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為應對全球市場暴跌,上週四,紐約聯儲宣佈當天通過回購向市場投放至少5000億美元流動性,13日再投放至少1萬億美元,兩天累計緊急釋放至少1.5萬億美元的流動性。


消息落地,美股應聲大漲,歐市也開始企穩。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明確仍需時間,短期貨幣政策退燒療效能維持多久?


01 警惕海外市場的二次探底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認為,雖然美股上週五出現大幅反彈,但仍需要警惕美股的二次探底。原因有三:


1、“流動性衝擊”是全球股市重挫的表因,美股仍然面臨六個未決的擔憂。


3月12日,紐約聯儲再次增加向銀行提供的隔夜拆借資金,提高隔夜回購操作上限1750億美元。除此之外,美聯儲還新增3個一月期回購操作,設定兩週期回購操作額度上限在450億美元。


大劑量1.5萬億美元效果明顯,目前美股“流動性衝擊”暫緩。


但美股是否完全出清,尚難定論。如此前國君策略報告《昨天的遺留和明天的道路——危機的背後》中提出的,美股仍然面臨六個未決的擔憂:


①對疫情的擔憂

②對經濟的擔憂

③Gig Economy的擔憂

④對信用風險的擔憂

⑤出清的擔憂

⑥過高的降息預期的擔憂


降息,只能對沖下行節奏,而非扭轉跌勢,權益市場仍更注重“基本盤”內在趨勢,而非政策。


對照日本和英國的狀況也是類似。

基本上,美股降息只是對沖而非扭轉跌勢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歷史上,日本利率寬鬆未能阻止跌勢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歷史上,英國利率寬鬆未能阻止跌勢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美國疫情邊界尚未清晰。


疫情在美國有一個多月,政府當局的處理措施都進展緩慢。一直到3月12日,劇情快的讓人跟不上節奏——好萊塢影星湯姆·漢克斯及夫人在澳大利亞確診感染新冠病毒,NBA球季中止,百老匯、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宣佈立即關閉。


3月13日,特朗普正式宣佈全國緊急狀態。


目前明確美國疫情的邊界,仍需要時間。


其一,美當局是否有足夠的準備;


其二,美內部是否有足夠的凝聚;


其三,美措施是否有足夠的效率?


▼當前中國(除湖北)累計死亡/累計確診比值為0.855%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CEIC,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然而,當前美國該比值高達5.247%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CEIC,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美國基本盤擔憂仍在,三駕馬車捉襟見肘。


消費:刺激消費,是減稅還是直接補貼中低收入人群,兩團體分歧猶存。


投資:油價低迷,投資承壓。傳統能源投資是近年美國私人投資的主要推動部分,但低迷的油價顯然會阻礙這一復甦。


貿易:外貿加力,杯水車薪。向貿易對手要更多,成為一個可能的選項,但恐杯水車薪。


美股市-消費負反饋恐難避免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DATASTREAM,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02 全球抗疫可能進入“持久戰”


3月12日,瑞典官方決定,停止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統計,不再對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這意味著,瑞典將失去對新冠疫情潛在病例的流行病學追蹤。


隨後,3月13日,英國官方表示,政府目標是延緩新冠疫情高峰,讓人們產生群體免疫力。


同時,德國官方也表示,60%-70%在德國的人將感染新冠病毒,將在更長時間與病毒作鬥爭。法國官方也表示,既有必要遏制該病毒,但同時也要管理流行病的影響,以維護國家社會和經濟生活。


不難看出,歐洲防控疫情的思路,與中國完全不同。


國君宏觀團隊認為,如果說中國大規模隔離和全國馳援是一場“遭遇戰”,那麼歐洲抗疫更像一場“持久戰”。歐洲的抗疫策略,是治療重症,停止輕症檢測,目標是全民建立免疫。


目前來看,美國是“遭遇戰”,但隨後可能不得不演變為“持久戰”。


3月11日,美國宣佈,將在接下來的30天內暫停從歐洲出發的所有旅行。但是,通航禁令對經濟活動影響巨大,這從隨後歐洲股市重挫就可以看出。


因此,我們判斷,美歐通航禁令應該只是暫時的,美國長期難以承受這種經濟壓力,尤其是對整個歐洲禁航。


然而,只要歐洲是“持久戰”,最終可能將所有國家拖下水。


美國今年如果不是大選年,也許會和歐洲步調一致,採取持久戰的抗疫方式。各個國家之間抗議的方式不同,不僅有制度文化方面的考慮,很大程度上也有經濟承受能力方面的考量,尤其對於儲蓄率偏低的歐美國家來說。


可以說,持久戰老百姓物理傷害更大,遭遇戰經濟成本更高。


而中外防控思路的衝突,會產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中國不發出通航禁令,那麼中國的輸入性病例就會源源不斷,中國可能也不得不陷入“持久戰”;如果中國發出通航禁令,那阻隔措施對經濟的衝擊將會持續,直到疫苗和特效藥研發成功。


此外,以持久戰方式抗擊疫情,不僅將嚴重考驗各國醫療體系承受能力,而且將大大延長疫情傳播時間,這將持續影響全球總需求。


因此,國君宏觀團隊認為,我們需要為新冠疫情二次衝擊早做準備。


陷入“持久戰”,意味著中國之前所做的“遭遇戰”式的疫情防控,面臨巨大挑戰。海外疫情的傳播時間和廣度將超預期,無論是中國自身的總需求,還是海外需求,預計都難以避免更長時間的大幅下滑,可能使我們經濟的下行壓力大於預期。


所以需要思考的是,二次衝擊可能會持續多久,可能要調整在一次衝擊假設下已經作出的經濟和行業發展判斷,得出機遇和挑戰。而政府的宏觀對沖政策,也需要嚴陣以待。


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是世界性的,只有全球勝利了中國才能說勝利,因為大家都在一個地球上。


03 G7會議召開在即貿易端暖春可期


正如前所說,抗疫之外,我們也要關心明天的道路。而國君策略團隊認同宏觀團隊的觀點,認為這取決於需求而非貨幣。


上週起,各國先後進入緊急“戰疫”狀態。3月13日,美國、西班牙、波蘭等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3月12日,阿根廷、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當前美歐感染人數逐步增加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而各國也在不斷出臺的財政和貨幣方面的穩定政策,試圖抬升內需,穩定經濟增速、就業和社會預期。

近一週全球核心經濟體輪番開展穩定市場手段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此外,面對全球重大經濟衝擊,各國開始嘗試聯手合作。


據路透社報道,一名法國總統府官員13日表示,七國集團(G7)領導人將於當地時間3月16日召開視頻會議,討論如何協調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通過研究歷史上的G7峰會,我們發現峰會會議更多是給各個國家指明瞭行動的大方向、框架。而在具體執行和約束力上,G7聯合行動應對危機的政策效力有限。


然而另一方面,從美國的淨出口情況來看,在危機面前,通過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是較為重要的手段,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未來中美問題階段性緩和的可能。


美可能通過向出口“多要一點”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DATASTREAM,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危機模式下進出口是美國穩定基本盤的手段之一

現在還沒到歡呼的時候:警惕美股再次探底,全球抗疫陷入持久戰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04 中國資產成為全球避險資產的三大條件


在《美股兩度熔斷前後,海外機構投資者形成的三大共識》中,我們曾經提及,目前海外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市場有望成為疫情衰退後率先復甦的市場。


在美股兩輪暴跌之下,A股均表現了極強的韌性,體現了其作為當下避險資產的核心素質。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在報告《反轉還是反彈?G7、G20能否扭轉市場悲觀預期?》中,進一步分析了中國資產初步具備了成為全球避險資產的三大條件。


1、此次疫情將深刻改變國家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格局。


在美歐經濟因為疫情遷延受到更大創傷和打擊後,國際經濟重心向東亞傾斜的趨勢或將更明顯。


2、中國體制、中國策略證明了應對疫情的優勢和有效性。


中國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可以說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雖然有海外疫情二次回傳風險,但可控。


3、經歷前幾年的槓桿出清,中國財政、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比較大,經濟中的失衡相對較少。


策略團隊則在此基礎上給出了詳細的配置建議——“中美股市脫鉤”+“財政寬鬆”雙重背景之下,結合9大產業鏈和20個細分行業,有兩條投資主線:


1、放眼短期,風格切換,建議超配傳統行業:建材、機械、汽車、家電。


#建材

(1)水泥:早週期品最先受益,瞬時產品無庫存;

(2)B端建材:精裝修房滲透率提升,受益地產預期;


#機械

(1)工程機械:受益基建補短板及地產預期

(2)油氣裝備:受益能源安全政策下石油公司資本開支提升

(3)新興裝備:受益於半導體、鋰電、面板、光伏等行業產能快速增長,以及國產替代;


#汽車

(1)整車:行業週期向上,部分地區出臺汽車刺激政策。

(2)輕量化與電子化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部分零部件單車價值提升,特斯拉加快國產化;


#家電

(1)白電:地產預期,家電刺激政策可期

(2)小家電:新品類有望快速增長。

2、展望中期,成長價值螺旋,不可忘科技:新能源、計算機、通信、電子。


#電新

(1)特高壓裝備:國網年初更換董事長,特高壓投資進度超預期

(2)光伏:平價上網區域擴大

(3)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國產化,國際車企力推新車型;


#通信

(1)5G設備:三大運營商將加快5G建設

(2)數據中心設備:互聯網巨頭資本開支增長,流量長期增長可期;


#計算機

(1)信息安全:受益於“等保2.0”政策,互聯網流量增加

(2)醫療IT:電子病歷、互聯網醫療政策催化;


#電子

(1)消費電子:5G加速建設驅動換機潮,無線耳機銷量高增長

(2)半導體:景氣週期向上,進口替代機會。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ID:gtjaresearch)

聲明:本文版權歸國泰君安證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聲明:以上內容節選自國泰君安證券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及公開信息,具體分析內容(包括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完整版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完整版報告內容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