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如何圍繞讓農民富裕起來推進鄉村振興?


當前如何圍繞讓農民富裕起來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富裕起來。要充分發揮農村資源、生態、文化等優勢,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一是深入推進農業的綠色化、特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產業興縣強村,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一些區域性的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誌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


二是農產品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現在許多優質農產品還是在田頭賣,還是提籃小賣,還是“披頭散髮地”賣,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要學會給農產品“梳妝打扮”和營銷宣傳,加強農產品產後的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營銷,特別是加快補上冷鏈物流等短板,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當前,鄉村基礎設施落後,最突出的是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落後,要培養大量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人才,賦予農民更多的數字化工具。


四是讓農民合理分享農業產業鏈的收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但也不是簡單地以一產去接二產、接三產,關鍵是完善各類利益主體的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訂單農業、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能夠合理地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五是糧食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多年來,我國解決糧食問題的經驗,就是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農民種糧吃虧是糧食生產最危險的時候。二是建立健全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產糧大縣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不能讓糧食主產區產糧越多越吃虧。


制定糧食政策,要始終把這兩點作為最基本的立足點,各級地方政府要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任何省區市無論耕地多少,都要承擔糧食生產責任,特別是糧食主銷區要切實落實責任,不能把“飯碗”的問題都丟給別人去解決。如果一個地方真的把糧食生產搞沒了,就是拋棄了責任。這方面需要有硬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