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百年百人眾生相

100位碟仕暢談

100張唱片推薦

100段走心寄語...

碟思文化旗下浣熊唱片隆重推出“碟仕”欄目。講述唱片和人的走心故事,記錄唱片和我們的集體記憶。

003號 ——墨墨(蔡哲軒),全職工作曾遊走於電信運營商技術、公關公司策劃文案、執行以及雜誌編輯等等,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和項目策劃人。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本人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其實已經開始了

墨墨平時的業餘時間都分配給了文字創作、創意策劃和音樂企劃宣傳、唱片業、音樂製品等的研究。自九十年代初開始成為唱片收藏者,主要收藏方向是地區版本和音樂載體演變。

那天採訪時,他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開始,我覺得,實體唱片的一個新時代其實已經開始了。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家CD架一角

現在還有買唱片嗎?是誰的唱片?

還在買。最近在淘寶上買了The Colours Of Enigma – The Vinyl Series九碟彩膠。CD則是在京東上買的電影原聲《Dunkirk》和環球中國引進版The Beatles的專輯《Abbey Road》京東上國內引進和中圖公司進口的影音類產品經常有滿減折扣活動,這樣是挺划算的。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The Colours Of Enigma – The Vinyl Series

第一次是買了誰唱片?

第一張一般都是家裡買的,如果是我自己買的,沒記錯的話第一盤磁帶是中圖進口版的Paul Mauriat《Love Songs》,CD是Roxette《Tourism》,黑膠應該就是林憶蓮《夢了,瘋了,倦了》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Roxette《Tourism》(1992)

有沒有一直想要但沒有收到的唱片?

很多啊!因為我會購買和收藏某些藝人或樂隊唱片的不同版本,有些專輯特別想收各種地區版本、格式載體以及特別版,那就會很多,其實是收不完的。我是林憶蓮的歌迷,也曾經有段時間擔任林憶蓮論壇的版主,她的作品我算收藏得很齊全,基本上她的音樂作品從第一張開始直到現在都有,但因為我還收藏各種版本,有些版本相當稀少,非常難入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收藏的林憶蓮專輯黑膠版

還有些單張專輯要收各種版本,比如Madonna《Ray of Light》,這張專輯製作令人震驚,而且設計做得非常好,這促使我收藏版本。1998年,我第一次到香港,當時內地資訊還不發達,不知道這張碟有一個3D封面限量版。在香港的一家唱片店裡我非常意外地看到了3D限量版,但售價高達200多近300港幣,當時還是港幣比人民幣匯率高的時代,收入也不高,因此就在店裡把這張唱片拿起又放下,糾結要不要買。最後還是放棄了,這也是我收碟史上最後悔的事之一。

你會喜歡哪些唱片的封面或設計?

剛說到的Madonna《Ray of Light》就是唱片工業設計的經典,得了格萊美最佳包裝設計獎。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收集的各個版本Modonna《Ray Of Light》

大多數歐美藝人或樂隊發行的專輯和相關單曲封面,常會是一系列配套的設計,你可能不會想收藏單曲,但看到那樣的設計後,就會知道是全套概念,一定會想要全部收藏——我就是比較執著這種“set”的概念.。在歐美推廣單曲與專輯的產業模式,用單曲推廣專輯,所以在短時間內的企劃,視覺是一系列的,會傳遞設計上整體概念。這個是我從唱片業在音樂之外得到的其它東西,反過來也是我喜愛唱片的理由之一。在歐美與日本,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他們音樂中心產業有這樣的概念。

你是用什麼器材進行播放聆聽?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器材不能成為阻止你聽音樂的阻礙

我一直被朋友笑“重軟件不重硬件”,哈哈!目前CD唱機是用的一臺TEAC,雖然我收的最多的是CD,但說實話感覺現在CD唱機真是不太重要了。黑膠唱機主要在用一臺廣東出產的一個品牌,唱頭用的是Audio Technica動磁唱頭,但整臺機器是純金屬的,穩定性非常好,這一點對聽黑膠非常重要。

你還會關心的音樂樂相關的信息嗎? 會閱讀什麼音樂雜誌或者書籍?

我會比較關心音樂產業的新聞,會定期看類似Billboard.biz這樣的產業媒體。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書籍方面也會使用Amazon訂購音樂類書籍,或者是Kindle的推送,基本上能找到的有關音樂產業類以及音樂人傳記類的書我都會找來翻一下。

8. 從現有的收藏,你只能挑選十張唱片,會是哪些?

我一直被問“十張荒島唱片”這樣的問題,但我回答不出來。我覺得“荒島唱片”這樣的問題不合邏輯,如果我帶到荒島上的專輯都是聽了上千遍的,那我也不用把它們帶去了……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深愛的林憶蓮

有難忘的現場演唱會體驗嘛?請講當時的感受....?

太多太多了,隨便舉幾個例子好了。

比如2007年2月12日的Roger Waters上海演唱會,我雖然對Pink Floyd還不是熟悉到聽幾千遍的那種,但你到了演出現場,在觀眾席之中感受他的製作,你就會被他的表達震撼到。尤其是中場休息時,舞臺背景上的月亮一點點變大直到下半場開演變成接下來的舞美元素——連一箇中場休息都有一個概念,這製作怎麼想出來的,我在現場呆掉了。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Roger Waters的演唱會總是出現的月亮元素

有些演唱會是音樂之外的東西印象深刻,比如2004年7月22日的Whitney Houston上海演唱會,恐怕是上海演出史上最“熱”的一場演出,因為那天氣溫逼近40度。雖然那次演唱會正值她狀況最差的時候,但是她的現場演出還是殿堂級的,幾乎每首歌都與唱片的版本不同,都有全新表達,演出就該如此,誰要“行走的CD”啊!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Summer Sonic是每年日本舉行的大規模搖滾音樂節

2014年8月16日去日本大阪看Summer Sonic音樂節,整個音樂節環境乾乾淨淨的,我領教了日本人的強迫症。我特別去看Ben Watt with Bernard Butler,在這種氛圍中我很想拿起手機拍下放朋友圈,但日本人就是沒人拿手機拍,我也不敢舉手機了——這是對音樂的敬畏。QueenAdam Lambert登場時,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家都沉浸在美好音樂裡,沒有因下雨落慌而逃。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2011年起Adam Lambert擔任Queen的主唱參加巡演

這幾年黑膠開始再度熱銷,你會購買嘛?

買卡帶和CD的那些年也有收過幾張黑膠。2011年左右,從國外來的原盤(洋垃圾)中古黑膠進到國內,我是會去淘碟,但當時黑膠淘得少,是因為當時的唱片年份大都是60到70年代的音樂,而我聆聽音樂為80年代末至90年代為主,我就不大會買。還有一個原因我有過敏性鼻炎,二手黑膠會讓我打噴嚏,所以買得不多,而且我當時對黑膠回潮這件事從本質上就有所懷疑。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一個時代的產物:打口碟

黑膠回潮在2011年時,我與上海某個商業地產項目合作策展,首年是策劃磁帶展,次年是黑膠展,當年國內黑膠氣氛收藏並不濃厚,直到近兩三年黑膠才開始真正復甦,我也才開始陸陸續續地真正地收藏黑膠,不管是老的專輯重發版或新發行的都會慢慢購買,現在也已經收了不少了。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2015年我採訪

丁薇時,她問我,你不覺得聽黑膠的儀式感是聽音樂應該有的嗎?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儀式感”的確是黑膠回潮的核心意義。聽黑膠程序複雜,唱片有很繁瑣的保養過程,播放時將唱片放上機器,首先掃了盤上的灰,放上唱針,又不太能跳歌,最後聽完要把唱片放回一層層的封套,這種儀式感讓我回到90年代,買最多音樂CD時期的時候。其實,當現在有了線上音樂之後,我反而音樂聽得少了,是因為那種儀式感沒了,數字音樂得到太輕易了,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世界任何角落的音樂,大多數都不用錢,如果聽了一兩首不喜歡就整張直接刪掉。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墨墨收集的八軌道磁帶也是費了不少精力和金錢

回想90年代,我購買磁帶或CD要花半個月一個月的零花錢,佔掉我收入的很大的一部分,所以當我下定決心買下一張唱片時,即使不怎好聽,我也會因為花了錢了而認真聽完,有時一張專輯聽了好多遍才會知道好在哪,慢慢地就會喜愛上這張音樂——我想這就是對音樂的尊重吧!當你可以輕易下載音樂時,許多可能是好的音樂會因此忽略掉,其實是對音樂的不尊重。回過頭來,我才明白黑膠這種信噪比低、保養複雜的東西會回潮的原因:正是那種複雜、那種儀式感以及它的貴與難保養,你為此付出的心血,讓你對黑膠內的音樂格外的尊重與注意,這是我這幾年對黑膠的認識。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黑膠的儀式感是對音樂的尊重

請你給新進的愛樂者一些入門建議?就你喜好的音樂類型的推薦

就聆聽音樂來說,我從來不覺得聽TFBOYSPink Floyd有什麼區別,我們處在什麼時代就聽什麼樣的音樂。去年吳亦凡易烊千璽出的一些單曲,那是我們那些最頂尖的音樂人也製作不出來的。還記得去年我在朋友圈分享易烊千璽的單曲《Unpredictable》,有國外友人說,這簡直就是Justin Bieber啊!你別說Justin Bieber的音樂怎樣,但他的音樂在製作方面就是全球頂尖的,所以我說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你愛在黑膠上聽什麼,就聽什麼。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當然黑膠還是有它最適合的音樂類型,古典、爵士或者人聲類別比較適合黑膠聆聽,搖滾以及動態非常大的發燒錄音我個人認為在黑膠上意義不大。購買的話我比較建議買新出版的黑膠,因為黑膠實在對保養要求太高,中古二手黑膠經常會成為很雞肋的東西。我有一些日本中古二手黑膠,日本算是世界上對唱片保養最尊重的國家,但是很多日本黑膠品相還是不佳。二手黑膠儘量看品相,好的再買,當然如果這版本比較少,買來主要是收藏的那當然沒問題。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日本二手唱片以保養度高著稱

浣熊唱片也將為國內用戶提供同樣最好的唱片服務

還好現在有了你們,我們在國內也可以放心的購買唱片。浣熊唱片出售的黑膠唱片,每張品相包含內袋都經過嚴格整理以及專業清洗,是對每張音樂尊重的好服務,讓唱片以最好的狀態送到用戶手上。

碟仕 | 003號 墨墨 實體唱片的新時代開始了

每一張唱片會得到浣熊最好的保養,等待下一個主人

當然新出版的黑膠絕大多數用的是數字母帶,這就是這一波黑膠回潮裡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數字倒灌”,很多人認為失卻了黑膠模擬錄音的意義,這個事情就見仁見智了。聆聽和收藏黑膠的最大課題就是防塵防髒,反正,就是儘量讓黑膠保持乾淨,其他問題都不算太大。還有一點,聽黑膠時就只做聽黑膠一件事,不要同時做其他事情。

——————————

訪談結束後與他一起下樓,驚見手上有跳繩,沒想到他熱愛跳繩運動。秋天的傍晚就是那麼舒服,已離開他100米之遠,回頭看他正氣定神閒地跳著跳繩。墨墨是一位可以採訪多次的愛樂人,好多精采故事可以分享給我們,期待下次專訪。

由於我們暫時沒有評論功能,想要和我們24小時交流的夥伴們可以發消息給公眾號,我們都會回哦!

圖片來源:除特別標註外,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