫續期保費,續期保費通常會根據投保時的約定自動扣款。


6

寬限期

如果到續期繳費了你沒有按約定交納保險費(比方卡里沒錢了或錢不夠了),保險公司會給你一個60天的寬限期。寬限期內如果出險,還是會仍承擔保險責任,但賠付時要扣減欠交的保費。

如果過了這個60天還沒交續期保費,除非另有約定,保險合同從寬限期滿的次日零時起效力就中止了。對,你沒看錯,是“中止”,不是終止哦。中止期為2年。

當然,一般快到交費的時候,保險公司會給你發短信提醒的,如果扣了也沒成功,也會給你短信。如果你的代理人夠專業,也應該會提醒你。

當然,即使有了以上提醒,你還是可能會忘記按期交費,比方從業多年的奕衛,竟也發生過這種事,因為交費的那張銀行卡很少用,期間又換了手機號,沒有通知保險公司,所以一不小心就過了寬限期了。

所以這裡也提醒大家,換了手機號,我們會記得通知家人朋友銀行,但是很少想起來通知保險公司,也是很危險的喲。本人那個保單,去辦理復效(就是把錢和利息補上恢復合同效力)竟然要我體檢,一不高興,就走了。損失了兩年的保費,也是不爽。不要學我哈。


被誤解、詬病了20多年的一個行業,時代在召喚你!


7

猶豫期

所謂猶豫期,就是當你買了份保險,合同簽收了,拿回家去結果老婆不同意,嫌買貴了,要拿回來退保,沒問題,只要在15天的猶豫期內,保險公司會扣除5元工本費之後將剩餘金額退回給你(投保、退保是你的自由哈),然後終止合同 。

但是,過了這15天猶豫期,再想退保,那就是提前毀約,損失的可不是10塊錢了,而是退回保單的現金價值,損失的可能是你已經交保費的一半甚至以上了,因不同類型的保險定價不同而異,現金價值表在保險合同裡都有的,就是你猶豫期後想解除合同的時候所能拿回來的錢。

原來的猶豫期是10天,後來改為15天(投保人60歲以上的猶豫期20天),投保提示書及條款裡都寫的清楚著呢。猶豫期後退保的損失事項,在投保前會書面、口頭形式告知你的;就跟我們去買房一樣的,交了幾萬塊定金,要是主動反悔了,不是一分錢不退給你嗎,一個道理。

8

生病了還能投保麼?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實告知,專業的保險代理人會根據具體什麼病,提供檢查報告綜合分析才能得出買什麼險,能買多少保額,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公司風險把控標準不同得出的核保結論也會不同。以下幾種常見疾病和結論,具體保司最終結果為準。

1、乙肝患者:只要乙肝患者在投保時如實告知健康狀況,配合提交過往所有病歷資料,保險公司會給予客觀、公正的答覆。

2、超重:當BMI超出26,有的公司會列入加費的考慮條件;當BMI超出30,肯定需要加費;如果再高,可能面臨拒保。

3、高血脂:保險公司在受理投保的時候,如果是血脂高的被保險人,輕度者是加費,中度以上者就是直接拒保了。

4、肝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一般需要加費;如果高到3倍以上,就延期,暫不承保;如果高達10倍,或者是成小三陽、大三陽,可能就拒保。

5、高血壓:血壓高的消費者,根據高血壓的不同程度,核保的結果主要有除外責任承保、加費承保、延遲承保或拒保。

6、血尿:保險公司會根據血尿的嚴重程度,做出不同的加費決定,甚至延期承保。

7、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只要一經診斷,保險公司就不可能承保他的重疾險了;有血糖代謝異常而沒發展到糖尿病的情況可酌情加費承保。

8、心血管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中風,偏癱,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支架手術等客戶,一般直接被保險公司拒保。


綜上,保險,其實就是從最原始的互助機制發展起來的一個轉嫁風險的金融工具,保險就是一紙合同,它也是一件特殊的商品,不像衣服、車那樣,可以試穿、試駕來體驗一把再買,總不能說讓人先得個重疾試下能否賠我再去買保險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