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市面缺豬,豬價卻不斷下跌,是市場因素還是有人“使壞”?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豬肉價格就開始了上漲之路,就算到了現在的三月份,依然保持在30元一斤左右的價格,部分地區可能在35元一斤,儘管和去年10月份的價格相比有所下降,但和之前的十幾元一斤相比,還是翻了一倍的價格,對此,很多消費者都關心豬肉價格何時才能夠降價。


明明市面缺豬,豬價卻不斷下跌,是市場因素還是有人“使壞”?

從供需關係來看,供給方面,由於年前出欄了一部分生豬,使得目前可供市場上面出欄的生豬數量是少的,年前補欄的一些仔豬,從餵養週期來看的話,預計會在5-6月份出欄,因此,現在可以算是一個“空檔期”,豬價下跌,屬實不應該。

不過從消費角度來看,由於目前豬肉價格過高,很多消費者都心生不滿,基本上可以說是看的比買的多,消費和往年相比有一個明顯的下滑,因此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又不足以支撐豬價上漲。

明明市面缺豬,豬價卻不斷下跌,是市場因素還是有人“使壞”?

說完了市場方面,再來聊聊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方面,影響豬價的主要是屠企和養殖戶之間的關係。由於目前市場消費不利,導致屠企出貨也是受到了影響,目前很多屠企都下調了白條豬肉的出廠價格,這樣一來利潤受到了壓縮,為了能夠保住利潤,只能向養殖戶端“下手”了。

明明市面缺豬,豬價卻不斷下跌,是市場因素還是有人“使壞”?

除了屠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團伙,“炒豬團伙”。對於這個名字,可能養豬人並不陌生。對於養豬人來說,豬價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是一旦高出了某個界限,那麼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正所謂“否極泰來”,過高的豬價只會到時候跌得很慘。

明明市面缺豬,豬價卻不斷下跌,是市場因素還是有人“使壞”?

綜合以上來,近期豬價不斷下跌,除了有市場方面的因素之外,也有一定的屠企壓價。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疫情的穩定,消費會逐漸的升溫,但前提是豬肉價格下降,有消費者表示不奢求豬肉降到15元乃至10元,降到20元一斤就行,畢竟價格下降需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生豬產能恢復的速度了。

對於近期豬價下跌,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