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迴應赤字率破3%可能:適當提高有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地方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防疫等民生支出也在加大,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是否會有所提高,為外界所關注。

對於“會不會提到3%以上的赤字率”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16日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適當提高有空間。

“中國政府的債務水平總體來講是比較低的。從下一步政策取向來看,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減稅降費,讓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綜合來看,中國政府債務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債務形成的資產中有一些資產還有比較好的營利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覺得適當的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毛盛勇說。

“從近期一系列表述來看,財政赤字率破3%的意圖比較明確。”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

名義財政赤字率是反映財政政策積極程度的一大指標,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央要求積極財政政策積極有為,這也意味著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將更大。

3%紅線並非金科玉律,它只是歐盟各國妥協的一個指標,科學性和合理性早就被外界所質疑。事實上歐盟一些國家早就突破3%紅線。

根據中國國情,越來越多的財稅、金融學者都認為今年財政赤字率可以突破3%。首先這是客觀經濟形勢需要,前兩個月的主要經濟數據普遍下滑,財政赤字規模適當擴大,可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其次,宏觀調控也需要財政政策發力,而近期財政支持力度在明顯加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財稅支持抗疫,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力度在不斷加大。比如各級財政防疫支出已經突破1000億元,新出臺的包括降低企業社保費等一系列新增減稅降費政策,帶來減負預估超過1萬億元。未來還將有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再次,新冠肺炎對財政收入衝擊較大,疊加新增減稅降費帶來的減收,財政收支缺口加大,客觀上也導致赤字擴大,財政赤字率上升。

儘管前兩個月全國財政數據還未公佈,但主要經濟數據出爐,不少財稅專家據此對第一財經判斷,前兩個月財政收入下滑基本確定。

最後,目前我國債務風險可控,這也客觀上支持財政赤字率可以短期提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政府債務率(債務餘額/GDP)為37%,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6.6%,明顯低於國際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標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武靖州告訴第一財經,疫情防控及後續恢復期間,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是第一要務,這關係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能不能實現,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能否穩定。我們應根據疫情防控進度與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要求安排各項宏觀政策,而不是根據政策要求與限制倒推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就財政政策來說,赤字率是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我國赤字率提升也存在空間。中國37%的債務率,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加之我國政府信用良好,適度提高政府債務率,分擔市場主體防疫抗疫成本,既是政府履職所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武靖州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受疫情影響,財政收支壓力加大,財政赤字率有必要提高,但不會突破過多。因為中國經濟總量高(2019年約99萬億元),赤字率提高0.1個百分點對應的支出規模也很大。具體赤字率規模還是需要根據疫情影響程度等因素確定。

施正文認為,短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財政赤字率可以突破3%,但也不宜提高過多。如果明年經濟恢復平穩運行,財政赤字率可以降下來。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撰文稱,今後一段時間,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單純靠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行不通,必須向內挖潛,堅持優化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資金的指向性、精準性、有效性,確保財政經濟運行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