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④丨每個人都在堅守,我們的勝利也必然越來越近

戰“疫”日記④丨每個人都在堅守,我們的勝利也必然越來越近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一批批華師人不顧安危、不計得失,奮戰在抗疫一線。

他們中,有逆行而上的校醫院醫護人員,有衝鋒在前的黨員突擊隊隊員,有日夜待命的後勤保障人員,有迎風而立的校園衛士,有溫暖人心的宿管阿姨……

這些普普通通的華師人,用責任與信念,構築了抵禦新冠肺炎疫情的“華師之牆”,守護著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抗疫過程中,他們留下了或心酸、或溫暖、或平凡、或熱血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抗疫日常。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戰“疫”華師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故事,感受溫暖人心的戰“疫”力量。

雲端守候,“疫”路同行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輔導員 李慧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在這個特殊時期,從信息摸排到精準防控,從心理支持到學業幫扶,我們在堅守保障學生平安健康的“第一線”。一些日常工作搬到了線上,將潤物細無聲的瑣事留痕,記錄下這段難忘的時光。

1月24今天是大年三十,接到了《學校關於疫情防控的通知》,學院整個學工團隊立即從闔家團圓的“假期模式”轉入緊張忙碌的“戰時狀態”,開始部署針對疫情的學生信息摸排工作。看到權威媒體發佈的最新疫情報告中確診和死亡病例,我的內心受到極大觸動,不禁反問自己,在這場保衛戰中我該如何盡職盡責地守護學生,如何讓學生在疫情面前堅定信念?

1月30日就如一位前輩所說,特殊時期,同學們的一句“正常”能讓我安心,我的一句“正常”能讓學院安心,學院的一句“正常”能讓學校放心……無數個“正常”才能把祖國拉入“正軌”。今天我新建了微信群,召開了網絡會議,召集班長、學生黨員等骨幹力量組建疫情防控先鋒軍,把每個學生“包乾到戶”,分成若干小組形成聯防聯控。

我們製作了班級摸排表格,克服條件的限制、地域的阻隔,努力用最便捷的方式讓信息統計也有溫度。

2月2日今天從朋友圈中得知我帶的2017屆畢業生陳建樹參與一線志願服務工作,被《長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開心點讚的同時,也囑咐他注意個人安全。作為武鋼三中的一名高三班主任,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先後去了養老院、北湖收費站做志願服務,還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我也是一名教師,正如母校對我的培養,作為以教育為事業的人,我時刻牢記以身作則是教育最好的呈現方式。”我內心被深深觸動,作為他的輔導員倍感驕傲和自豪,這是我們育人成效的最佳體現!2月12日我們年級又陸續湧現出一批志願者,有的幫助小區業主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有的自制防護面罩為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提供防護,有的協助居委會或者物業幹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叮囑同學們做好防護、注意安全的同時,我也為大家的責任擔當意識感到驕傲。

2月16日看到學校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學校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工作機制》通知,我就主動報名了,但是學院老師們都很踴躍,最終我沒能入選,不過小區來了愛心菜,我也還是會去幫忙分發。

2月18日今天,突然有同學諮詢我返校事宜,我感到很奇怪,武漢都還沒用解封,也反覆跟同學們強調過不要提前返校,為什麼還會想來學校呢?我立即聯繫了家長,原來這個同學是單親家庭,媽媽要外出務工(非武漢地區),但是留孩子一個人在家又不放心,所以想讓孩子提前返校。和家長交流了半個多小時,一方面強調了武漢疫情的嚴峻性,另一方面說明了學校的紀律,最終做通了她們的工作。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22日“各位家長,大家上午好……”上午9點,我們年級的線上家長會如期舉行,我也終於變身成為“十八線主播”。為了讓家長們瞭解校院防疫精神和相關工作安排,加強家校溝通,幫助同學們解決疫情防控、居家學習中的困難,我們今天通過QQ直播平臺召開新學期第一次線上家長會。為了確保會議效果,我在前期對家長會的議程和宣講內容做了精心準備,梳理了年級目前面臨的具體問題,收集了家長們疫情期間的困惑,並對線上交流工具進行了反覆測試。許多家長在會議結束後紛紛表示線上家長會既創新又接地氣,高效解決了許多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2月23日疫情的蔓延和開學的推遲,給大家的內心蒙上了一層未知和焦慮,為豐富同學們的居家學習生活,緩解緊張情緒,我和學生幹部一道“用盡心計”策劃了諸多富有特色的線上活動。第一次晚點名我們採用了作品線上打卡的形式,沒想到我們數統的理科生也是多才多藝,臥虎藏龍,收到了不少優秀作品,給我帶來了很多意外的驚喜。

2月29日今天,學校通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學習效果,對全校學生網上學習進行流量補助。發放標準為全校統一為50元每人每月,先發放2個月,即本次每人發放100元,部分銀行卡有問題的同學我都預先墊付,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儘快感受到學校的關懷。

3月8日第四次、第五次晚點名主題分別是同心同行,戰疫有我;對抗疫情,你我做起。願春暖花開,你我安好!

一名社區“客服”的日常

化學院學院輔導員 馬瑩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在疫情爆發以後,我主動向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道某社區報到道,在社區居委會的安排下,承擔了社區辦公電話接線員的工作。這個工作對我的耐心、溝通能力、業務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考驗。忙的時候,一上午可以接50多個電話,有的時候會有煩躁的情緒,也會有委屈和不理解,也想過換個崗位。但是在聽工作人員說接線員這個崗位已經“嚇跑”幾個志願者以後,我還是決定留下來繼續堅守崗位。

2月19日接到了小區居民的來電。電話裡,居民對不允許出小區買菜很不理解,態度強硬,語氣也不太好,在我跟她詳細解釋了政策和實際情況並告知購菜渠道後,這位女士直接指出:“不是說有很多黨員嗎,怎麼一個沒看到呢,這樣下去我們群眾還能指望誰?”語氣不是很友好,情緒也比較激動。在聽完她的意見以後,我主動表明身份,說我就是黨員志願者,現在做接線工作。在聽到我的描述以後,可以明顯感覺到這位女士的情緒平靜了,她說:“好的好的,你們黨員來了我們就有希望了,感謝你感謝你,好好保重。”然後就掛斷了電話。電話掛斷以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深刻地感受到,群眾對咱們黨員是有強烈期待的,原來咱們是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的希望。這個電話鼓勵了我,讓我有了更強的使命感,讓我剛加堅定的去完成組織分配給我的任務。

2月20日 我接到了來自小區一位80多歲爺爺的電話,他說家裡的糧食吃不了多久了,問我要如何購買,他們不麻煩別人,只想要米和麵。鑑於他們家裡只有他和他的老伴,可能沒有辦法進行網上團購等操作,我主動提出幫助他們購買他們需要的物資,在下班以後給他們送到小區門口。在我給他發了短信詳細詢問地址等情況以後,他給我發來了一條短信:“那真是太感謝了,太麻煩你了,只要有共產黨員在,我們就不怕,一共多少錢,你一定要告訴我,我好做準備。”在收到短信的一瞬間,我的眼眶溼潤了。原來,黨員不僅僅是一個身份,更是責任、使命和擔當。

2月29日一位婆婆電話說她的重症藥快要吃完了,需要去開藥了。我跟她解釋了目前小區封閉管理的政策後,給她介紹了她具體如何買藥,包括轄區附近藥店的聯繫方式和定點藥房購藥方式,並將她的情況及時上報給了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在得知後,專門去附近藥店跑了一圈尋藥。在購買到部分藥品後,給這位婆婆回了電話說明了情況。她很感激社區的服務,更表明自己會好好待在家裡,不給社區添亂。

群眾的一聲感謝,真的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無論遇到多少疑難雜症,只要想到還有很多群眾需要我們,我們就有前進的動力。

3月1日已經過了下午下班時間,社區給我派了一個小任務——給某小區物業送防護服。我正準備離開的時候,接到一個電話,居民說跟藥房說好了,藥已經買好了,是很急的藥,可是沒有辦法去拿,藥店送藥的和門崗志願者都下班了。我在詢問了具體情況以後,主動跟她說我下班的時候繞一下去給她取藥。我把藥拿到小區門崗後再去送防護服。我從電話中能感覺到她很開心,也很欣慰。雖然我在社區的主要工作是接電話,但是我既然報名了志願者,就應該力所能及的幫助附近的居民。

3月5日社區居民來電反映小區團購的蔬菜質量不是很好,還有貨不對的情況,電話中情緒不是很好。我在瞭解了具體情況以後,將情況及時上報給社區工作人員,並對這位居民進行了安撫。我提到了志願者團菜也不容易,都是起早貪黑很辛苦,大家應該在這個特殊時期互相理解、共渡難關。通過解釋溝通,這位居民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還表示,自己也要做團菜的志願者,要幫助居民團購質量更好的物資。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就是應該團結一心,共同抵抗疫情。

在需要的地方堅守

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魏寅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16日看到學校要招募黨員突擊隊的通知,我再次向學院“請戰”。此前,報名擔任學院應急聯繫人,學院考慮到我不在校內住,就放在了替補隊員裡。這次報名的情況還有所不同,所在的小區已經進行了嚴格管控,我同時主動向社區進行申報。經過努力,2月17日,接到批准的通知,“請掃碼加入學校突擊隊群,辛苦了!”我知道,終於有機會投入“戰鬥”了。

2月20日前一天晚上,一百多噸河南息縣愛心農產品運抵華師,上午接到通知,要將愛心物資分袋分發給到學校居民,突擊隊員們紛紛請戰。我趕到學子餐廳,遠遠就看見包菜、黃瓜、西紅柿、白蘿蔔、土豆、大蔥等等各類蔬菜“堆積成山”,而且不斷有新的老師聞訊前來支援。我們分工協作,流水作業,逐個裝袋,保衛處和後勤保障部的車一趟趟將裝好的蔬菜運往各個社區……完成任務回到家,看到朋友圈裡有老師已經曬出領回家的分裝蔬菜,感覺一點也不累了。

2月23日隨著防疫管控要求升級的需要,學校實施了校區全封閉管理制度,快遞、外賣一律只能送到南門口,為了更好的幫助校內師生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學校在南門口新設立一個快遞點,需要專人駐點為師生接發快遞。我成功領取這次任務,當起今天的南門“守門人”。因為是新設立起的快遞點,大家尚不瞭解,個別送貨師傅還試圖出入校園,我們做好細緻解釋,完成快遞、外賣物品登記、聯絡提醒之前尚未領取物品的訂購者,很快就理順了工作。

之後,我又擔當起“快遞小哥”,為不方便的住戶送去訂購的藥品。到了晚上6點,工作群裡再次響起工作號角“需要男突擊隊員5-6人半小時後到校醫院地下一樓下物資”,“我來”“我可以”“我馬上到”……大家爭先恐後、紛紛響應,我也立即趕到校醫院投入搬運工作。特別感動的是,突擊隊裡有很多老黨員,他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苦活累活搶著幹,讓我備受鼓舞、熱血沸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就應該出現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突擊隊裡每一個人都在用行動去踐行。

3月1日今天接到學校指揮部通知,校醫院值守小分隊需要增加人手,我主動加入,投入到校醫院每天值守工作。在校醫院的工作主要是隨時準備入庫、清點和出庫捐贈醫療物資,今天連續搬運了幾趟物資,因為全天穿著防護服工作,每次搬運完物資,汗水都會把內衣溼透,只好讓衣服自然晾乾,一天下來反覆了好幾次,想到一線的醫護人員要穿著更加厚重的防護衣,堅守十多個小時救治病人,我感同身受,一定要執行好這份光榮、有意義的工作任務。

3月9日今天捐贈物品較多,我和隊友們認真做好登記工作。我們不僅要做到捐贈物資心中有“數”,還要登記好每筆捐贈物資的“來龍去脈”,確保捐贈人的愛心順利、精準傳遞。因此,我們每天晚上6點都會盤點每日接收社會捐贈明細表、每日出庫分發明細表和每日庫存表,每一筆進出記錄都標記清楚名稱、型號、數量、捐贈方、受用方,在捐贈物資上,我再次看到了那些新聞裡令人感動的詩句“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涓涓細流匯江海,拳拳愛心聚真情,正是這份愛激勵著我們繼續奮戰。

3月14日今天,我們校醫院值守小分隊要做一件“大事情”:清理盤點捐贈物資庫存。校醫院的捐贈醫療物資光是口罩就有數十種,捐贈物資大箱小箱已經裝滿了倉庫,準確盤點庫存可以更好的做好後面的工作。還好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大家對於庫存的物品已經比較熟悉,很多老隊員只看箱子就知道里面是什麼物品、數量是多少。連續作戰,三個多小時就幹完了原以為會花一整天的工作。

看到整理後更加規整的倉庫,看到很多“戰友”滿頭的汗水和磨破的手套,我很想說,撼山易、撼中國人難!每個人都在堅守,我們的勝利也必然越來越近。

民生無小事

化學學院輔導員 孫煜林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17日 疫情下的武漢市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和喧鬧聲,到處都是靜悄悄的,“唐書記,您好!我是華中師範大學黨員,向社區報到。如果有什麼能夠幫忙的,請聯繫我,謝謝!”,我決定,該為武漢做點什麼了。

到了居委會之後是徹底的傻了眼。“喲呵,來了個小夥子啊,你是剛聯繫我們要來幫忙的吧。你不要穿的這麼好,你明天來的時候記得穿上你最差的衣服,快要丟的衣服來,家裡有雨衣的話就穿過來吧。”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看見我開心極了。“不是你們給我提供防護用品嗎?我家裡只有口罩啊。”我愣了好一會,已經萌生退意了。“現在很缺少這些物資啊,我們之前穿罩衣,我身上的這一件防護服已經穿了一個多星期了,還不捨得換。這樣吧,你明天九點來,我們借你一件最好的雨衣。現在也到下午了,你又缺少防護用品,今天就當是來認人的,先回家吧。”

2月18日居委會給了我一件雨衣,讓我揹著消毒水給出現過疑似病人的樓棟做消殺。35斤的噴灑器實在是太重了,而且右手左右晃動噴灑消毒水的同時,左手還要不停的上下按壓。這是不能停下的,不然壓力不夠,消毒水就出不來。小區全部是步梯,我揹著爬上一個單元樓就已經出汗,一個樓棟有六個單元樓,我的全身跟水洗過一樣,眼鏡上的霧水要不斷的擦拭,不然連路都看不清了。

下午去居委會遇到了其他的下沉黨員,他們都是從各個單位過來幫助我們社區的。我們3-4人編成了一個小組,在前期電話排查工作基礎上,開始開展入戶排查工作。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商討確定了以“消殺+入戶”組合的方式進行排查,一人在前消毒,兩人在後敲門詢問的方式。分給我們的有12棟樓,533戶居民。任務很重,我們簡單自我介紹之後就開始工作了。

我和另外一位男同志輪流進行消殺,由女同志和不消殺的男同志一起敲門。我們三個人心裡都會害怕,不知道會不會遇到發熱、疑似或者確診的病人,但是工作不得不做,我們仨硬著頭皮往一個個單元裡面走了進去。

2月19日“今天是開展入戶排查工作的最後一天了,無論如何都要完成。昨天我們排查了5棟樓,今天再排查剩下的7棟樓就好了,剩下的時間我們要整理數據了。”小組負責人一大早就告訴我們今天的任務甚至比昨天還要重。

“您好!屋裡有冇得人啊,我們是社區滴,來搞入戶排查。”這句話不知道我們說了多少遍,遇到年級大的需要反覆溝通,我覺得很累,但我的隊友沒有喊累,他們年齡比我大,還有女同志,我不能喊累,一定要堅持。排查結束了,因為居委會坐不下,

我們只能趴在廣場上的長椅上整理數據,一點都不能錯。

2月22日昨天接到了《關於對大排查工作進行“回頭看”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們再次對小區內的住戶進行一次梳理,對前期整理的數據再次進行核對,這次的時間更緊了。上午繼續打電話,情況仍不清楚的,我們再次上門排查。今天沒有時間回家吃飯了,居委會給我送來了一碗泡麵,還幫我加了一個滷雞蛋。

“小夥子,你是參與排查的是吧?把你的排查記錄給我看看。”街道督辦的來了,不知為什麼找到了我,要看我的工作記錄。“我現在按照上面的電話隨機打過去,核實你的排查情況。”我聽到之後心裡一咯噔,感覺像自己考完試被老師叫到跟前當面閱卷一樣

2月26日排查工作結束之後,工作中心就轉移到民生保障上來了,社區現有的團購無法很好的滿足居民需要,社區希望我可以幫著開一個團購。我平時壓根連菜都不會去買,就算去超市也只是逛逛零食區或者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可接到這個任務,

我一上午聯繫了武商、沃爾瑪、中百、家樂福、悅活裡等等附近的商超,最後選定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不錯的進行對接。這個工作儘管前期有一定的預想,但上手之後還是有難度。怎麼統計需求?怎麼收錢?怎麼取貨?怎麼通知?怎麼發東西?當一件件事情擺在面前的時候,我一時也不知道怎樣才好。我詢問了學院的其他同事,她們也在進行社區團購,一定有經驗。居民想買十元蔬菜包的呼聲很強烈,怎樣又快又好的讓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居民,這要在實踐中探索。

3月4日為了更好的保障民生,我們昨天又再次上門,去統計那些不會團購的居民的生活需求,幫助他們購買物資。今天去了一趟超市,也是我這麼長時間第一次出小區。一路上即期盼又擔心,終於可以去超市看看了,但超市相對封閉,去的話會不會有風險,不管了,無論如何都要把老人的物資帶回去,他們有的已經快斷炊了。現在的超市也大變樣了,我們需要帶著購物介紹信經過測溫登記進入超市購物。

香皂、洗衣粉、電池、大米、油、麵粉、青椒、水餃……收集上來的購物需求種類實在太多,社區今天來了3個人,我們分頭行動進行收集。大米不能買的太貴了,老人家裡不是很寬裕。水餃已經賣完了,打個電話問問能不能換成湯圓。

來來回回的都是社區工作人員,大家都在為了保障民生努力著,一切都在變好,靜盼花開。

3月7日“你是小孫吧,我是社區的居民,你之前敲門的時候說有需要就給你打電話,我們老倆口想吃饃饃,我們也不會用手機,用不倒(方言:不會用)那些東西,不曉得外面有沒有賣的呀?你能不能幫我們買點回來。”

兜兜轉轉,始終是沒有找到賣饅頭的地方,不知道他們吃不吃水餃。“喂,婆婆,我是小孫吶,不曉得您吃不吃水餃啊,實在是找不到賣饃饃的地方呀,我可以買兩袋水餃給您送去。”我徵得老人同意後,將水餃送上了門,老人對我十分的感謝。

下午的時候,社區書記突然找到我,要去居委會拿感謝信。那一對爹爹婆婆給我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社區去了,我真的很詫異。這對我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他們好像很重要,這對我工作也很有啟發,要盡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才可以呀。最近疫情在逐漸好轉了,春天已至,希望在前,繼續加油吧!

電腦前的模樣,就是戰鬥的模樣

外國語學院研究生輔導員 李金督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8:00,學生打卡群、QQ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QQ群裡一個個精準的數字和一聲聲健康。“俄語語言文學學碩班2人在家,2人出國,全員健康”“在讀博士生46人全員打卡,全部健康”“李老師,韓語系我指導的3位學生都健康”“老師,我們班鍾XX有感冒跡象,打噴嚏,流鼻涕,其他56人都健康”“收到”“謝謝”“好的,我馬上跟他聯繫”。雖然今天在重複和昨天差不多的對話,

但每次看到“都健康”時的安心和喜悅又和前一天不同。一聲平安就像是一個捷報,每一次聽,都振奮人心。

9:30,外院研究生抗“疫”中心組群、導師群

這是每天的第一個時間節點,這個節點過後,意味著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抗“疫”阻擊戰。“跟各位領導和導師通報,除每天早上學生在導師組報備健康狀況之外,9:30前班級群或博士生群內打卡情況如下:碩士生全員打卡、全部健康,博士生1人未打卡,姓名黃XX(導師張XX),其餘全部健康,未打卡學生我們在進一步聯絡和對中。”“日報告”“零報告”“導師組班級群雙報告”的目的就是要全覆蓋,輔導員能做的就是要讓抗“疫”路上的關心和關愛一個不落地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12:00,2020屆畢業群

對2020屆畢業生來說,疫情無疑給學業就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同學們認真做好畢業論文、科研工作,認真按照網絡教學要求好好學習哈”“這是我們外院校友所在的單位,招英美文學和語言學方向的博士,有意向同學抓緊聯繫”“這是招就處致2020屆畢業生的一封信,就業簽約政策文件我已上傳至群文件”“曹XX同學,‘空中雙選會’裡面有幾個單位比較適合你,要把握好哦”,

每一個信息,每一次引導,都或許會幫助同學們成就未來。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這場戰“疫”一定會勝利一樣,我相信2020屆的畢業生的未來,也一定會勝利。

16:00,外院研究生工作三人組語音電話

“麻書記,對2020屆畢業生學業和就業情況調研已完成,學院疫情期間研究生管理細則已制定完成,最近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勒德勐豪同學為學校和學院捐了一批醫用物資……”,“挺好的,我們下一步還要繼續做好外語專業研究生做好線上學習、信息化素養提升工作;要加強對畢業年級研究生就業的幫扶力度,做到一生一策;一定提醒好學生尤其是出境回國和湖北學生,不得提前返校……” 每一場應戰都需要預判和計劃,就像每一場語音會議,都是“戰略指揮部”的通盤考慮,這考慮的出發點便是責任和需要。

22:00,學生打卡群

“提醒大家明天早上繼續打卡哦,晚安。”

如果問一位輔導員能在戰“疫”中做些什麼。我想答案一定是“無所不能”和“只能”。因為在每一個學生面前,輔導員也許會是堅定的臂膀,無所不能。但我們也知道,在疫情面前,輔導員能做的只是守護好自己的學生,堅守好自己的責任,這就是輔導員真正的模樣。

感謝文中各位老師的日記支持!

【戰“疫”日記徵集】

歡迎廣大師生與我們分享自己的戰“疫”故事,亦或是講述發生在你身邊的感人溫暖的事情,來稿請以“姓名+戰疫日記”的形式命名郵件,發送到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期待您的來稿。

▷定了!華中師大2020年這樣幹!

▷華中師大這條戰“疫”專線 全天候全“心”為你

▷@武漢理工大學 與“理”攜手,並肩戰“疫”

▷桂子山夜話丨在家“雲”學習,看看他們怎麼做

▷華師出品!全國唯一中醫藥特色動漫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