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廖雲:做好“全天候”式政務服務

  “丫頭,幫奶奶敷藥的時候,記住水溫要合適,敷藥要均勻”,這是自治區藥監局窗口首席代表廖雲每天要對13歲的女兒交待的事情。交代好女兒,他匆匆扒了幾口飯,又立即趕往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這是自1月25日以來廖雲每天的日常。入冬以來,廖雲的母親就因為膝部受傷臥床好幾個月了,由於廖雲同志的妻子在一家國有藥品批發企業的DTP藥房工作,同樣在抗擊疫情供應一線工作,13歲的女兒就成為照顧奶奶的主力。

  自治區藥監局政務窗口是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行政許可工作的部門,也是服務企業的主要部門,在此次戰疫狙擊戰中負責協助應急審批,幫助、指導企業做好申報前各項準備工作,協調好審批各環節的,做好受理、辦結、制證工作。

  2020年的春節比往年都早一些,新冠疫情的到來更是猝不及防。疫情發生後,正月初一上午自治區藥監局立即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佈置做好疫情防控所需醫療器械的應急審評審批工作。會後,廖雲視疫情為命令、以防控為己任,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應急審批工作,立即召回了處於休假狀態的政務服務窗口的相關人員。他們中,有人放下了妻小,有人放下了與女兒團聚,還有人放下了年邁生病的母親,第一時間到崗,制定應急工作計劃。從春節以來這段特殊時期,在廖雲同志的帶領下,全體窗口人員堅守崗位有擔當,隨叫隨到,全天候開展工作。

【黨旗飄揚】廖雲:做好“全天候”式政務服務

▲指導廣西河池欣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申報紅外額溫儀

  隨著疫情的發展,廣西市場上疫情所需防護物資醫用口罩、防護衣等嚴重短缺,廣西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較少。為了加快推進肺炎疫情防控所急需醫療器械的應急審批工作,“為了滿足疫情防控需要,自治區藥監局的綠色審批通道從大年初一起就緊急開通了,這就意味著我們得隨時待命,去幫助企業做好審批前的工作以及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註冊證號”,廖雲說。跑企業,指導企業準備材料,晚上接近凌晨接到發號通知,是抗疫期間廖雲不斷重複的工作日常,帶領著窗口的其他同志為企業的綠色審批以及應急防護產品的上市保駕護航。

  由於此次應急審批的主要針對的抗擊疫情急需醫用口罩、防護衣、醫用紅外額溫計等醫療器械。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註冊證所需的材料項目多,專業性強。這給窗口的前期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為了確保企業申報材料一次通過,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廖雲要求政務窗口所有幹部職工按照“全程指導、全程協調、全天候服務”的方式辦理。對重點企業實行“即來即審”,就是企業做好一部分材料就傳一部分,窗口的同志審看、修改一部分,往往一個企業做下來,就從白天忙到了深夜。熬得雙眼通紅的窗口同志戲稱這叫“保姆式服務”。

  為了讓申請的企業快速拿到生產許可證、註冊證,將產品迅速推上市場,自治區藥監局要求技術審評完成當日即完成審批、發證的工作。由於窗口工作處於審批環節的後端,負責最後的審核、辦結、發證,要時時跟蹤審批的進度,往往局審批查驗中心完成技術審查環節就已經是深夜,廖雲同志帶領窗口的其他同志這才開始“正戲”,“為了讓企業儘快拿到證,我常常與窗口的同志們晚上7、8點就趕到自治區政務中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核對材料,當我們忙完的時候已經是凌晨1點”,雖然很辛苦,但是廖雲認為只要能為企業爭取一些時間,這些熬過的夜都不值一提。

【黨旗飄揚】廖雲:做好“全天候”式政務服務

▲深夜到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現場調研和指導申報工作

  2月28日,接到局黨組的要求,當天必須核發桂林德誠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註冊證,這是廣西區內企業首次獲得醫用防護口罩(N95)生產許可,填補我區不能生產醫用防護口罩(N95)的空白,拿到許可的企業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將產品送往抗疫一線。當晚22:40,局審批查驗中心完成技術審查,醫療器械註冊處完成審核。23:30分,廖雲早就準備好材料,帶著同事們守在窗口,“企業在網上填報基本信息過程中有錯誤,剩餘的時間不多了”,說起當天的經歷廖雲記憶猶新,廖雲立即聯繫,重新核對、修改相關的內容,“當時時間非常緊張,手都緊張到發抖了,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趕在零點前五分鐘把電子證照生成發出”。

  除了防疫需要物資外,政務窗口還需保障我區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的正常運行,為了在疫情期間減少人員接觸,廖雲協調各個部門研究疫病防控期間的政務服務工作方案,進一步優化和簡化審批流程,實施不見面審批,達到“不見面、零跑腿、即報即批、即獲結果”的目標。自1月31日以來,共正常辦理申請件700餘件,平均辦理提速率達到了85%,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全力保障了醫藥企業復產復工,不受疫情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