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瑞典醫療發達,也有錢,為什麼不努力給國民檢查治療新冠?

黑鴨子


英國、瑞典對待疫情的態度,最近引發國際媒體強烈關注。為什麼醫療發達,也有錢,卻不努力給國民檢查治療?

考量對經濟的影響是主要原因

給國民檢查並不是大問題,他們擔心的是因此不斷提高的確診數,容易引起民眾恐慌,逼著政府要採取很多封禁措施。像意大利那樣,封鎖邊境、封城、關停店鋪、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這對經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英國為什麼要提出一個“群體免疫”模式,主要就是想,能不能在確保對經濟不造成影響的前提下,把損失降到最低。雖然英國的“群體免疫”的抗疫模式,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但也說明是英國政府正在考慮的,沒準就真這麼執行了。什麼是群體免疫?有些專家說類似輪盤賭,在經濟和人道主義面前,他們可能會選擇保經濟,這樣就會犧牲一部分國民的利益。

僅僅依靠發達的醫療基礎條件,依靠錢,不能戰勝疫情

說到醫療條件和錢,恐怕沒幾個國家能超過美國。不過一位美國國家公共災害預防專家明確表示,即使現在特朗普政府通過了500億美元的抗疫撥款,但還是有點晚,至少應該提前1周以上。本來抗疫就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由於美國政府的拖延,現在很多行動已經嚴重滯後。該專家表示,新冠疫情不同於普通的疾病,美國的醫療體系要達到應對新冠疫情的標準,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彌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都不是有錢就能馬上解決的。

美國是這樣,英國和瑞典也是差不多。他們的能力沒辦法像中國那樣在短期內建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他們的醫院沒辦法承受過多的患者。

有人說英國想採取類似新加坡的模式,但對比一下新加坡的採取的措施,英國是差得很遠的。

首先,新加坡在2003年非典之後,就吸取經驗教訓,全國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病毒響應和跟蹤機制。全國建立了800多個診療點,類似於病毒觀察哨。而且政府還補貼鼓勵民眾在有症狀的早期去診療點看病,做到早發現、早確診。

新加坡的亮點還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總之,這套機制在本次疫情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以至於世衛組織官員都點贊說,如果新加坡都無法抗疫,就沒有誰能戰勝疫情。這是有道理的。

新加坡響應也特別迅速,早在1月初,當內地還在確定是否人傳人的問題時,新加坡就已經啟動了針對新冠的檢測、響應以及研究,用最快速度做出了檢測盒,還捐贈了中國1萬套。想一想那時候的英國和瑞典在做什麼?

所以,抗擊新冠疫情更多考驗的是一個政府的能力,如果心裡真的裝著百姓,方法肯定是會有的。

抗擊疫情就是一場戰鬥。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中國阻擊疫情,為其他國家贏得了時間。

世衛發言人亞沙雷維奇在接受採訪時說:“任何國家都不應該放棄努力(let it go),不能自暴自棄(give up)。不能說已經這樣了,那就等著感染病毒吧。”

說得非常準確。放眼看看現在全球抗疫,無論是中國模式,還是新加坡模式,或者是韓國、日本的模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已經見成效。共同的特點是,只要政府與民眾上下一心,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