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消費者權益保護事關民生民利,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特別是假冒偽劣產品、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破壞和諧穩定,社會各界對此深惡痛絕。全國檢察機關嚴懲製假售假行為,護佑百姓消費安全。


聚焦“3·15” | 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3月12日,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檢察官在該院檢察監督大數據中心,將發佈誇大食品功效廣告的企業地理位置標註在可視化地圖上,全面掌握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企業情況,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聚焦“3·15” | 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疫情防控期間,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檢察院運用遠程提訊系統,對一起銷售假煙案的犯罪嫌疑人劉某進行訊問。


聚焦“3·15” | 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針對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辦的涉及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該區檢察院日前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督促該局全面履行監管職能,杜絕假冒偽劣口罩流入市場。


聚焦“3·15” | 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河南省商城縣檢察院近日開展“3·15”專項檢察監督活動,通過深入超市、農貿市場等,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履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司法保障。


聚焦“3·15” | 檢察藍,護佑消費安全

自疫情發生以來,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檢察院防疫辦案兩不誤,在“3·15”來臨之際,以公益訴訟工作為抓手,到各大藥店摸排銷售假口罩、抬高防護用具價格等侵犯消費者權益案件線索。


有點“甜”的白饅頭不見了


3月12日上午,經過近一週地毯式的暗訪,浙江省臨海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檢察官在該市早餐點沒有發現一個有點“甜”的白饅頭,這與當地行政機關上週回覆檢察機關的結果是一致的。


“那家店的白饅頭有點甜!感覺不太對勁!”2018年6月底,該院在舉辦以公益訴訟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活動時,有市民當場向檢察官反映。


鬆軟的白饅頭加豆漿是不少臨海人早餐的標配。“問題饅頭”的出現讓該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頓時警覺起來,他們主動與臨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工作對接,市場監管局隨即開展相關行動,當場查獲了吳某早餐店尚未售出的6個“甜饅頭”。


經查,吳某銷售出44個這樣的白饅頭,共計22元。這樣的小案要不要管?臨海市檢察院認為,食品安全無小事,為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案件不論大小,都必須認真辦。於是,該院建議行政機關依法查辦。


吳某到案後稱,從2014年9月開始,他經營一家制作銷售饅頭的早餐店,雖然是小小的一間店面,但周圍都是去上班的居民,生意倒也還不錯。2018年5月初,他認識了一位經營蛋糕店的仙居老鄉。


“當時他準備停業回家,悄悄告訴我,有個‘好東西’,把它加進去,能讓我的饅頭口感更好,但不會有害的。”吳某說。


老鄉口中的“好東西”,其實就是甜蜜素。為了一點“甜頭”,吳某每次在和麵時,都加入一點。據吳某交代,截至被查獲時,自己共製作3次添加甜蜜素的白饅頭,數量共計50個。


行政機關通過對吳某製作的6個饅頭進行抽樣檢驗,白饅頭裡甜蜜素檢驗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018年9月,行政機關對吳某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同年10月,該院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食品藥品專項檢查整治行動,包括對所有早餐點的“白饅頭”進行全面排查,排摸出類似案件線索7條,行政機關均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


與此同時,該院認為,吳某生產經營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製售食品的行為,雖然尚未構成刑事犯罪,但侵害了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019年8月8日,經浙江省檢察院指定管轄,該院正式對吳某公益訴訟立案。在依法公告後,同年11月28日,該院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為了讓當事人吸取教訓及達到普法教育目的,請求法院判令吳某支付賠償金220元並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此後,該院又陸續對另外7起類似的製售“問題饅頭”案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均已受理。目前,因疫情影響還未開庭。


2月下旬,隨著早餐點的陸續復工,為防止再次出現“問題饅頭”,該院建議行政機關再對全市早餐點白饅頭進行一次大檢查。


“問題饅頭已經絕跡!”上週五,行政機關及時將檢查情況回覆給了檢察官。


生產銷售670萬隻

“三無”口罩的店主被審查起訴了


明知是“三無”口罩,卻在包裝上標明“防塵防霧霾”、執行國家標準等,線上線下共銷售880餘萬元,其中疫情期間銷售50餘萬隻,金額近60萬元。近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受理了王成傑、王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目前該案正在審查起訴中。


2018年底,王成傑偶然得知海綿口罩生產成本較低,便想以此掙錢。王成傑邀王健與其合作,二人一拍即合。


2019年1月,王成傑開始張羅生產事宜,王健從別人手裡轉來一家名為“迪風歐”口罩旗艦店經營。由於海綿口罩質量差,差評多、退貨多,王成傑找到一種叫太空層面料替代,並仿照明星款口罩樣式,同時包裝上標明“防塵防霧霾”“醫用”等標誌。


很快,改良款口罩供不應求,二人便擴大生產、銷售規模。王成傑先後確定了6個生產點(相關人員另案處理),其中5個系家庭作坊,缺乏規範的生產製度,加之面料、成品也未經過消毒處理,導致王成傑等人生產銷售的太空層口罩存在做工差、褪色、有異味等問題。2019年5月,王健又購買了兩家網店,同時銷售口罩。2019年7月,王成傑與一服裝廠負責人合作,由對方專門負責生產純棉口罩和冰絲口罩。自此,王成傑等人通過7個生產點生產各類口罩,再通過3個網店銷售。


今年1月下旬,受疫情影響,市場對口罩需求量突增,淘寶平臺為穩定市場、惠及客戶,要求所有口罩店鋪採取限購限價銷售政策。面對“商機”,王健有自己的“對策”,他要求客服將王成傑的聯繫方式提供給需求量大的客戶,由其進行線下銷售,並稱自己銷售的口罩能夠防飛沫。


2月上旬,鹽城市大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王成傑等人銷售的口罩系不合格產品,並將線索移送至公安機關。2月6日,警方對王成傑、王健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偵查,並予以刑事拘留。大豐區檢察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該案,引導公安機關從物流清單、原材料採購記錄、刷單交易記錄、銀行交易明細、產品鑑定等方面強化證據收集。2月20日,偵查機關將2人提請批准逮捕;2月22日,大豐區檢察院從快作出批准逮捕決定。3月2日,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大豐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經審查查明,2019年2月17日至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王成傑、王健為謀取非法利益,合夥生產偽劣口罩670餘萬隻,價值1000餘萬元;銷售偽劣口罩590餘萬隻,銷售金額達880餘萬元。其中,疫情期間,王成傑通過微信聯繫,與多人進行線下交易,銷售不合格口罩50萬餘隻,銷售金額59.3萬元。


自制“地溝油”的

火鍋店老闆店員認罪了


3月11日,由陝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檢察院審查起訴的代某濤、尹某繁、王某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時,漢臺區檢察院檢察長桑成平擔任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出庭,漢臺區法院院長楊建軍擔任審判長審理了案件。


經查,2019年9月,漢中市漢臺區檢察院在受理漢中市公安局漢臺分局移送審查的該起刑事案件時,發現該案亦涉及公益訴訟。


漢臺區檢察院檢察長桑成平帶頭承辦該起案件,經過對案情審查後,決定對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院隨後按程序在媒體上發佈訴前公告,督促有權提起訴訟的機關和組織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委託漢中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對食用“地溝油”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等問題作出專業論證意見。


據瞭解,王某於2017年12月註冊成立漢臺區某青年火鍋店,聘請了代某濤、尹某繁在後廚工作。代某濤、尹某繁為節約成本,將顧客食用後的餐廚垃圾進行回收過濾,製作成“地溝油”,後添加在火鍋底料中重新銷售給顧客食用。2018年9月1日至9月5日,該店向市場銷售添加“地溝油”的火鍋底料總計2019元,約有超過30餘人在該店食用添加“地溝油”的火鍋。


該院認為,代某濤、尹某繁的行為不僅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還應當承擔其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價格10倍的賠償金和賠禮道歉的民事侵權責任。同時,王某作為該火鍋店的經營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應當與代某濤、尹某繁共同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庭審中三名被告人認罪悔罪,表示願意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案件將擇日宣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