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紅時 奏響一曲“復工復業穩產滿產”強音

桃花紅時 奏響一曲“復工復業穩產滿產”強音

建設中的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的佈局已現雛形。鄧曉峰攝

桃花红时 奏响一曲“复工复业稳产满产”强音

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生產車間,裝配工人正在作業。嘉楠攝

“全區28個省市重點項目中,有19個在建項目,2月底前已全面復工。”

“全區住建領域8類501家企業全面復工,復工率100%。”

“洛帶古鎮在全省率先開放,梵木創藝區在全市首批開園復工,星級酒店和綠色飯店復工率達100%。”

……這是3月14日召開的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駐企服務專班工作推進會上,8個服務專班交出的一份答卷。

會場外,龍泉山上的桃花紅了,又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成都桃花生活”。

因疫情短暫摁下“暫停鍵”的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全速動起來,邁開從容的步伐走進“春天裡”。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都經開區按下復工復產進而穩產滿產“快進鍵”,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把延誤的時間搶回來、把耽誤的發展搞上去,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強有力的進行曲 “一對一”服務推動項目復工復產

幾天前,四川一汽豐田新車型項目正式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啟動。對汽車行業而言,這算是在持續一個多月的戰“疫”中釋放出的好消息。

“我們此次引入的是TNGA技術平臺的B級頂級轎車。”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峰表示,該項目未來將建成五大工藝齊備、世界領先水平的全新生產線,大幅提升自動化水平,併為未來多車型、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2年達產後成都公司預計產值超180億元。

而此次新車型的導入,也填補了“成都造”汽車在B級乘用車領域的空白。

“新車計劃2021年投產下線,年產10萬輛,總投資約33億元。”張雪峰透露,應對疫情衝擊,他們不僅按照計劃舉行了開工儀式,而且新車型項目建設內容不變,投資額度也不變。

信心源於當地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工廠正式復工是在2月24日,但春節期間,就有一個“熟人”聯繫上了張雪峰,主動上門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他就是成都經開區經信局局長楊亞鋒。他是成都經開區針對工業企業進行“一對一”服務的專員,專門蹲點、駐點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四川一汽豐田復工時遇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整車生產零部件的供應問題。張雪峰說,在公司現有產業鏈上,成都有26家零部件企業,如果復工,零部件企業需要和整車企業協同復工。這些企業分散在成都的幾個區縣,協調復工時間成了大問題。在幾天時間裡,成都經開區通過市上相關部門協調各區縣,優先支持這26家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與整車企業的協同聯動。

疫情讓經濟社會運轉按下“暫停鍵”,這是一種非常態。要破解這種非常態,不能按部就班,必須依靠工作創新。

成都經開區對工業企業進行“一對一”精準服務,正是這種創新邏輯的集中體現。

成都經開區在區級層面設立領導專班,針對區域行業結構特徵,設立工業、服務業、農業、總部樓宇及新經濟、文化旅遊、建築業、投資促進、重點項目8個服務專班,由區領導掛帥,統籌協調解決各行業、企業、項目復工滿產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在部門層面設立行業專班,由各行業部門負責,解決各行業企業困難問題;同時聯合各屬地街鎮統籌抓好規模以下企業及小微企業服務,做到規上企業有專員、重點企業有專班、小微企業有專人,確保不漏一戶一企。

在重點領域設立服務專員,設立了7個領域服務專員,涵蓋314家規上工業企業、186家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40家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6家重點農業企業、17個重點專業樓宇及園區、139個重點項目、16個招商引資重點領域,做到服務專員“一對一”駐點解決企業困難問題。

“貼身”服務下,成都經開區內,包括大運汽車、吉利高原、沃爾沃等整車企業在內的316家規上企業相繼全面復工。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閉幕式主場館及大運村等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推進,一天一個樣,“飛碟”已顯雛形。

簡州新城內,吉利學院、龍馬湖公園等項目建設進入關鍵性階段。

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復工復產,開工建設,投產達效,成都經開區力爭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缺口補起來,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加快動能轉換,為行穩致遠奠定堅實基礎、注入強大後勁。

動與靜的辯證法 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3月5日,一場特別的線上招商會在成都經開區舉行。

短短40分鐘的網絡直播活動,共吸引了33萬人次在線觀看。

在集中籤約環節,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與15家企業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協議總投資46億元。

這場簽約總金額並不多的推介會,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透過推介會能看到一些汽車產業的未來。”一位業內人士的話道出了背後的原因。

既要埋頭苦幹又要抬頭看路。短暫的休息,讓人可以更好地看清前進的道路。

推介會上,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精心推出了以氫能產業園、龍凌科創中心、智能網聯創新中心和“一帶一路”產業園為代表的高品質產業空間,透露出未來經開區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

其中,智能網聯創新中心計劃總投資35億元,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汽車互聯網研發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孵化園、人工智能產業園、5G研發科技信息園及相關的生活配套。

上海陸鼎集團董事長譚啟鈺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萬物互聯、可追溯的社會需求,本項目將成為成都經開區基於智能網聯技術打造引領物聯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和發展的引擎。

實際上,從《未來汽車城概念性規劃》《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提出,再到《成都市龍泉驛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發佈……成都經開區圍繞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以成都汽車產業功能區為抓手,一直堅定不移做強做優汽車產業,瞄準新能源、智能網聯兩大主攻方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除了科學編制專項規劃,成都經開區還精準編制“兩圖一表”。搶抓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精準編制汽車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線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精而準的“繡花功” 多措並舉力促穩產滿產

“感謝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2月我們在只有13個工作日的情況下,完成了平均日產量386臺,合計5022臺車輛的入庫任務,基本達到正常時期的日產水平。”在3月9日召開的成都經開區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上,高原汽車副總經理李曉龍表示,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該公司能基本達到正常時期的日產水平,離不開成都經開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從制度創新到戰疫“補給”,成都經開區謀定而動。

早在2月初,成都經開區便精準預判,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出臺12條措施,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資金扶持、金融支持、稅費優惠、援企穩崗、擴大生產等方面支持企業發展。

而在當天的會議上,成都經開區集中兌付第一批次包括高原汽車、秦川物聯網、盛世欣興等243家企業上億元的扶持資金。同時,繼推動復工復產“12條”基礎上,發佈了聚焦解決企業具體困難問題的《深化復工復產促進穩產滿產政策措施》,即“20條”。

“20條”強化政企聯動、共同發力攻堅一起破解“六大難題”,把企業沉澱和蘊藏的巨大潛力充分激發出來:破解“返崗用工難”,讓員工多回來、生產快起來;破解“物流運輸難”,讓原料運得進、產品賣得出;破解“資金週轉難”,讓風險不擴大、難關能渡過;破解“市場銷售難”,讓訂單保得下、份額穩得住;破解“物資保障難”,讓防疫保安全、企業快運轉;破解“政策落地難”,讓好處看得見、實惠摸得著。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義在精準,關鍵在落實。

企業復工復產的堵點,就是精準施策的“靶點”。解決復工後企業員工出行難問題,開出“復工復產公交專線”。持續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

成都經開區用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用“繡花”功夫下好“精準棋”,奮力贏得“兩促進”“雙勝利”。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十個手指彈鋼琴,成都經開區奏響一曲“復工復業穩產滿產”強音。

這是春天強烈的信號,是人們堅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