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服務大局、服務職工質量成效,瀋陽市總工會2020年打造“三六九”工作格局

近日,瀋陽市總工會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召開市總工會十七屆三次全委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和上級工會決策部署,全面總結去年全市工會工作,統籌部署今年工作任務。

2020年,市總工會確定“三聚焦”“三著力”工作思路,重點打造“三六九”工作格局。即聚焦服務振興發展大局、聚焦履行工會主責主業、聚焦全面從嚴治黨治會;著力強化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著力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創新亮點品牌;抓住三條工作主線、突出服務六類群體、重點做好九件社會保障實事。

3抓住三條工作主線

1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總工會以打造職工崗位建功平臺、技能提升平臺、創新創造平臺、職業保障平臺等“四個平臺”為載體,培育壯大全市高技能人才隊伍,為推動瀋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人才池”。

2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市總工會以整合各方力量資源為手段,重點開展建會、培訓、文化、服務“四季主題”品牌活動,釋放社區工會組織活力,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3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市總工會以聚集引導社會資源為途徑,積極推動資源下鄉、政策下鄉、文化下鄉等“三下鄉”行動,支持我市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6突出服務六類群體

1服務勞動模範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積極培育和宣傳勞模典型,開展“勞模進校園”活動,優化瀋陽勞模館教育陣地功能,為勞模贈閱《瀋陽日報》和工會報刊,對勞模開展個性化療休養服務項目。

2服務工匠人才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開展“工匠進校園”活動;做優做實“盛京工匠學院”和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工匠人才鑽研技術、提升技能搭建平臺;組織開展一線工匠人才療休養活動。

3服務醫護人員

對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和所有馳援湖北醫療隊員及其家屬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對馳援醫療隊員家庭建立服務幫扶臺賬,對全市醫護人員開展個性化、常態化“送溫暖”活動。

4服務困難職工

落實按需分批脫貧、靈活救助政策,全面完成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加大特殊困難群體互助互濟力度,持續做好醫療互助、大病保障、住院津貼等職工互助保障項目。

5服務社區工作者

完善落實社區工作者工會會員保障措施和會員福利待遇,增強他們的歸屬感、獲得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動力。

6服務工會幹部

打造瀋陽工會幹部學院,舉辦工會幹部業務素質提升競賽,全年直接培訓各級工會幹部4000人以上,為工會幹部提升能力素質創造條件;加強社會化工會工作者考評管理,落實企業兼職工會幹部工作補助制度,激發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9做好九件社會保障實事

1設立5000萬元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大力支持醫院、社區等基層防控工作,走訪慰問和服務保障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和馳援湖北醫療隊員及其家屬等。

2深入開展“抓好防疫保復工、提升技能促復產”聯合行動,有效做好疫情期間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穩定勞動關係、就業培訓服務等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3建立壯大以勞模為骨幹的工會志願者隊伍,開展常態化、制度化志願服務。

4在中心鎮、專業園區等鄉村基層建設一批集建會入會、教育培訓、維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職工服務站,打造直接聯繫服務鄉村企業職工的一線窗口和工作平臺。

5創新就業服務形式和載體,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網上就業培訓和服務,對困難家庭成員、困難職工、農民工、下崗失業職工和復轉軍人等五類群體按需開展培訓。

6組織“宣傳教育、技能提升、服務保障”三輛大篷車進企業、走基層,零距離、面對面為職工送文化、送培訓、送服務,暢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

7深化“女職工特別關愛行動”,繼續開展女職工免費“兩癌”篩查。

8拓展工會會員服務卡功能,加載更多便民服務項目,進一步增強服務卡公益性。

9加快推進民企聚集區和基層工會職工綜合服務陣地建設,開展覆蓋區域、輻射社會的優惠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