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那些書法家們~第328篇

【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汪由敦的父親汪品佳與一般的徽商不同,祖上以仕宦起家。到了汪品佳這一代,家道中落,汪品佳為生計所迫,開始出外經商。汪品佳舅祖有產業在常州,由汪品佳為之經理。汪品佳在常州立業成家,續娶毗陵名族龔氏之女為妻,長子汪由敦出生在常州。汪品佳亦商亦儒,與常州文人交往密切,數往倡和,和常州學術圈結下了不解之緣。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從小就穎異絕倫,記憶力超群。十歲時歸籍休寧試童子試,沒有被錄取。祖父汪恆然託夢給父親汪品佳說:“孫兒的名字取的不好,改名‘由敦’就會一帆風順。”改名後再試時,名列前茅。汪由敦博涉經史,每閱一段都要旁證究本,不教一處存疑,由是學識、器識宏遠。

汪由敦十九歲那年,隨父親客遊錢塘,適逢督學吳垣甫收錄博士弟子,被取入讀杭州。汪品佳在兒子身上,寄託了實現自己抱負的夢想,故他對汪由敦的教育,不計工本,並不惜寄讀杭城。汪由敦在杭州,半工半讀,曾一度擔任過杭州籍徽商後裔、後任左都御史金德瑛的客座老師,金德瑛的曾祖當年見世道衰亂,放棄讀書改為經商治生,僑寓常州,發了大財,又重拾儒業。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汪由敦二十四歲時,人生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機。浙江巡撫徐元夢來敷文書院為他的孫子找一個好老師,掌教張尋歡院長說:“書院裡有才華的人很多,有才華且端重者,當數汪由敦。”於是,徐元夢延清汪由敦至徐府為孫子教書。徐府上有位叫劉大山的幕僚,是詞壇前輩,為人驕傲、目中無人,可是,當他與汪由敦一會後,即折節相下,心口歎服。汪由敦在教書之餘,還為徐元夢編了李光地的《李文貞公全集》,又從李光地所著中,摘錄詩詞、文章數百篇,輯為《安溪文粹》,更是深得徐元夢的器重。徐元夢雖然是滿族大臣,為人忠孝,擅長理學,是清代前期的著名儒學名臣。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康熙末年,徐雲夢被晉為大司空。徐雲夢為了提攜他,為他申請了國子監學生的資格,帶汪由敦一同入京。汪由敦在京師時,寄居在徐府內,由開始的教書,轉而為徐雲夢的幕府人員,得到了徐雲夢的信任,開始從事文案工作。他沒有迷醉於一時的浮華,而是更加發奮用功讀書,並逐步熟悉朝廷典章制度。

康熙五十八年(1719),汪由敦驚悉母親去世,星夜兼程返家丁憂,到南京時忽遇瓢潑大雨,竟覓找不到車伕,他就肩馱行李,一路急行,無論田畻、小路,還是官路。第六天到家時,腳底磨出了血泡,以及血泡脫落後的老繭。服喪期滿後,徐元夢以其“立心忠厚、學識淹通”,又推薦他參與修撰《明史》。汪由敦幸運地得到了作為撰寫《明史》的總裁官張廷玉的賞識。,張延玉對汪由敦在修史中表現的睿智才識,愛惜有加。加上又是安徽同鄉關係,自然更多了一份親近,張廷玉是汪由敦人生路上的又一位貴人。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在張庭玉等史館總裁和老臣們的賞識下,還沒有入仕的汪由敦就被雍正皇帝寵命珥筆,隨時記錄皇帝的言語,被人以為乃一曠世禮遇。雍正二年(1724),汪由敦在京城連試高中,被點為傳臚而入翰林,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汪由敢成功的在仕途又邁出了一大步,時主考官為張廷玉。是年,汪由敦三十一歲。從此,進一步奠定了汪由敦和張廷玉的關係。乾隆元年,在張廷玉的推薦下,入職南書房,授內閣學士。次年,被御史彈劾,因為沒有等聖旨降,汪由敦就具疏為自己辨白。乾隆詰責汪由敦“何以先知?”並由此推論汪由敦背後有幫他打探消息的耳目,受到了皇帝處分。其實,乾隆也知道,他是張廷玉“張黨”中人,消息自然靈通。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乾隆十一年,江由敦被任命在軍機處行走,在仕途上又上了一個臺階。江由敦長期侍奉君主,行政辦事能力強,性格沉穩,保密意識強,對君主忠心耿耿,深得皇帝信任。在兩次對大小金川的戰爭中,汪由敦在軍機處的表現十分突出。此時的乾隆,大小金川用兵屢屢受挫,又加之結髮妻子富察氏隨乾隆東巡時,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心情極差,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下,稍有不慎,必會不測。汪由敦作為內臣,憑藉過硬的才學和冷靜的頭腦,隨伺乾隆,奉旨撰寫文書,無不符合乾隆的意思。金川平後,乾隆加汪由敦太子少師,協辦大學士。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乾隆十四年正月,張廷玉因配享太廟一事,請求乾隆帝出一個憑證。乾隆擬了手詔,申明是雍正帝的成命。次日,張廷玉具折謝恩,遣子張若澄入宮。引乾隆大怒,責張廷玉不親自謝恩,傳旨令他明白回奏。由軍機大臣傅恆、汪由敦傳寫諭旨。可是,聖旨還未下達,張廷玉就在翌日黎明時來內廷謝恩。乾隆震怒,知道是軍機處洩露了消息,嚴斥了汪由敦漏言之責。廷臣會議剝奪了張廷玉的官爵,罷去了他配享太廟的優容。解除了汪由敦軍機處協辦大學士的職務,留任尚書贖罪。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時任四川學政的張廷玉兒女親家朱筌,犯案被抄家,乾隆特別下旨,命令張廷玉上繳所有皇帝賞賜的財物。而朱荃出任四川學政,是汪由敦所薦舉,吏議應該奪去汪由敦之職。乾隆因為已罷退了張廷玉,“張黨”已無威脅。而且,張廷玉一派,多是能幹事,且有學問之士。汪由敦更是個謹慎的人,還長於學問,就以降授兵部侍郎為處分,了結了此事。不久,汪有敦又復尚書。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初八日,汪由敦侍駕至圓明園值班,次日凌晨,中了風寒。二十二日,汪由敦寂然而逝。乾隆御駕親祭,入門就大哭失聲,西向坐三奠茶醊。君對臣行如此大禮,使在場者格外悲痛不已。

汪由敦善書法,師法晉唐,不肯逾矩中,自得心法,又有董趙之趣旨,於“館閣體”中另開生面,一破“書奴”格局。他還兼工篆、隸,在乾隆詞臣中,能以書法與之抗衡者,唯有張照。他死後,乾隆命人蒐集他的書法,刊刻《時晴齋帖》十卷,並勒石內廷。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故事:「原創」他死時,乾隆御駕親祭,西向坐三奠茶醊,對他盡行大禮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