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一批批华师人不顾安危、不计得失,奋战在抗疫一线。

他们中,有逆行而上的校医院医护人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突击队队员,有日夜待命的后勤保障人员,有迎风而立的校园卫士,有温暖人心的宿管阿姨……

这些普普通通的华师人,用责任与信念,构筑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华师之墙”,守护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抗疫过程中,他们留下了或心酸、或温暖、或平凡、或热血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日常。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战“疫”华师人,听一听他们的真实故事,感受温暖人心的战“疫”力量。

云端守候,“疫”路同行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辅导员 李慧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在这个特殊时期,从信息摸排到精准防控,从心理支持到学业帮扶,我们在坚守保障学生平安健康的“第一线”。一些日常工作搬到了线上,将润物细无声的琐事留痕,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时光。

1月24今天是大年三十,接到了《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学院整个学工团队立即从阖家团圆的“假期模式”转入紧张忙碌的“战时状态”,开始部署针对疫情的学生信息摸排工作。看到权威媒体发布的最新疫情报告中确诊和死亡病例,我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不禁反问自己,在这场保卫战中我该如何尽职尽责地守护学生,如何让学生在疫情面前坚定信念?

1月30日就如一位前辈所说,特殊时期,同学们的一句“正常”能让我安心,我的一句“正常”能让学院安心,学院的一句“正常”能让学校放心……无数个“正常”才能把祖国拉入“正轨”。今天我新建了微信群,召开了网络会议,召集班长、学生党员等骨干力量组建疫情防控先锋军,把每个学生“包干到户”,分成若干小组形成联防联控。

我们制作了班级摸排表格,克服条件的限制、地域的阻隔,努力用最便捷的方式让信息统计也有温度。

2月2日今天从朋友圈中得知我带的2017届毕业生陈建树参与一线志愿服务工作,被《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开心点赞的同时,也嘱咐他注意个人安全。作为武钢三中的一名高三班主任,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先后去了养老院、北湖收费站做志愿服务,还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也是一名教师,正如母校对我的培养,作为以教育为事业的人,我时刻牢记以身作则是教育最好的呈现方式。”我内心被深深触动,作为他的辅导员倍感骄傲和自豪,这是我们育人成效的最佳体现!2月12日我们年级又陆续涌现出一批志愿者,有的帮助小区业主们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有的自制防护面罩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提供防护,有的协助居委会或者物业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叮嘱同学们做好防护、注意安全的同时,我也为大家的责任担当意识感到骄傲。

2月16日看到学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工作机制》通知,我就主动报名了,但是学院老师们都很踊跃,最终我没能入选,不过小区来了爱心菜,我也还是会去帮忙分发。

2月18日今天,突然有同学咨询我返校事宜,我感到很奇怪,武汉都还没用解封,也反复跟同学们强调过不要提前返校,为什么还会想来学校呢?我立即联系了家长,原来这个同学是单亲家庭,妈妈要外出务工(非武汉地区),但是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又不放心,所以想让孩子提前返校。和家长交流了半个多小时,一方面强调了武汉疫情的严峻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学校的纪律,最终做通了她们的工作。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22日“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上午9点,我们年级的线上家长会如期举行,我也终于变身成为“十八线主播”。为了让家长们了解校院防疫精神和相关工作安排,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同学们解决疫情防控、居家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今天通过QQ直播平台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线上家长会。为了确保会议效果,我在前期对家长会的议程和宣讲内容做了精心准备,梳理了年级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收集了家长们疫情期间的困惑,并对线上交流工具进行了反复测试。许多家长在会议结束后纷纷表示线上家长会既创新又接地气,高效解决了许多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2月23日疫情的蔓延和开学的推迟,给大家的内心蒙上了一层未知和焦虑,为丰富同学们的居家学习生活,缓解紧张情绪,我和学生干部一道“用尽心计”策划了诸多富有特色的线上活动。第一次晚点名我们采用了作品线上打卡的形式,没想到我们数统的理科生也是多才多艺,卧虎藏龙,收到了不少优秀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惊喜。

2月29日今天,学校通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学习效果,对全校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流量补助。发放标准为全校统一为50元每人每月,先发放2个月,即本次每人发放100元,部分银行卡有问题的同学我都预先垫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3月8日第四次、第五次晚点名主题分别是同心同行,战疫有我;对抗疫情,你我做起。愿春暖花开,你我安好!

一名社区“客服”的日常

化学院学院辅导员 马莹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在疫情爆发以后,我主动向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东街道某社区报到道,在社区居委会的安排下,承担了社区办公电话接线员的工作。这个工作对我的耐心、沟通能力、业务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考验。忙的时候,一上午可以接50多个电话,有的时候会有烦躁的情绪,也会有委屈和不理解,也想过换个岗位。但是在听工作人员说接线员这个岗位已经“吓跑”几个志愿者以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岗位。

2月19日接到了小区居民的来电。电话里,居民对不允许出小区买菜很不理解,态度强硬,语气也不太好,在我跟她详细解释了政策和实际情况并告知购菜渠道后,这位女士直接指出:“不是说有很多党员吗,怎么一个没看到呢,这样下去我们群众还能指望谁?”语气不是很友好,情绪也比较激动。在听完她的意见以后,我主动表明身份,说我就是党员志愿者,现在做接线工作。在听到我的描述以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位女士的情绪平静了,她说:“好的好的,你们党员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感谢你感谢你,好好保重。”然后就挂断了电话。电话挂断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深刻地感受到,群众对咱们党员是有强烈期待的,原来咱们是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希望。这个电话鼓励了我,让我有了更强的使命感,让我刚加坚定的去完成组织分配给我的任务。

2月20日 我接到了来自小区一位80多岁爷爷的电话,他说家里的粮食吃不了多久了,问我要如何购买,他们不麻烦别人,只想要米和面。鉴于他们家里只有他和他的老伴,可能没有办法进行网上团购等操作,我主动提出帮助他们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在下班以后给他们送到小区门口。在我给他发了短信详细询问地址等情况以后,他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那真是太感谢了,太麻烦你了,只要有共产党员在,我们就不怕,一共多少钱,你一定要告诉我,我好做准备。”在收到短信的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原来,党员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责任、使命和担当。

2月29日一位婆婆电话说她的重症药快要吃完了,需要去开药了。我跟她解释了目前小区封闭管理的政策后,给她介绍了她具体如何买药,包括辖区附近药店的联系方式和定点药房购药方式,并将她的情况及时上报给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后,专门去附近药店跑了一圈寻药。在购买到部分药品后,给这位婆婆回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她很感激社区的服务,更表明自己会好好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

群众的一声感谢,真的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少疑难杂症,只要想到还有很多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有前进的动力。

3月1日已经过了下午下班时间,社区给我派了一个小任务——给某小区物业送防护服。我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居民说跟药房说好了,药已经买好了,是很急的药,可是没有办法去拿,药店送药的和门岗志愿者都下班了。我在询问了具体情况以后,主动跟她说我下班的时候绕一下去给她取药。我把药拿到小区门岗后再去送防护服。我从电话中能感觉到她很开心,也很欣慰。虽然我在社区的主要工作是接电话,但是我既然报名了志愿者,就应该力所能及的帮助附近的居民。

3月5日社区居民来电反映小区团购的蔬菜质量不是很好,还有货不对的情况,电话中情绪不是很好。我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将情况及时上报给社区工作人员,并对这位居民进行了安抚。我提到了志愿者团菜也不容易,都是起早贪黑很辛苦,大家应该在这个特殊时期互相理解、共渡难关。通过解释沟通,这位居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还表示,自己也要做团菜的志愿者,要帮助居民团购质量更好的物资。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就是应该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疫情。

在需要的地方坚守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魏寅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16日看到学校要招募党员突击队的通知,我再次向学院“请战”。此前,报名担任学院应急联系人,学院考虑到我不在校内住,就放在了替补队员里。这次报名的情况还有所不同,所在的小区已经进行了严格管控,我同时主动向社区进行申报。经过努力,2月17日,接到批准的通知,“请扫码加入学校突击队群,辛苦了!”我知道,终于有机会投入“战斗”了。

2月20日前一天晚上,一百多吨河南息县爱心农产品运抵华师,上午接到通知,要将爱心物资分袋分发给到学校居民,突击队员们纷纷请战。我赶到学子餐厅,远远就看见包菜、黄瓜、西红柿、白萝卜、土豆、大葱等等各类蔬菜“堆积成山”,而且不断有新的老师闻讯前来支援。我们分工协作,流水作业,逐个装袋,保卫处和后勤保障部的车一趟趟将装好的蔬菜运往各个社区……完成任务回到家,看到朋友圈里有老师已经晒出领回家的分装蔬菜,感觉一点也不累了。

2月23日随着防疫管控要求升级的需要,学校实施了校区全封闭管理制度,快递、外卖一律只能送到南门口,为了更好的帮助校内师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学校在南门口新设立一个快递点,需要专人驻点为师生接发快递。我成功领取这次任务,当起今天的南门“守门人”。因为是新设立起的快递点,大家尚不了解,个别送货师傅还试图出入校园,我们做好细致解释,完成快递、外卖物品登记、联络提醒之前尚未领取物品的订购者,很快就理顺了工作。

之后,我又担当起“快递小哥”,为不方便的住户送去订购的药品。到了晚上6点,工作群里再次响起工作号角“需要男突击队员5-6人半小时后到校医院地下一楼下物资”,“我来”“我可以”“我马上到”……大家争先恐后、纷纷响应,我也立即赶到校医院投入搬运工作。特别感动的是,突击队里有很多老党员,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苦活累活抢着干,让我备受鼓舞、热血沸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应该出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突击队里每一个人都在用行动去践行。

3月1日今天接到学校指挥部通知,校医院值守小分队需要增加人手,我主动加入,投入到校医院每天值守工作。在校医院的工作主要是随时准备入库、清点和出库捐赠医疗物资,今天连续搬运了几趟物资,因为全天穿着防护服工作,每次搬运完物资,汗水都会把内衣湿透,只好让衣服自然晾干,一天下来反复了好几次,想到一线的医护人员要穿着更加厚重的防护衣,坚守十多个小时救治病人,我感同身受,一定要执行好这份光荣、有意义的工作任务。

3月9日今天捐赠物品较多,我和队友们认真做好登记工作。我们不仅要做到捐赠物资心中有“数”,还要登记好每笔捐赠物资的“来龙去脉”,确保捐赠人的爱心顺利、精准传递。因此,我们每天晚上6点都会盘点每日接收社会捐赠明细表、每日出库分发明细表和每日库存表,每一笔进出记录都标记清楚名称、型号、数量、捐赠方、受用方,在捐赠物资上,我再次看到了那些新闻里令人感动的诗句“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涓涓细流汇江海,拳拳爱心聚真情,正是这份爱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战。

3月14日今天,我们校医院值守小分队要做一件“大事情”:清理盘点捐赠物资库存。校医院的捐赠医疗物资光是口罩就有数十种,捐赠物资大箱小箱已经装满了仓库,准确盘点库存可以更好的做好后面的工作。还好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大家对于库存的物品已经比较熟悉,很多老队员只看箱子就知道里面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连续作战,三个多小时就干完了原以为会花一整天的工作。

看到整理后更加规整的仓库,看到很多“战友”满头的汗水和磨破的手套,我很想说,撼山易、撼中国人难!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民生无小事

化学学院辅导员 孙煜林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2月17日 疫情下的武汉市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喧闹声,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唐书记,您好!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党员,向社区报到。如果有什么能够帮忙的,请联系我,谢谢!”,我决定,该为武汉做点什么了。

到了居委会之后是彻底的傻了眼。“哟呵,来了个小伙子啊,你是刚联系我们要来帮忙的吧。你不要穿的这么好,你明天来的时候记得穿上你最差的衣服,快要丢的衣服来,家里有雨衣的话就穿过来吧。”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看见我开心极了。“不是你们给我提供防护用品吗?我家里只有口罩啊。”我愣了好一会,已经萌生退意了。“现在很缺少这些物资啊,我们之前穿罩衣,我身上的这一件防护服已经穿了一个多星期了,还不舍得换。这样吧,你明天九点来,我们借你一件最好的雨衣。现在也到下午了,你又缺少防护用品,今天就当是来认人的,先回家吧。”

2月18日居委会给了我一件雨衣,让我背着消毒水给出现过疑似病人的楼栋做消杀。35斤的喷洒器实在是太重了,而且右手左右晃动喷洒消毒水的同时,左手还要不停的上下按压。这是不能停下的,不然压力不够,消毒水就出不来。小区全部是步梯,我背着爬上一个单元楼就已经出汗,一个楼栋有六个单元楼,我的全身跟水洗过一样,眼镜上的雾水要不断的擦拭,不然连路都看不清了。

下午去居委会遇到了其他的下沉党员,他们都是从各个单位过来帮助我们社区的。我们3-4人编成了一个小组,在前期电话排查工作基础上,开始开展入户排查工作。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商讨确定了以“消杀+入户”组合的方式进行排查,一人在前消毒,两人在后敲门询问的方式。分给我们的有12栋楼,533户居民。任务很重,我们简单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工作了。

我和另外一位男同志轮流进行消杀,由女同志和不消杀的男同志一起敲门。我们三个人心里都会害怕,不知道会不会遇到发热、疑似或者确诊的病人,但是工作不得不做,我们仨硬着头皮往一个个单元里面走了进去。

2月19日“今天是开展入户排查工作的最后一天了,无论如何都要完成。昨天我们排查了5栋楼,今天再排查剩下的7栋楼就好了,剩下的时间我们要整理数据了。”小组负责人一大早就告诉我们今天的任务甚至比昨天还要重。

“您好!屋里有冇得人啊,我们是社区滴,来搞入户排查。”这句话不知道我们说了多少遍,遇到年级大的需要反复沟通,我觉得很累,但我的队友没有喊累,他们年龄比我大,还有女同志,我不能喊累,一定要坚持。排查结束了,因为居委会坐不下,

我们只能趴在广场上的长椅上整理数据,一点都不能错。

2月22日昨天接到了《关于对大排查工作进行“回头看”的紧急通知》,要求我们再次对小区内的住户进行一次梳理,对前期整理的数据再次进行核对,这次的时间更紧了。上午继续打电话,情况仍不清楚的,我们再次上门排查。今天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了,居委会给我送来了一碗泡面,还帮我加了一个卤鸡蛋。

“小伙子,你是参与排查的是吧?把你的排查记录给我看看。”街道督办的来了,不知为什么找到了我,要看我的工作记录。“我现在按照上面的电话随机打过去,核实你的排查情况。”我听到之后心里一咯噔,感觉像自己考完试被老师叫到跟前当面阅卷一样

2月26日排查工作结束之后,工作中心就转移到民生保障上来了,社区现有的团购无法很好的满足居民需要,社区希望我可以帮着开一个团购。我平时压根连菜都不会去买,就算去超市也只是逛逛零食区或者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可接到这个任务,

我一上午联系了武商、沃尔玛、中百、家乐福、悦活里等等附近的商超,最后选定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不错的进行对接。这个工作尽管前期有一定的预想,但上手之后还是有难度。怎么统计需求?怎么收钱?怎么取货?怎么通知?怎么发东西?当一件件事情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一时也不知道怎样才好。我询问了学院的其他同事,她们也在进行社区团购,一定有经验。居民想买十元蔬菜包的呼声很强烈,怎样又快又好的让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居民,这要在实践中探索。

3月4日为了更好的保障民生,我们昨天又再次上门,去统计那些不会团购的居民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购买物资。今天去了一趟超市,也是我这么长时间第一次出小区。一路上即期盼又担心,终于可以去超市看看了,但超市相对封闭,去的话会不会有风险,不管了,无论如何都要把老人的物资带回去,他们有的已经快断炊了。现在的超市也大变样了,我们需要带着购物介绍信经过测温登记进入超市购物。

香皂、洗衣粉、电池、大米、油、面粉、青椒、水饺……收集上来的购物需求种类实在太多,社区今天来了3个人,我们分头行动进行收集。大米不能买的太贵了,老人家里不是很宽裕。水饺已经卖完了,打个电话问问能不能换成汤圆。

来来回回的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大家都在为了保障民生努力着,一切都在变好,静盼花开。

3月7日“你是小孙吧,我是社区的居民,你之前敲门的时候说有需要就给你打电话,我们老俩口想吃馍馍,我们也不会用手机,用不倒(方言:不会用)那些东西,不晓得外面有没有卖的呀?你能不能帮我们买点回来。”

兜兜转转,始终是没有找到卖馒头的地方,不知道他们吃不吃水饺。“喂,婆婆,我是小孙呐,不晓得您吃不吃水饺啊,实在是找不到卖馍馍的地方呀,我可以买两袋水饺给您送去。”我征得老人同意后,将水饺送上了门,老人对我十分的感谢。

下午的时候,社区书记突然找到我,要去居委会拿感谢信。那一对爹爹婆婆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社区去了,我真的很诧异。这对我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他们好像很重要,这对我工作也很有启发,要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才可以呀。最近疫情在逐渐好转了,春天已至,希望在前,继续加油吧!

电脑前的模样,就是战斗的模样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李金督

战“疫”日记④丨每个人都在坚守,我们的胜利也必然越来越近

8:00,学生打卡群、QQ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QQ群里一个个精准的数字和一声声健康。“俄语语言文学学硕班2人在家,2人出国,全员健康”“在读博士生46人全员打卡,全部健康”“李老师,韩语系我指导的3位学生都健康”“老师,我们班钟XX有感冒迹象,打喷嚏,流鼻涕,其他56人都健康”“收到”“谢谢”“好的,我马上跟他联系”。虽然今天在重复和昨天差不多的对话,

但每次看到“都健康”时的安心和喜悦又和前一天不同。一声平安就像是一个捷报,每一次听,都振奋人心。

9:30,外院研究生抗“疫”中心组群、导师群

这是每天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这个节点过后,意味着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抗“疫”阻击战。“跟各位领导和导师通报,除每天早上学生在导师组报备健康状况之外,9:30前班级群或博士生群内打卡情况如下:硕士生全员打卡、全部健康,博士生1人未打卡,姓名黄XX(导师张XX),其余全部健康,未打卡学生我们在进一步联络和对中。”“日报告”“零报告”“导师组班级群双报告”的目的就是要全覆盖,辅导员能做的就是要让抗“疫”路上的关心和关爱一个不落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12:00,2020届毕业群

对2020届毕业生来说,疫情无疑给学业就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学们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科研工作,认真按照网络教学要求好好学习哈”“这是我们外院校友所在的单位,招英美文学和语言学方向的博士,有意向同学抓紧联系”“这是招就处致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就业签约政策文件我已上传至群文件”“曹XX同学,‘空中双选会’里面有几个单位比较适合你,要把握好哦”,

每一个信息,每一次引导,都或许会帮助同学们成就未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一样,我相信2020届的毕业生的未来,也一定会胜利。

16:00,外院研究生工作三人组语音电话

“麻书记,对2020届毕业生学业和就业情况调研已完成,学院疫情期间研究生管理细则已制定完成,最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勒德勐豪同学为学校和学院捐了一批医用物资……”,“挺好的,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好外语专业研究生做好线上学习、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要加强对毕业年级研究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做到一生一策;一定提醒好学生尤其是出境回国和湖北学生,不得提前返校……” 每一场应战都需要预判和计划,就像每一场语音会议,都是“战略指挥部”的通盘考虑,这考虑的出发点便是责任和需要。

22:00,学生打卡群

“提醒大家明天早上继续打卡哦,晚安。”

如果问一位辅导员能在战“疫”中做些什么。我想答案一定是“无所不能”和“只能”。因为在每一个学生面前,辅导员也许会是坚定的臂膀,无所不能。但我们也知道,在疫情面前,辅导员能做的只是守护好自己的学生,坚守好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辅导员真正的模样。

感谢文中各位老师的日记支持!

【战“疫”日记征集】

欢迎广大师生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亦或是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感人温暖的事情,来稿请以“姓名+战疫日记”的形式命名邮件,发送到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期待您的来稿。

▷定了!华中师大2020年这样干!

▷华中师大这条战“疫”专线 全天候全“心”为你

▷@武汉理工大学 与“理”携手,并肩战“疫”

▷桂子山夜话丨在家“云”学习,看看他们怎么做

▷华师出品!全国唯一中医药特色动漫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