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格洛麗亞·格瓦拉在倫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產生重大沖擊,但各國在應對疫情時要避免恐慌,過度反應只會給旅遊經濟帶來更嚴重危害。據WTTC初步預估,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全球旅遊業損失至少220億美元。格瓦拉呼籲各國在加緊應對疫情同時不要恐慌。她認為,

恐慌和極端政策會帶來比疫情更糟糕的影響,各國可以根據情況採取適當措施。此外,政府保持疫情信息公開透明,讓民眾及時瞭解最新情況,可有效防止和減少恐慌。


01 019年中國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GDP增速的較快增長

中國旅遊研究院10日發佈《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總量的11.05%。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中國旅遊研究院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國內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穩步增長,入境旅遊市場基礎更加穩固。

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入境旅遊人數達1.4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9%。其中,外國人增長4.4%;香港同胞增長1.4%;澳門同胞增長6.5%;臺灣同胞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入境過夜旅遊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4.5%。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國際旅遊收入13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

 入境外國遊客亞洲佔比達75.9%,以觀光休閒為目的遊客佔35.0%。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按入境旅遊人數排序,中國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前20位國家為:緬甸、越南、韓國、俄羅斯、日本、美國、蒙古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度、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德國、英國、朝鮮、法國、意大利(其中緬甸、越南、蒙古國、印度、朝鮮含邊民旅華人數)。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1.5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3%。


02“雲”上自由行蓄積旅遊新勢能

近日,隨著湖北以外景區陸續恢復開放,藉助“雲”服務,實現“自由行”,旅遊服務商們正通過多種線上線下聯動形式蓄積新勢能,帶動旅遊業復甦。


科技賦能“雲”出遊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3月1日,布達拉宮首次進行網絡直播。一小時,100多萬人進入直播間實時觀看,相當於布達拉宮以往全年的客流量。

布達拉宮為這次直播掏出了“家底”,包括以往不開放的金頂群、鮮少露面的館藏經書。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覺旦表示:“數字化新方式營造了更有互動性的參觀體驗。”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帶全國遊客看最“南”的南海博物館,穿越古老的良渚博物館……2月底由阿里雲技術支持的線上遊開播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迎來1000萬線上客流。

  投票選擇展廳,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線上遊的火爆提振了旅遊業的信心。各家旅遊平臺紛紛根據用戶搜索、瀏覽、收藏、投票等綜合因素,建立起景區復甦大數據分析模型,並整合多渠道線上推介,發佈創意內容營銷,實現旅遊人氣逐步回暖。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何建民分析,相較於走進景區、博物館,“雲看展”“雲出行”要求展示不能浮於表面,而應該帶給觀眾新知識、新收穫,這將推動景區、博物館文旅深度融合。景區景點提供“雲”服務,也為線下游提供了數字化管理、營銷等一整套升級方案。


直播“種草”慰藉觀眾放飛心情


  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特色餐廳、法國的民宿到菲律賓的長灘島,2月底開始,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旅行達人每天帶來數百場直播。旅遊板塊的直播社區異軍突起。

  南京火熳旅行負責人陳曼這些天帶著團隊在全球招募旅行主播。短短一週時間,就篩選招募到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主播。這些主播有在海外當地的資深導遊,也有形象口才俱佳的留學生。

  “這段時間不是在家做包子饅頭、遠程辦公就是陪兒子‘雲上課’,看了直播更深深感到‘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上海白領成玉婷最近迷上了看目的地直播,挑選疫後出遊目的地。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中國旅遊研究院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儘快外出旅遊。

  “這顯示出,支撐旅遊經濟運行的市場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過去,國內旅遊消費存在築底反彈的很大可能性。”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用戶和需求在,旅遊業的希望就在。不少旅行社表示,已經有遊客看完直播,迫不及待下單預訂疫情後的出遊行程。

  據瞭解,一些知名旅行品牌正積極牽手主播“帶貨”。例如,一家國際旅行商與國內在線旅遊平臺合作的兩場直播,已完成上千萬元的交易轉化。


預售預約鎖定市場提振信心


  疫情好轉情勢下,景區門票提前囤購的趨勢明顯。

  記者瞭解到,美團自2月底聯合景區開展門票特惠預售,已吸引全國近2000家景區參與。其中,主題樂園以及文化觀光類景區的打折預售票最受親子人群青睞,如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觀光票在該平臺開售至今已賣出超過3萬張。

  北京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買了北京南宮溫泉水世界的親子套票。“女兒正上小學,特殊時期的春遊都取消了,現在趁著有優惠先把票囤上,等疫情結束帶孩子轉轉,補回來。”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預售活動不僅讓利消費者,也為景區恢復運營積蓄能量。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總經理李紹君說:“預售的形式可以幫助我們對疫後客流做準確預估,為健康有序開園做好準備。”

  目前全國已有近3000家景區加入由中國旅遊景區協會組織的《中國旅遊景區防疫自律公約》,在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同時,推動文旅就業和消費復甦。

根據公約,景區將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根據客流情況實行網絡分時預約。採用無接觸購票、無接觸入園,消費者線上購票後,掃碼便可入園,降低因現場聚集排隊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恐慌對旅遊業影響遠超病毒!“雲”上自由行先“種草”唄

3月初,攜程也推出旅遊復興計劃,聯合上百個全球旅遊目的地共同投入10億元復甦基金,預計覆蓋用戶超2億人。預售酒店類“萬店通用”產品一次購買可以多個酒店預約通用,過期免費退款;機票、度假預售可享全額無損退訂保障,方便遊客自主選擇出行日期。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產品預售,可提前鎖定用戶訂單,提振旅遊消費。


圖片來源於網絡,綜合新華網、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