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高空拋物入刑案:頭頂的安全離不開守法與善行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光輝。

一樁案,能彰顯法治道理。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承擔著執法辦案、明斷是非、定分止爭、懲惡揚善、維護正義的神聖職責,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法院的一紙判決不僅僅是對一起具體案件的處理,更是對社會風尚的一種引領。


人民法院每年都要審結大量案件,其中一些看似很“小”的案件卻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它們傳遞法治正能量,引領道德新風尚,贏得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推出“小案大道理 時代新風尚”欄目,帶您一起回顧那些熠熠生輝的“小案”,回味那些蘊含其中的“道理”,共同感受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所弘揚的公平正義正能量。今天回顧的是

上海首例高空拋物入刑案,全國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以及大V蘇航進行了精彩點評。


案情回顧

男子蔣某為洩憤,從14樓往樓下扔刀扔電腦,造成三輛轎車受到不同程度損壞。2019年11月29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被告人蔣某因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上海首例高空拋物入刑案:頭頂的安全離不開守法與善行

庭審現場

蔣某系家中獨子,從小隨外公外婆長大,學校畢業後多年無業,也無穩定收入來源。去年年初,他因家庭矛盾與父母感情惡化,從父母家中搬出。2019年8月1日,蔣某聲稱要為外公外婆討回公道,手持棒球棍來到父母家。沒想到父母更換了門鎖,蔣某心中頓生怒火。聯繫鎖匠上門開鎖後,他發現父母竟都在家中。雙方遂發生激烈爭吵。爭執過程中,蔣某掄起手中的棒球棍對屋內電器、窗戶玻璃等一頓打砸,還將手邊的平板電腦、手機、水果刀等物品扔出窗外。蔣某父母家位於14樓,窗戶下方是小區公共道路,車輛、行人絡繹不絕。蔣某拋出的物品將正常停靠的三輛轎車擊中,造成各類損失共計4293元。事發後,蔣某第一時間報警投案。

經審理,上海閔行法院認為,蔣某因家庭矛盾,為發洩不滿,將手機、平板電腦、水果刀等物品從14樓高處扔下,部分物品砸落在小區公共道路上,還砸壞該道路上停放的三輛機動車,雖未造成人身傷害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其行為已經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綜合考慮蔣某自首、自願認罪認罰及賠償等情節後,法院作出上述判決。該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上海首例高空拋物入刑案:頭頂的安全離不開守法與善行


大V點評

蘇航:保護頭頂的安全,要讓有強制力的法律挺在前面

因為圖方便或洩憤甚至無聊而打開窗戶,拋出了懸在行人頭頂的“均等危險”。看似只是缺德的高空拋物,卻讓安全通行不只看路,還要望天。捍衛失守的道德,保護頭頂的安全,不能只靠呼籲與監督,更要讓有強制力的法律挺在前面。高空拋物,獲刑一年,教訓慘痛,卻也咎由自取。嚴肅的懲戒不但是讓罪行買單,更是要在拉開窗戶前,打消“出不了事”的僥倖,回擊“我來負責”的任性。要讓一切高空拋物者意識到,在物品出手的瞬間,無論後果如何,良知就已拋卻,罪責就已凝結。仍不收手的人生,即將墜向地面。

代表點評

上海首例高空拋物入刑案:頭頂的安全離不開守法與善行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時有發生,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提出了16條具體措施。《意見》的出臺強調了刑事司法應積極介入社會治理,起到糾正、警示作用。本案的判決,體現了刑事司法領域對於高空拋物治理的積極回應,對於有效預防高空拋物行為的發生、引領正向社會價值、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具有重要作用。高空拋物入刑,讓責任人付出了更高的法律代價,同時也更大程度上釋放了法律的警示功能,倒逼人們自警、自律、自制,倒逼相關立法改革,加快立法進程。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封面漫畫來源於南方都市報《希望這棟醜陋的樓裡,沒有你我》封面漫畫:Q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