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將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的獻詞中寫道。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深有感觸,如果你在自卑沒有成就你,那麼可能會進一步毀滅你,所以你必須要克服自卑,並超越自卑。

《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在本書中,阿德勒從生活的意義,孩子的成長,自卑的起源,以及怎樣超越自卑等角度,對自卑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並且最終告訴你怎樣才能超越自卑。

阿德勒本人就是一個從小自卑的人,他是家中老二,雖然家庭富裕,可是他卻有一個不幸福的童年。

首先從外觀上,阿德勒比較矮小,還患有佝僂病,身子骨弱,4歲才學會走路。他還有一個哥哥,哥哥的外形與他截然不同,他體格健壯,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

可能這種強烈的對比,使他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

《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而他的母親卻沒有給他給予更多的母愛,母親偏袒哥哥。所幸父親一直鼓勵他,他也因此在父親的鼓勵下,戰勝了自身的缺陷,最終激發了自身的上進心。

縱觀當下的疫情,我們的聚焦點終於迴歸到奔赴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身上。看到他們努力奮鬥的身影,感嘆他們勇敢、富有責任心和愛心的同時,也非常羨慕他們能夠憑藉一己之力,為身邊的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自己呆在家裡什麼都做不了,不能勝任醫護人員的工作,也沒有能力去捐款,這不禁使我思考起自身的人生來。從小長大,自己雖然很努力,但是沒有一件事讓自己感到很自豪的。雖然現在作為人民教師,也沒感覺自己做了多大的貢獻。進一步提升,又要考慮很多的因素,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結婚後生育是一件大事,雖說不急著要嘛,但也不能老往後拖,然後又思考到以後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感覺頭緒特別混亂,這種情緒一度讓我陷入焦慮和抑鬱的狀態。

我把這種情緒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他們都覺得我在無病呻吟,然後舉出了我身上的一些我自己都從來不曾覺得是優秀的點。然後我思考著,為什麼我老是看不到好的一面,做事沒有自信,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都來自於我心中的一個感受:自卑。

《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從小自己的家境不富裕,時常聽到父母說,我們家窮,不能給我們很好的生活,叫我們要懂事。而我是家中老大,時常壓抑自己的正真需求,不管家裡有什麼吃的,穿的,都是讓著後面的弟弟妹妹。而那個時候成績又不好,父母也時常在外人面前說我差死了,從小都找不到存在感,而又在努力地找著存在感。

記得小時候要去某個地方的時候,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浪費車費。所以去哦現在潛意識裡非常在乎交通費用,去某個地方之前,我都會精打細算,怎麼走最省錢。

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習慣,但是潛意識裡給我留下了自卑的種子。

《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由於從小成績差,後來雖然進入初中成績一下子好起來了,整個中學都是班上前5名,可是家人們並沒有注意到我的進步和努力,他們的聚焦點永遠都在那些一開始就很優秀的孩子身上。後來我發現,我讀了大學之後,還在努力學習,以及畢業後,也是經常宅在家裡學習,拿到了各種證書,好像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像家人們展示我的成績,當拿到每一個證書的時候,都是我狂喜和無比自豪的時刻,當我把這些分享給家人的時候,他們一方面不懂,一方面也覺得沒什麼用。

直到現在,我似乎都在潛意識裡時刻刻意地證明著自己。然後這個過程肯定是辛苦的,煎熬的。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寫道:家庭不僅僅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個體系,容納著彼此緊密相連的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都是以隱秘的方式影響著他人。

最近時常忽然間就回憶自己走過的路,為什麼自己不快樂,為什麼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難道這就像是《道德經》裡面說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是我得身體和靈魂不能達到統一,靈魂的要求超出了身體所能達到的極限,所以導致現在很痛苦的原因嗎?

《自卑與超越》:疫情當下的自我反思

曾經聽過一句話:生活的意義就是尋找生活的意義

在本書中,阿德勒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對他人的意義,才是我們唯一的意義。我們一直想要變得至關重要,卻忽略了一點,想要讓自己變得至關重要,就要對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貢獻。因此生活的意義在於個人為團體所貢獻的力量。

回想自己所走過的路,也許對身邊的人造成了一點影響,為團體貢獻出了自己的小力量,但是當下我除了努力克服自身的自卑之外,也要時常注意,在培養下一代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學習。

當我們真正思考生活的意義本身的時候,也許心態會放開很多。不管你是生活在哪種狀態下,生活在於體驗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