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區社會各界創作文藝作品 萬眾“藝”心齊戰“疫”

芝罘區社會各界創作文藝作品 萬眾“藝”心齊戰“疫”

水母網3月16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鍾嘉琳 通訊員 初沛晟 趙海燕 攝影報道)原創京歌《戰瘟神》、快板《防疫歌》、葫蘆畫《武漢加油》被火熱轉載,歌曲《當人民需要的時候》、《如愛所求》被廣泛傳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芝罘區社會各界積極創作戰“疫”主題文藝作品,以多樣的形式宣傳防控要求,用真情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擂鼓助威,用文藝築牢疫情防護堤壩,凝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正能量創作 提振戰“疫”士氣

“出門就把口罩戴,為人為己沒後患。發熱症狀及早看,自行隔離不傳染……”這是由芝罘區世回堯街道工作人員付東曉創作並表演的快板書《我們倡議》,在視頻中,付東曉的快板表演節奏鏗鏘,各種打板手法切換自如,顯示出不俗的功力。

全民戰“疫”,需要充滿正能量的文藝作品來提振士氣,鼓舞人心。連日來,芝罘區委宣傳部聯合區文聯、文旅局組織發動各行業各領域的專業藝術人才和文藝愛好者投入到戰“疫”主題文藝創作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

這些文藝作品中,有一些是由父子、母子、兄妹、戰友、閨蜜甚至一家三代共同參與完成的,相聲《說疫情》表演者是親兄妹,創作者則是他們的媽媽。京歌《戰瘟神》詞作者是兩名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姑娘,兩人既是好友,也是藝術創作的合作伙伴。《如愛所求》的演唱者退伍軍人任軍告訴記者:“這首歌是我的兩位戰友創作,我來演唱的。我住芝罘區,他們倆一個在棲霞,一個在北京,平時工作忙沒有太多時間交流。戰疫文藝創作讓我們又重新聚首,在歌曲創作的那段時間,我們整日在微信群裡討論作品的編排細節,彷彿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000餘名市民

奉獻藝術真情

記者從芝罘區委宣傳部瞭解到,此次徵集到的文藝作品涉及詩歌、散文、楹聯、歌曲、舞蹈、戲曲、快板、視頻、書畫、剪紙、雕塑等各種藝術形式,徵集到的文藝作品總計1200餘件(部),近兩千人參與創作。

芝罘區美術家協會的成員們連續創作10餘個晝夜,完成了《向醫務工作者致敬》、《使命》等抗疫主題系列作品。畫中白衣天使們身著防護服救治病人的影像定格於畫卷之中,他們個個安之若素,神情堅毅,以必勝者的姿態,鼓舞人心。除了描繪白衣天使,許多畫家還將視角對準了疫區的建設者們,芝罘區美術家協會成員、煙臺魯東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的孫小燕老師以寫實手法繪製了《火神山建設者》系列圖共十幅,她表示: “9天速成的火神山醫院,讓世界看到了14億中華兒女戮力同心的強大力量,在這背後是建設者們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在創作過程中,我運用豐富的色彩來彰顯人物品格的光輝,向這些在前線默默奉獻的凡人英雄致敬!”

芝罘區書法家協會和楹聯家協會以“書聯璧合”的形式,聯合創作20餘幅作品,以協會之間的合力來展示眾志成城的信心。“今醫者挺身、援者赴湯,共擎雲傘,為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望雷神利劍、火神烈焰,一掃疫霾,還我清平世界、大好河山。”這是由朱本喜作聯,陳愛松書寫的聯墨作品,筆墨剛健,氣勢磅礴,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芝罘區詩歌學會、作家協會、楹聯家協會更是以500多部作品用文字的力量為“逆行者”們鼓與呼。芝罘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創作之餘,還積極在抖音等平臺上開展網絡文藝志願服務,協會副主席梁巧豔開設的《摺疊剪紙“心連心”》視頻教程在網絡大受歡迎,讓剪紙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民間得到了積極推廣。

戰時文藝小支隊”

彰顯文藝擔當

為確保戰“疫”文藝作品徵集、展播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芝罘區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文聯、文旅局的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聯合組成“戰時文藝小支隊”工作群,對徵集的文藝作品進行彙總、整理、篩選、修改並調度各領域的文藝工作者,多出好的作品,保證文藝創作的正確導向和高質量。

在作品徵集過程中,為使眾多優秀作品有更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感染力,“戰時文藝小支隊”工作群發揮了協調統籌作用,篩選優秀文學作品,調度煙臺市動漫協會語聲聚來工作室的專業演員進行朗誦,錄製成音頻合集;協調融媒體中心等作為戰“疫”志願者,為徵集到的歌曲音頻提供視頻素材,並剪輯製作成MV。志願者們為歌曲《出發》配編的是芝罘醫院周廣福、房慧義兩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前在車站與家人告別,以及他們穿防護服上崗,與家人視頻通話的畫面,通過MV畫面,真實形象地展示了馳援英雄們與家人間的眷戀牽掛,以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勇於擔當的家國情懷,整部作品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截至目前,芝罘區官方微信已推出18期文藝戰“疫”專題,選登詩歌、書畫、朗誦、歌舞、快板等優秀文藝作品近150部。市民張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疫情期間,通過手機看咱身邊的藝術家創作的文藝作品,覺得又親切又有趣,這種正能量的導向大大增強了我們戰‘疫’必勝的信念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