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進入3月後,餐飲行業復工按下了“快進鍵”。為了保障門店安全運營,打消顧客消費疑慮,幫助餐企實現“無接觸”服務的送餐機器人受到了極大關注。

疫情下,超高人工成本支出讓很多餐企不得不裁員或降薪,大家迫切需要尋找更低成本的用工方案。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完全具備實用價值的餐飲機器人將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01

機器人成餐企復工好幫手,

關注和需求明顯提升

日前,外婆家開放堂食,除了餐廳全面消殺、顧客用餐登記、一米桌距就餐等安全措施外,還特別介紹部分門店將由機器人送餐,避免服務中的接觸感染風險。

這裡,送餐機器人的出現絕非噱頭。

服務員頻繁與顧客接觸,傳菜過程中可能造成接觸傳染,萬一有人在店內感染,對品牌的影響極大。而機器人送餐,完全滿足餐廳對餐品衛生、安全多項訴求,可以消除餐飲人和消費者心中的恐懼。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廣州酒家亦將機器人送餐列為復工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送餐機器人能實現“無接觸”送餐務,在疫情尚未消除的情況下,比人工服務更有優勢。

巴奴火鍋尚未全面恢復堂食,大部分門店仍以外賣為主,送餐機器人也擔起了關鍵的外賣“送餐”任務,員工只需在店內檔口打包菜品,交給機器人運送至門口配送區域,並語音提示外賣配送員拿取餐即可。

“對消費者來說,送餐機器人的‘無接觸’配送,有效隔絕了配送過程中人員可能造成的汙染,可以讓他們更放心點餐。”巴奴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定程度上,疫情加速了餐飲行業對送餐機器人的關注和需求,給餐廳機器人應用起到了很好的市場教育作用。

“這兩個月,不管是我們送餐機器人運營維護人員的工作量還是機器人的租賃量、銷量都有明顯的增長。”擎朗智能創始人李通告訴紅餐網(ID:hongcan18)。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 機器人幫助醫務人員送物品

擎朗智能成立於2010年,專注於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和商業落地。疫情爆發時,他們第一時間注意到醫院、酒店等隔離點的物資運送風險,於是免費馳援100多臺機器人,協助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完成一些簡單、高重複性工作。此外,他們還與中國飯店協會、美團聯手,推進送餐機器人落地雲海餚、漢堡王等首批“無接觸餐廳”。

這一系列行動引發了大量關注,抖音上一個擎朗送餐機器人的視頻播放量能達到6千多萬閱讀量和175萬的點贊量。“有很多此前不怎麼關注機器人的餐飲人注意到了送餐機器人,並開始聯繫我們,整個過程極大推進了送餐機器人在餐廳應用的市場教育。”

而他同時也認為,機器人送餐在疫情期間獲得高關注度、市場逆勢上揚並不是偶然,因為在此之前,送餐機器人在餐廳的應用已經成熟,並受到了諸多品牌的認可。

02

從“噱頭”到“實用”

餐廳機器人使用正在常態化

2018年以前,大部分餐飲人對機器人的印象還是“噱頭”、“不實用”,說起機器人餐廳則直接定義為“網紅餐廳”。

李通認可這一判定,他介紹,國內餐飲機器人概念興起於2010年,那時機器人採用的是磁導航技術,機器人只能沿著鋪好的軌道運動,行動十分機械、不靈活。 而餐廳使用機器人也多半也是想製造“營銷噱頭”,吸引消費者,因此機器人對餐廳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助益。

媒體報道亦可以再現當時的泡沫情形。2010年-2015年,機器人餐廳湧現的報道頻出,緊接著在2016年大批機器人餐廳倒閉,餐飲行業內對機器人的態度迅速從好奇—質疑—失望,餐飲機器人幾乎被打入冷宮。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 餐飲配送機器人市場變化曲線,圖片來自擎朗智能

“早期的磁條機器人無法提高餐飲的運營效率,毫無實用價值可言,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研發重點放到了提高機器人的配送效率上。”李通介紹,針對餐廳的實際需求,擎朗不斷克服算法挑戰,推動無人配送機器人的迭代。

2018年,隨著AI算法突破,以及生產供應鏈的成熟,送餐機器人全面落地餐廳服務場景成為可能, 其實用價值和市場普及率都有了全面提升:

1. 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實用性大幅提升;

2. “勞動力”屬性突顯,投資回報率超過人力傳菜;

3. 客戶主要來自於一二線城市,行業頭部客戶大批量採購與應用。

而在送餐機器人從萌芽-泡沫-衰退,再到取得突破性成長的同一時期,餐飲行業用人矛盾也不斷凸顯。用人成本高漲和服務人員“老年化”並行,餐飲行業始終困在招工難、留人難、成本高的漩渦中。

而這次疫情更是暴露了行業高用工成本的風險——在餐廳被迫停業長達兩個月的情況下,過高的人工成本壓力讓餐企岌岌可危。不管是西貝、老鄉雞等這些頭部大餐企,還是中小餐企,皆不能避免。

這也促使餐飲人更迫切地尋找降低人工成本的可行方案,而送餐機器人無疑是一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極佳選擇。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在送餐機器人生產成熟、成本降低,餐飲用工成本高漲的大背景下,餐廳機器人使用變得常態化, 海底撈、巴奴火鍋、廣州酒家、外婆家等一大批餐飲頭部品牌開始在餐廳中使用送餐機器人。

2018年底起,巴奴火鍋在30間餐廳內啟用了70餘臺送餐機器人。其工作人員介紹,客流高峰期這些送餐機器人主要協助服務人員傳菜,客流低峰時就完全以送餐機器人傳菜為主,服務員解放休息。

“送餐機器人相比人工可以達到1:1的替代率,將服務員從原來的高頻次重複枯燥的工作中解放,提升了工作效率與服務的同時也降低了餐廳的用工成本。”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以他們正在使用的擎朗送餐機器人為例,4層托盤,一天可24小時工作,完成300-450盤餐食配送,而一個人一天最多配送200盤

而成本方面,對比2018年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45305元的平均工資,一臺擎朗送餐機器人的租金是每月3000元(99元/天) ,對比之下,優勢顯而易見。

廣州酒家同樣認可送餐機器人的使用價值,作為餐飲老字號,廣州酒家積極擁抱新事物,去年他們在4個門店中啟用了5臺送餐機器人,協助服務員的工作。

“2臺送餐機器人節省了約4名傳菜員的重複勞動。”其工作人員表示,送餐機器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優化人力,解放“傳菜員”雙腿,讓他們從事更為輕鬆、有價值的餐飲服務工作。

03

餐廳走向智能化、無人化,

機器人使用時機已到

2018年海底撈全球第一家智慧餐廳的開業給行業的震撼至今仍在,在行業老大哥的影響下,越來越多餐企業開始嘗試在餐廳中啟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餐廳中機械、重複的工作。

機器人在餐廳中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寬,不僅僅是送餐,機器人在迎賓、點菜、炒菜生產等環節的應用也日益成熟、普及,消費者群體以及行業人士也不再以“噱頭”的眼光看待機器人,而是更關注其實用價值。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近日,餐飲機器人第一品牌擎朗智能亦宣佈在2019年底完成新一輪融資, 投資方為源碼資本、華登資本、上海科創基金、索道資本、雲啟資本以及遠望資本。李通表示,加上同年2月份的PreB輪融資,兩次融資金額為2億元人民幣。

擎朗目前與國內百強餐飲品牌的合作達到了65%的品牌覆蓋度,為海底撈、外婆家、廣州酒家、豐茂烤串等餐飲百強品牌提供無人配送機器人解決方案。 2019年擎朗機器人出貨量逾3000臺,市場覆蓋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

資本青睞+廣闊的市場覆蓋率,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擎朗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巨大潛能。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李通認為,餐飲機器人已經到了一個可規模化發展的時間點,雖然目前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損失慘重,但疫情之後,大家更注重公共衛生,無接觸配送機器人會成為餐廳復工的標配產品,對於擎朗來說,這也是快速擴大市場規模的最佳時機。

而在機器人研發生產領域,擎朗具備的3大優勢,也將讓其發揮更大的市場潛能。

1. 算法優勢。 機器人的迭代更新全依賴於算法,擎朗的無人駕駛算法是行業內最先進的。

2. 產品穩定優勢。 擎朗是國內第一家使用流水化生產線的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商,在產品穩定性行業領先。

3. 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擎朗擁有近300人的團隊,在北上廣深等14個城市擁有直營公司,同時承擔獲客和運維的工作。

成立10年來,擎朗一直以務實為企業理念,力求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商用落地。而融資之後,李通表示,他們還將更大力度推動降低機器人生產成本,助力餐飲行業解決用工難題。

總 結

機器人實現了從“噱頭”到“實用工具”的蝶變,隨著生產供應鏈的成熟,機器人成本大大降低,而AI算法的不斷突破,也讓餐廳應用更實用、靈活和廣泛。

疫情凸顯了餐飲行業高用工成本的風險,減薪、裁員都是無奈之策,餐飲人必定需要好好思考更可行、更科學的用工方案,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餐飲人是該重新審視機器人的實用價值了,將餐廳機械、重複性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不僅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也能解放員工,讓他們投入到更有勞動意義的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實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