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可以通过防水与否鉴别口罩的真假?假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传播态势、虚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谣言在网上传播,引发不少网民误解误读,个别网民编造传播虚假病例数据等谣言,极易引发社会恐慌情绪,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干扰。特别提醒:以下这些为谣言,信不得!


谣言1:合格的口罩会吸附大量纸屑

反之就是不合格

流传说法:口罩能吸附小纸片就是合格口罩,反之就是不合格。

真相来了

在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口罩能吸附大量纸屑,主要是靠外层的纺粘布实现的。但真口罩和假口罩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中间是否有熔喷层(熔喷层是要通过驻极工艺加上静电,静电主要是用来吸附颗粒的)。而熔喷层有静电,不等于口罩外层也有静电。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香蕉肉是甜的,但这不等于说香蕉皮也是甜的,如果不甜就是假香蕉。

事实上,要让口罩外层吸附纸屑很简单,摩擦产生静电即可,但这完全无法说明口罩里是否有熔喷层,以及熔喷层工艺是否合格。

谣言2:戴口罩可以吹灭蜡烛打火机火苗说明口罩不合格

流传说法:戴口罩可以吹灭火苗,说明口罩不合格。

真相来了

口罩的种类繁多。一部分对于防护性能要求较高的口罩,比如N95、N99等,为了保证防护性,往往会在中间过滤层使用较厚的熔喷布,甚至会使用多层熔喷布,因此口罩的阻力较大,佩戴时很难吹灭火苗。但也有一些口罩,比如医用外科口罩,阻力相对较小,佩戴这类口罩时是有可能吹灭火苗的。另外,像带有呼气阀的口罩,吹灭火苗就更容易。

另外,每个人的心肺功能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戴同样的口罩,有的人可以吹灭火苗,但也有些人没法吹灭火苗,所以以此判断口罩是否合格是不准确的。

所以能否吹灭火苗,取决于个人的心肺功能和口罩的透气性,与口罩的防护性没有必然联系,自然也不应用来鉴别口罩合格与否了。

谣言3:一次性口罩垫片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流传说法:很多一次性口罩垫商家都声称使用了无纺布,和口罩的结构一样有三层,能起到防护作用。

真相来了

市面上有些不明渠道流出的“口罩垫““口罩厂家改制”,只是采用了无纺布,即使有三层结构,能够防尘、吸湿,却未必采用了医用口罩生产所需要的工艺,也就不能保证过滤细菌的能力。不明厂家生产、没通过医用检测标准的口罩垫,不建议买。

通过了医用检测标准的口罩滤芯需要搭配同品牌的口罩模具/面具使用,通过医用检测标准的一次性口罩垫在贴进口罩后,要注意是否透气、是否和脸部贴合、是否能覆盖口鼻。

不买口罩垫也可以,交替使用手头的口罩,单次使用时间不要太长,注意挂起来通风和及时更换,就能用得更久。

谣言4:可以通过防水与否

鉴别口罩的真假

流传说法:可以通过防水与否鉴别口罩的真假。

真相来了

不能通过这个方法判断口罩真假。一般口罩表层的布都是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聚丙烯本身是一种疏水材料,将其做成口罩用纺粘布后,自然也是疏水的。除非对这类材料施加较大压力,否则水流很难穿透。

市面上很多伪劣口罩的表层也用可以防水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材料,但对于口罩中间层起到核心防护作用的带静电熔喷布,有些伪劣口罩用纺粘布冒充,有些用没有静电的熔喷布。所以,仅通过是否防水来鉴别并不靠谱。

谣言5:健康人可以注射

“特免血浆”预防病毒

有研究者从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检测到高效价病毒中和抗体,能在体外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很多人认为找到了对付新冠肺炎的“大杀器”,甚至称健康人也可以注射“特免血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其实都是对血浆疗法的错误理解与认识。

真相来了

“特免血浆”疗法是在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爆发时,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情况下,重型、危重型患者适用的一种非常规治疗方法。在本次对抗新冠肺炎的实战中,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也明确把血浆疗法的临床应用限定在“重型、危重型病人”。

“特免血浆”对部分危重症患者有治疗效果,不代表可以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就像我们不能应用抗蛇毒血清预防毒蛇咬伤一样。

新冠病毒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感染的预防需要抗病毒中和抗体布防在呼吸道粘膜,以阻止病毒与靶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特免血浆”可以完成这种布防。

新冠肺炎患者输入的“特免血浆”是一种来自“别人”的全血浆成分,除了得到对付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外,也同时输入了我们不想要的其它抗体、细胞因子和血浆蛋白,有可能破坏机体内的免疫平衡,诱发过敏反应,甚至“炎症风暴”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副作用。

另外, “特免血浆”来自于康复期患者,供给相对不足,并且处理过程繁复,造价较高,这也是不主张将“特免血浆”用于健康人预防或轻症患者治疗,而主要用于抢救重症和危重患者的原因之一。

对于轻症患者主要推荐采用其他更安全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健康人最重要的依然是做好阻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