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可以通過防水與否鑑別口罩的真假?假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干擾。特別提醒:以下這些為謠言,信不得!


謠言1:合格的口罩會吸附大量紙屑

反之就是不合格

流傳說法:口罩能吸附小紙片就是合格口罩,反之就是不合格。

真相來了

在結構完整的情況下,口罩能吸附大量紙屑,主要是靠外層的紡粘布實現的。但真口罩和假口罩最核心的區別在於中間是否有熔噴層(熔噴層是要通過駐極工藝加上靜電,靜電主要是用來吸附顆粒的)。而熔噴層有靜電,不等於口罩外層也有靜電。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香蕉肉是甜的,但這不等於說香蕉皮也是甜的,如果不甜就是假香蕉。

事實上,要讓口罩外層吸附紙屑很簡單,摩擦產生靜電即可,但這完全無法說明口罩裡是否有熔噴層,以及熔噴層工藝是否合格。

謠言2:戴口罩可以吹滅蠟燭打火機火苗說明口罩不合格

流傳說法:戴口罩可以吹滅火苗,說明口罩不合格。

真相來了

口罩的種類繁多。一部分對於防護性能要求較高的口罩,比如N95、N99等,為了保證防護性,往往會在中間過濾層使用較厚的熔噴布,甚至會使用多層熔噴布,因此口罩的阻力較大,佩戴時很難吹滅火苗。但也有一些口罩,比如醫用外科口罩,阻力相對較小,佩戴這類口罩時是有可能吹滅火苗的。另外,像帶有呼氣閥的口罩,吹滅火苗就更容易。

另外,每個人的心肺功能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意味著戴同樣的口罩,有的人可以吹滅火苗,但也有些人沒法吹滅火苗,所以以此判斷口罩是否合格是不準確的。

所以能否吹滅火苗,取決於個人的心肺功能和口罩的透氣性,與口罩的防護性沒有必然聯繫,自然也不應用來鑑別口罩合格與否了。

謠言3:一次性口罩墊片可以起到防護作用

流傳說法:很多一次性口罩墊商家都聲稱使用了無紡布,和口罩的結構一樣有三層,能起到防護作用。

真相來了

市面上有些不明渠道流出的“口罩墊““口罩廠家改制”,只是採用了無紡布,即使有三層結構,能夠防塵、吸溼,卻未必採用了醫用口罩生產所需要的工藝,也就不能保證過濾細菌的能力。不明廠家生產、沒通過醫用檢測標準的口罩墊,不建議買。

通過了醫用檢測標準的口罩濾芯需要搭配同品牌的口罩模具/面具使用,通過醫用檢測標準的一次性口罩墊在貼進口罩後,要注意是否透氣、是否和臉部貼合、是否能覆蓋口鼻。

不買口罩墊也可以,交替使用手頭的口罩,單次使用時間不要太長,注意掛起來通風和及時更換,就能用得更久。

謠言4:可以通過防水與否

鑑別口罩的真假

流傳說法:可以通過防水與否鑑別口罩的真假。

真相來了

不能通過這個方法判斷口罩真假。一般口罩表層的布都是聚丙烯紡粘非織造布,聚丙烯本身是一種疏水材料,將其做成口罩用紡粘布後,自然也是疏水的。除非對這類材料施加較大壓力,否則水流很難穿透。

市面上很多偽劣口罩的表層也用可以防水的聚丙烯紡粘非織造材料,但對於口罩中間層起到核心防護作用的帶靜電熔噴布,有些偽劣口罩用紡粘布冒充,有些用沒有靜電的熔噴布。所以,僅通過是否防水來鑑別並不靠譜。

謠言5:健康人可以注射

“特免血漿”預防病毒

有研究者從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檢測到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能在體外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很多人認為找到了對付新冠肺炎的“大殺器”,甚至稱健康人也可以注射“特免血漿”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其實都是對血漿療法的錯誤理解與認識。

真相來了

“特免血漿”療法是在突發的重大傳染病爆發時,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物的情況下,重型、危重型患者適用的一種非常規治療方法。在本次對抗新冠肺炎的實戰中,國家衛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也明確把血漿療法的臨床應用限定在“重型、危重型病人”。

“特免血漿”對部分危重症患者有治療效果,不代表可以用於健康人群的預防,就像我們不能應用抗蛇毒血清預防毒蛇咬傷一樣。

新冠病毒是以呼吸道傳播為主,感染的預防需要抗病毒中和抗體佈防在呼吸道粘膜,以阻止病毒與靶細胞表面的病毒受體結合,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特免血漿”可以完成這種佈防。

新冠肺炎患者輸入的“特免血漿”是一種來自“別人”的全血漿成分,除了得到對付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外,也同時輸入了我們不想要的其它抗體、細胞因子和血漿蛋白,有可能破壞機體內的免疫平衡,誘發過敏反應,甚至“炎症風暴”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副作用。

另外, “特免血漿”來自於康復期患者,供給相對不足,並且處理過程繁複,造價較高,這也是不主張將“特免血漿”用於健康人預防或輕症患者治療,而主要用於搶救重症和危重患者的原因之一。

對於輕症患者主要推薦採用其他更安全的方式進行治療,而健康人最重要的依然是做好阻斷傳播途徑的防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