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互聯網+”綠色文明理念漸入人心

春回大地,新綠綻放。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今年的植樹節因為疫情防控,很多市民無法在線下共同揮鍬。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綠色新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網絡雲植樹成為當下優選,引領廊坊人低碳環保生活的新潮流。

廊坊市:“互联网+”绿色文明理念渐入人心

網絡家庭盆栽銷售火

眼下正是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很多市民都想種上幾棵小樹苗,既響應國家號召,又美化環境。

家住市區陽光佳和小區的劉先生說,每年3月都會跟著志願團隊一起去郊外義務植樹。今年由於疫情原因,他特意從網上購買了一株幸福樹的盆栽,“這樣挺好的,不僅給我們家增添了一些綠色能量,還帶來了春天氣息。”

記者通過多個網絡購物平臺搜索家用盆栽,發現當前家庭盆栽銷售十分火爆,常見的桂花樹、桃花樹、紫薇樹、幸福樹等銷售量均在150餘盆。某電商客服告訴記者,2月中下旬開始,購買樹木盆栽的顧客明顯增多,“大家更喜歡寓意好、易成活的品種。”

“螞蟻森林”叫你早起

除了把綠色帶回家,還有一部分市民選擇在網上雲植樹,他們表示,宅在家裡動動手指,就能為建設“綠色寶山”添磚加瓦、貢獻力量,挺有意義。

自從2016年8月27日起,支付寶的“螞蟻森林”綠化沙漠項目上線以來,項目由原來單一的梭梭樹品種,拓展到現在檸條、花棒、沙棘、胡楊、樟子松等多種樹苗品種,種植區域也從原來的阿拉善增加了鄂爾多斯、庫布奇、武威、通遼、黃山洋湖等二十多個區域。

“平時在網絡平臺上買東西產生的能量就可以在24小時後收取,走路、騎車等都可以產生能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收取能量或澆水,有點兒像原來的‘偷菜’遊戲。”家住廊坊開發區艾力楓社小區的市民高女士介紹,當“綠色能量”攢到一定數量後,可以“栽種”一棵真樹,並獲得種植樹苗的編號。

植樹節當天,市民李明易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在螞蟻森林的第30個“環保證書”,並留言:“為了收取綠色能量,定了每天早上7點的鬧鐘。雖然麻煩,但是看見自己“地圖”種上的一棵棵綠樹,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雲植樹”成新潮流

記者打開微信小程序和應用商店搜索,發現了很多“雲植樹”軟件,下載安裝的網友不在少數。

居住在市區華夏奧韻小區的大學生王鈺琦介紹,今年她參加了“在沙漠種一棵花棒樹”線上植樹節活動。在種植期間,她將通過照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定期接收穫悉樹苗的成長動態,輕鬆實現在線“雲”監工。預計4月中旬,植樹活動正式開始後,她還能在線收看植樹全過程直播,見證樹苗入土新生的專屬時刻,“正式種植結束後,還可下載打印由當地林業部門蓋章的正式證書,感覺非常激動。”

“今年不能出門植樹,孩子們有些失望,但我找到了新的方式彌補這個遺憾。”以往每年3月,今年32歲的市民李先生都會帶孩子回老家踏青栽樹。今年,他通過網上植樹公益項目,選擇在線上捐款,由專業造林隊在線下栽種樹木。“疫情防控期間,要通過創新植樹形式和方式,靈活開展植樹活動。”(文明廊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