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區域評估不清楚?看這個就夠了

Q:

什麼是區域評估?

A:

區域評估是指,由政府對投資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有關評估事項進行統一評估,形成整體性、區域評估成果,由區域內投資項目無償共享共用。

Q:

區域評估目的?

A:

節約項目落地時間,減輕企業負擔。

Q:

區域評估事項?

A:

目前,在全省開發區範圍內推行的區域評估事項包括:礦產壓覆、地質災害、水土保持、洪水影響、文物保護、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環境影響評價等8類。


我市開展區域評估的區域和事項

《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新100條》中第32條:

32. 加大區域評估推行力度。在江北新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進一步推行由政府統一組織對礦產壓覆、地質災害、水土保持、洪水影響、文物保護、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含雷擊風險)及環境評價等事項實行區域評估。落戶在已實施區域評估區域的投資項目,原則上不實行單獨項目評估,或者依法依規簡化相關審批流程。(落實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文旅局、市地震局、市氣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開發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6月)


我市環境影響評價區域評估工作程序是什麼?

01

編制工作方案

各開發園區按照審批的規劃區範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區域評估工作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明確承擔區域評估工作的技術單位。

02

組織方案實施

評估方案經市生態環境局確認後,由園區管委會組織實施。承擔區域評估的技術單位,依據生態環境部已發佈的各類環境影響評價導則開展評估工作,編制評估報告,並對評估內容和結果負責。

03

成果審查備案

評估報告編制完成後,由園區管委會組織審查專家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查,並出具專家審查意見。評估報告審查通過後,園區管委會需及時修改完善評估報告,將完善後的評估報告報市生態環境局備案。

04

開展成果應用

園區管委會應採用合適的方式將備案後的評估報告公開,相關成果供入園區的建設單位使用,公開的方式和成果應用的相關內容須在工作方案裡明確。


項目環評報告有哪些改革措施?

在落實園區規劃環評審查意見並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要求的建設項目,環評報告可以開展以下內容的改革:

1、直接引用區域評估成果

部分結論直接引用。項目環評報告中涉及園區的部分直接引用區域評估結論,相關內容不再逐一展開比對分析。具體包括: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規模、性質和工藝路線等與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規範、相關規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及審查意見的符合性,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清單的相符性;項目建設與與省市各項管理工作要求的相符性,園區環境基礎設施依託可行性,園區環境承載力及影響可接受性,項目排放總量指標合理性及可達性等。

編制依據直接引用。項目環評報告編制涉及的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規範、政府管理文件、技術導則、技術指南、排放標準直接引用區域評估報告相關內容。

現狀評價直接引用。項目環評報告中現狀調查與評價相關內容直接引用區域評估報告,具體包括:自然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包括地形地貌、氣候與氣象、地質、水文、大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生態、土壤、海洋、放射性及輻射等調查內容);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區域汙染源調查等。

2、充分利用其他評估成果

項目環評報告中現狀調查及環境影響預測涉及的,與地形地貌、氣候與氣象、地質、水文、大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生態、土壤等相關內容,要充分利用園區同步開展的地質災害、水土保持、洪水影響、地震安全性、氣候安全性區域評估成果

,數據和成果可以直接引用。

3、參考園區各項經驗成果

項目在環評報告編制階段,可以充分參考園區現有同類企業汙染治理技術、汙染防治措施、環境風險防控經驗,作為論證本項目擬採取措施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長期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的可靠性、滿足環境質量改善和排汙許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態保護和恢復效果的可達性的依據。


項目環評報批有哪些改革措施?

01

簡化公參方式

園區內與規劃環評意見相符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開展公眾參與時,可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規定的方式予以簡化,具體方式:免予開展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公開程序,相關應當公開的內容納入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公開內容一併公開;本辦法第十條第二款和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10個工作日的期限減為5個工作日;免予採用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張貼公告的方式。

02

加快評估流程

報告表項目不再進行技術評估;報告書項目評估機構即到即受理,對需要進行現場踏勘的,充分運用視頻、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專家諮詢可以通過函審方式進行,努力縮短評估時限。

03

壓縮審批時限

園區內建設項目納入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提高環評審批效率,報告書項目16個工作日、報告表項目8個工作日內審批部門完成環評審批。


對園區推進有哪些保障措施?

園區管委會應建立機制保障應用,減輕企業負擔,切實發揮區域評估的作用。在項目引進、落地、辦理前期手續的過程中,主動告知建設單位區域評估成果,提供查詢方式,指導項目在環評報告編制階段充分應用評估成果;對建設單位委託編制環評報告的第三方機構,要及時介入提供指導,避免建設單位多花錢走彎路;要建立工作臺賬,完整記錄入園項目區域評估應用工作及成效,不斷總結經驗持續完善;對應用推進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向生態環境部門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