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空間發展規劃 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訪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周忠發

“從2012年國發2號文件提出建設貴安新區,到2014年國務院批覆設立貴安新區,再到2020年,作為中國第8個國家級新區的貴安新區經歷了從無到有、高速發展的8年,貴安新區的建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加快‘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挑戰。”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周忠發認為,《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是著眼全省經濟發展全局的綜合改革方案,為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為貴陽市和貴安新區融合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指引。

“貴陽市和貴安新區在地理位置上位於黔中地區的核心地帶,在主體功能定位上是構建我省城市化發展戰略格局的中心區域,促進兩地的深度融合發展,對於我省經濟發展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周忠發認為,《意見》提出要促進貴陽市、貴安新區融合發展,契合了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對黔中地區功能定位落實的要求,破解了制約黔中地區協同發展的瓶頸,有利於構建一體化的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系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帶動黔中城市群的崛起和高水平協同發展,形成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

“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將釋放強大的發展動力,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的龍頭作用和輻射帶動效應將進一步強化,貴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將按下‘快進鍵’,其重要的發展引擎作用將逐步凸顯。”周忠發認為,國土空間是區域發展的載體,國土空間規劃是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推動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做好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的頂層設計非常重要。

周忠發建議,貴陽貴安融合發展要做好未來區域空間發展的底盤——國土空間規劃的深度融合和銜接協調,要在科學進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以融合發展的理念和超前規劃的視角,統籌考慮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整體謀劃新時期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在空間發展分區和管控邊界的劃定上探索建立貴陽與貴安之間剛性與彈性的耦合機制,優化調整貴陽和貴安的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佈局,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管控邊界,為後續生態保護、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協同保護和協調發展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

周忠發說,貴安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利用好地勢平坦、氣候涼爽宜人、森林覆蓋率高等生態環境稟賦優勢,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用“生態鏈”串起“金銀鏈”,助力高端、綠色產業發展。同時,花溪大學城的建立使得貴安新區具有了周邊其他區域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需加大力度探索以多種方式加強與高校的聯繫,圍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在科研成果本地轉化、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釋放高校人才優勢。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樊成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