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晚會雖然取消了,但打假從未停止。

在中消協發佈的2020年調查報告中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日常生活類消費線上化。商品類消費中,59.4%的受訪者表示,日用百貨類商品的線上消費佔比增大,57.6%的受訪者表示,食品類商品的線上消費比例增大。36.8%的受訪者表示,醫療及醫療用品類商品的線上消費比例增大。

疫情期間,69.6%的受訪者主要遇到商品缺貨的消費問題,54.4%的受訪者遇到哄抬物價、牟取暴利,51.8%的受訪者者遇到發貨速度慢、發貨後沒有收到貨。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防控疫情一線的口罩,更是今年的“重災區”,製假造假、哄抬物價、甚至成了商家引流工具……

一個多月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在打擊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用品專項行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700萬人次,檢查經營者897.5萬戶次,查獲問題口罩8066萬隻。

物美曝售賣過期口罩

有人靠倒賣賺45萬


這場疫情向人們科普了口罩的各種類型,比如什麼是N95口罩,什麼是醫用外科口罩。以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為例,有人稱其為“SMS結構”,S是指兩側單層的紡粘層,M則指中間單層或多層的熔噴層。口罩之所以能夠隔離病毒,關鍵在於中間的熔噴層。

而在這次疫情中,不少消費者以“高價”購買的口罩卻是假冒偽劣產品,不僅只有薄薄一層,無法隔離病毒,甚至還有過期多年的口罩。

2月7日,根據湖南省長沙市檢察院的通報,長沙警方已偵破三起銷售假飄安口罩案。據悉,共計197萬隻假冒“飄安”口罩流入湖南市場,這批假“飄安”口罩的共同特點是隻有薄薄一層,一扯即破。

在長沙市高橋醫藥流通園的案例中,100萬隻口罩通過倒賣流入診所、藥店、超市以及微商的手中,販假者僅靠轉手非法獲利45萬元。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除了劣質口罩,還有消費者買了過期口罩。此前在北京,有多位消費者反映在物美多點上買到了過期快8年的口罩。

據媒體報道,王先生2月18日在物美多點App上花費500元購買了一盒SASN958617Mask口罩,該口罩一盒20只。

透過標籤隱約能看到紙條下方有類似時間的數字標識。

上面寫著生產日期為2009年6月,而截止使用日期是2012年6月。

花費500元在物美多點上購買的這盒口罩已經過期近8年。


以口罩為誘餌“花式”獲客

“有一家貸款公司說我已經中籤了口罩,讓我去領呢!”在疫情導致防護物資緊張的關鍵當口,黃昊感嘆居然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他剛剛收到的一則短信顯示,自己在中原消費金融舉辦的公益口罩免費派發搖號活動裡中籤,只要註冊、填寫地址之後就可免運費領取到5個醫用口罩。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一位新用戶收到的中原消費金融營銷短信

不過,當他興奮地填完各類個人信息,並在該平臺註冊用戶之後,卻被告知這一福利無法兌現。

中原消費金融第二日便在公眾號上發文稱,在活動上線一天半的時間裡,有超過20萬的用戶進行了預約。因口罩準備不足,嚴重低估需求。該公司第一批僅僅能發出2萬個口罩,且只能發給搖到號的4000個新客戶,後續的口罩到貨時間未定。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這是在開空頭支票,騙取個人資料嗎?”黃昊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自己也分享給多位親朋好友參與此次搖號送口罩活動。不過活動結束這兩週以來,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收到中原消費金融寄來的口罩。

除了中原消費金融之外,平安旗下的專注於互聯網醫療的平安好醫生APP也因“免費送口罩”的活動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此次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APP上悄然跨界上線了平安普惠、360借條、百度有錢花、小贏科技的搖錢花以及玖富借貸等借貸產品。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一位微博用戶sunnymm 收到平安好醫生寄來的口罩

而不少客戶反映,平安好醫生寄來的口罩也並非其原先宣稱中所稱的N95口罩,而是貨不對板的棉紗口罩、N90口罩等,防護標準存在很大差異。


海外代購:隱瞞庫存、虛假交易

“口罩荒”焦慮之下,線上線下均搶購無望之時,海外代購則成為購買渠道最優選之一。記者注意到,面對這一良莠不齊的賣方市場,隱瞞庫存、坐地起價等現象數不勝數。

孫浩(化名)是陝西一家文創工作室老闆,自1月底開始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口罩,但收效甚微。2月初,他終於通過多位朋友輾轉結識了一位自稱有國外口罩的供應商。隨後,該供應商向孫浩推薦了一款韓國KF94口罩,並強調該口罩“等同於N95標準,內部價21元/個,有現貨”。


今年315,口罩必C位出道:有人倒賣賺45萬,還成商家“獲客”誘餌

據孫浩介紹,當時第一反應是立馬有口罩了,有些激動,當機立斷下單2000個,在得到打款次日便可發貨的肯定答覆後,其立刻向這一賣家提供的賬號轉了42000元。

然而,事情並沒有向孫浩預想的方向發展。打款次日,孫浩被賣家告知,“庫存不夠,不過不用著急,還有一批同樣規格的口罩正在運往國內途中,貨到立馬就發貨。”

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直到3月中旬接受採訪時,孫浩仍只收到該賣家郵寄的100只口罩。“現在也不寄希望拿到剩下1900只口罩了,我只想把剩下的錢要回來”。

事實上,這種“騙局”的套路基本類似,主要的操作流程為: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發佈相關信息謊稱有口罩貨源,與相關買家“談妥”具體交易後,再以“貨品搶手”等理由要求先付款再發貨,當收到款項之後,再將買家直接拉黑,或是以清關被扣為由推遲發貨時間。

此外,從海外代購的發佈信息渠道可以看出,社交平臺在此次疫情期間,為口罩亂象提供了“溫床”。

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相關規定,用於防疫的醫用口罩屬於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而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從事醫療器械經營活動,應當有與經營規模和經營範圍相適應的經營場所和貯存條件,以及與經營的醫療器械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

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獲得相關的營業執照和第二類醫療經營備案憑證,個人在社交平臺私賣口罩屬於違法。然而,即便面臨違法的風險和被重罰的代價,依舊有人頂風作案,在法律的邊緣進行試探。


除了醫用口罩,普通口罩也隨著疫情漲價。記者在朋友圈中發現有微商在銷售口罩。經仔細詢問後發現,該微商銷售的是普通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商品介紹中並未有“醫用”二字,即便如此,該微商所售口罩的價格也達到了3.5元/只。

按照此前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推薦使用的口罩共4種,分別是: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很顯然,該微商銷售的口罩並不屬於國家衛健委推薦使用的4種口罩之一。

而在目前“一罩難求”的情況下,很多人並不能分辨出口罩的種類、真假以及是否能夠有效防止病毒,這也就給了一些無良商家和個人利用信息差牟利的機會。

“口罩自由”何時實現?

口罩亂象的背後,追根到底還是源自口罩稀缺,而產能則是口罩稀缺的根本原因。


其中,相比物流的限制以及生產週期外,目前熔噴布的供應是口罩緊缺的焦點。按照國家相關生產規定,通常一次性醫用口罩有三層,正反面都是紡粘無紡布,中間一層為熔噴布,這也是口罩防病毒的關鍵所在。上海一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方健(化名)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一噸熔噴布大概能製作100萬隻普通的平面口罩,N95口罩則大概只能做出一半的量。


據記者瞭解,因為緊缺,熔噴布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一位河南日化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2月中旬,熔噴布的價格就已經上漲近20倍。不過,好在目前包括中國石化在內的國有化工行業企業為緩解熔噴布價格畸高的局面,正在緊急啟動轉產。據《上海證券報》此前報道,中國石化黨組已作出速上10條熔噴布生產線的決策,其中8條由儀徵化纖建設,2條由燕山石化建設。據瞭解,儀徵化纖8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8噸N95熔噴布,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原料12噸。該項目將於4月中旬陸續建成投產。此外,燕山石化的熔噴布生產項目計劃3月8日投產,全部投產後,每天可生產4噸N95熔噴布或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

實際上,除了原材料之外,對不少轉產企業來說,資質也是必須面對的難題,而這是一個繁瑣的過程。據業內人士介紹,相比於非醫用口罩,申請生產與銷售醫用口罩的流程較為嚴格。因為醫用口罩屬於國家二類醫療器械,根據相關規定,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以及《醫療器械註冊證》,而走完企業經營範圍中增加研發、生產醫療器械,以及向藥監部門申請醫療器械生產和銷售資質等一系列程序,常常需要花費數月時間。


不過好在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發文,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添生產線(設備)迅速擴大產能等,這意味著醫用口罩生產資質的審核可能較平時需要有所提速。


在業內人士看來,充足的產能供應,加上各大轉產企業挺過自建生產線爬坡階段,以及資質審核的提速,國內口罩產能或許很快能夠達到日產2億隻,乃至隨著疫情拐點的到來,口罩的需求及供給將日漸趨向平衡。


而對於鑽空子的商家,3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對金力豐公司涉嫌銷售劣質口罩和假冒註冊商標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3月9日,安徽一藥店老闆賣11萬隻假口罩獲刑;3月7日,山東破獲特大假冒偽劣口罩案。現場查獲偽劣口罩85萬多隻;3月3日,知名互聯網醫藥電商健客網創始人蘇展實名舉報自家平臺賣假口罩還抬價,被廣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2月初,北京知名連鎖藥房康佰馨涉嫌在疫情暴發之際“知假販假”,購買了58萬餘隻假冒的3M牌口罩以牟取不法利益……

來源:網易財經、AI財經社、界面新聞、國際金融報、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