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人在“疫”線

為防控疫情,守好社區“第一道門”,武漢市文聯40餘名幹部職工下沉武漢三鎮20多個社區,參與發熱排查、封控值守、物資保障等工作,與社區工作者一起,為居民築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疫“封鎖線”。


他們不是病人,卻日日奔波於醫院與藥房之間尋醫問藥;他們不是醫生,卻給予了醫護人員如親人般的呵護;他們不著“白衣”,卻也成為了社區工作人員心中的“天使”,守護大家的健康。


一場疫情,文藝工作者的愛心與醫務工作者的仁心在此交融,成為抗疫的一道風景線。


一盒抗癌藥,他們扛起了重症病人的希望


“可算是買到了!”拿著替莫唑胺膠囊、鴉膽子油軟膠囊和烏苯美司膠囊,武漢市文聯下沉鋼都花園123社區的黨員孔凡亮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些都是抗癌藥物,市面上並不常見,孔凡亮與另外一位黨員志願者任康紅一起,花了2天半的時間,輾轉了30多家藥房、2家醫院、2家門診,最終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排隊3個小時之後拿到了這難得的救命藥,交到了居民手中。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孔凡亮在重症病藥房排隊購藥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一次次進醫院、跑藥房,並不容易,箇中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買藥其實挺累的。在重症藥房,經常排隊兩三個小時,在醫院開藥,我們要把看病的整個流程全部走一遍,最快也得半天時間,有些藥要一家一家地找,也很耗神。”孔凡亮說,“但是經過一番周折和努力,我們最終拿到了藥,解決了居民的困難,讓我們覺得受的這點累還是很值得的。”


2月14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明確了住宅小區嚴格實行封閉管理,對於小區居民的出入一律嚴格管控。隨後,相應的物資保障逐步理順,但是居民購藥的問題卻日益突出。


鋼都花園123社區建成於2000年,以原武鋼職工為主,老齡化情況嚴重,用居民的話說,“悶在家裡可以忍受,吃飯簡單可以應付,斷了藥可就要了命了”,購藥難成了社區必須立即解決的大問題。


因為重症藥物的特殊性,不能批量購買,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孔凡亮和武漢市文聯其他下沉鋼都花園123社區的幹部職工一道,風雨無阻,足跡遍佈鋼都門診、武鋼二院、普仁醫院、馬應龍大藥房、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湖北新特藥大藥房、湖北省腫瘤醫院等4家醫院(門診)、40多家藥房,為社區兩百餘名重症患者購買藥物七百多份。同時,他們還積極聯絡社區附近藥房,對於普通藥物採取收集信息、每日配送的方式,雙管齊下,解決了社區幾乎所有的購藥問題,而且做到了絕大部分藥品可以在居民求助後的24小時內到達居民手中。“以前我們買藥,還得自己去醫院掛號、排隊、取藥,現在有志願者為我們跑腿,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拿到藥,比之前還方便多了,就是這些年輕伢們太辛苦了。”社區居民動情地說。

在孔凡亮的帶動下,武漢市文聯其他下沉不同社區的黨員幹部也扛起了本社區為居民購藥的重任,他們走遍武漢三鎮,藥品信息互通有無,隔空架起一座座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連心橋。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社區居民發朋友圈感謝孔凡亮


一盤紅燒肉,溫暖了醫護人員的心


抗擊疫情,醫護人員無疑是最大的功臣,但是在白衣背後,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困難。武漢市出臺了對一線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慰問關愛的系列措施,全力做好醫護人員的後勤保障工作。


2月20日,武漢市文聯下沉洪山區洪山街大華社區的黨員蔡柳柳接到了一對一幫扶在大華社區居住的李醫生的任務,當晚,蔡柳柳就第一時間與李醫生取得了聯繫。電話中,李醫生因為連日奮戰而嘶啞的嗓音讓她一下子就落了淚。李醫生告訴蔡柳柳,自己已連續在崗奮戰了二十多天,一直沒有回家,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家裡的情況。家裡有人身體不好,因長期服藥,必須低鹽飲食,社區團購的很多菜他們都吃不了,藥也快吃完了。蔡柳柳當即表示,所有的問題都由她來解決,請李醫生安心工作,“你守護病人,我來守護你”。


第二天,蔡柳柳就在社區辦好了出入證明,按照李醫生家人開出的清單,騎著電動車四處籌集生活物資和急需的藥品。茄子、西蘭花買不到,她就拿出自家的囤貨;藥品跑了4家藥店都沒有,她與武漢市文聯在其他區下沉的黨員幹部聯繫,愛心接力購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李醫生的託付。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蔡柳柳時時與李醫生及其家人保持聯繫,多次購買急需物資送貨上門,解除了李醫生的後顧之憂。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蔡柳柳為結對幫扶醫生家屬送菜


與蔡柳柳一樣,武漢市文聯所屬事業單位武漢美術館的黨員代楷,在下沉的江漢區常青街富豪社區也接到了與醫護人員一對一幫扶的任務,他幫扶的對象是中心醫院耳鼻喉科的湯夢蝶醫生。自家種的菜薹、超市新鮮購買的肉和水果、麵粉、酵母,代楷幾乎把自己能蒐羅到的好東西都送到了湯醫生手上。考慮到湯醫生和同事在醫院工作辛苦,代楷還利用休息時間,在家做了一大盤虎皮雞蛋紅燒肉,送到醫院給湯醫生和同事改善伙食,精心烹製的味道讓耳鼻喉科的醫護人大呼“驚豔”。受到鼓舞,代楷又多次在完成社區日常工作後,回家變著花樣燒菜,給湯醫生他們送宵夜。“只要他們吃得開心,我就滿足了。”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代楷與湯醫生的對話


一個消毒腳墊,他撐起社區的安全屏障


王豔君是武漢市文聯下沉社區的黨員中比較特殊的一個。身為退役軍人的他,曾經在部隊醫院工作16年,現在還是武漢市文聯的編外人員。此次下沉社區,他原本沒有任務,但是黨員的初心、軍人的決心和醫者的仁心讓他無法袖手旁觀。他以一名老黨員的身份自願請纓,成為武漢市文聯下沉社區的第一批黨員中的一員。


初到社區,王豔君發現社區工作人員的防範意識不夠,自身的防範工作做得不到位。“社區工作人員肩負保障居民生活的重任,每天都要與居民打交道,如果他們感染了,後果將不堪設想。”王豔君說。他利用自己的醫學常識,為社區辦公區域門口設計了消毒腳墊,手把手教社區工作人員調配消毒液,並根據社區的工作日程,設計了個性化的消殺方案,所有辦公用品、辦公設施都做到定期消毒。因為有醫學背景,在“應收盡收”政策全面實施之前,所有的入戶排查、與確診病人溝通、為發熱隔離病人送菜送藥等有風險的活兒,王豔君都衝鋒在第一線,把危險扛在肩上,把安全留給他人。在他細心的保護下,社區工作人員至今無一例感染,他的防護經驗也被其他社區廣泛借鑑。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文聯人在“疫”線 | 下沉社區微記錄


王豔君為社區工作人員按摩肩頸、到隔離酒店送藥


除了社區工作人員,王豔君也把他一顆醫者的愛心播撒到了居民中間。一次,在給老年居民送愛心菜的時候,一位老太太拜託王豔君幫忙問問,哪裡可以買到醫用酒精和棉紗布。醫者的敏感讓他警覺起來,反覆詢問才得知,老太太的老伴是直腸癌晚期,伴有糖尿病,年前做了手術,肛門改道,因為年紀比較大,傷口恢復很慢。小區封閉管理之前,老人的兒子隔幾天來換一次藥,現在兒子在小區出不來,老太太打算自己給老伴換藥。王豔君第一時間為老人採購了需要的藥品,並表示如有需要,自己可以上門為老人處理傷口。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老人婉拒了他的幫助,但王豔君堅持每隔一天跟老人聯繫一次,詢問身體恢復情況,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細心地叮囑需要注意的事項,竭盡所能地為居民排憂解難。“要黨員進社區本來就是要踏踏實實為居民做點實在事,我之前的手藝能派上用場,心裡覺得很滿足。”王豔君說。

(供稿:武漢市文聯 王浩 王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