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段名存虛實的婚姻,我真的是累啦,真的就要為了孩子一直堅守下去嗎?

用戶3687468889


近來看過很多女人面對名存實亡的婚姻果斷做出選擇的例子,但也看過有些女人,因為自己一方面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而在婚姻中委屈求全,面對破裂的婚姻卻不敢做出自己的選擇。

首先,我不知道樓主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也不知道你所說的名存實亡的婚姻是你個人認為的還是夫妻雙方都是這樣認為的,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總而言之,做為旁觀者,其實還是希望你們雙方能夠找出婚姻存在的實際問題,想想當初你們是怎麼山盟海誓走到一起的?!

從相識相知、兩情相悅的愛情走到婚姻,相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卻是關係到很多人的問題,家庭中的雙方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柴米油鹽……還有工作中、生活中及經濟中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去面對和解決的;如果不能讀懂婚姻的本質,那再下一段感情,難免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兩個人能走在一起是緣分,而能一起走下去才是幸福。


紫羅蘭姐姐2020


一段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堅持,關鍵要看兩點:家庭現實情況和孩子情況。

首先,我們來看家庭現實情況。

家庭現實情況是指你和你老公的具體相處情況。

比方說,你和你老公就是沒有了戀愛時的激情,平淡地相處,覺得日子過得沒勁。那這種情況,為了孩子就沒必要離婚。

因為,激情總是容易消失,生活總是平淡的。你跟誰過,過到後面,都是平平淡淡。

但是,如果你和你老公三天兩頭大吵大鬧,甚至動手打架,鬧得一個家都不得安寧。

那這種情況,就可以考慮離婚。

因為,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天天互相對罵、互相打架,他們會感覺沒有安全感、焦慮、煩躁,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那這種情況,勉強生活在一起,還不如離婚。離了婚,至少孩子不用每天看著他們打來打去。

再比方說,如果你沒有經濟收入來源,一切開支都需要老公給你,那還是勸你不要急著離婚。至少先找到一份工作,有份收入能養活自己和孩子,再來說離婚的事情。

第二,孩子的承受能力。

說實話,沒有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離婚。

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完整的家。

但是,如果這個家裡每天雞飛狗跳,父母成天打打鬧鬧,最開始,他們會覺得害怕,到後來,麻木了,他們就會覺得父母這樣鬧來鬧去真的好煩,還不如早點離婚讓人心淨呢。

我見過類似的案例。

有個男孩主動請求父母離婚,甚至他還給父母寫好了離婚協議。

為什麼會這樣?

他說,我實在受夠了父母天天鬧來鬧去、打來打去了。

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就一定不會接受父母離婚。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你們太過分了,搞得家無寧日,孩子們也是不願意待在這樣的環境裡的。他們甚至希望你們早點離婚。

所以,如果夫妻雙方都不願意忍讓,鬧得一個家雞飛狗跳、不得安寧,就不要把孩子當藉口了。

真的為了孩子著想,就互相忍讓,至少當著孩子的面不能鬧得太難看。

如果做不到這些,婚姻真的名存實亡了,當著孩子的面也能鬧得天翻地覆,那就離婚吧。

這種情況的離婚,對於你們這個家來說都是一種解脫和重生。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歡迎轉發。

歡迎關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您。


柳柳老師


如果真的像你描述的這樣,那就離開吧。夫妻關係的破裂對孩子肯定有影響。但是名存實亡的婚姻對孩子才是最大的傷害。



因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在孩子的內心永遠是希望爸爸和媽媽是快樂的。離開了婚姻,孩子就不能獲得幸福嗎?這個答案肯定不是的。

單親優秀的孩子比比皆是,比如周杰倫。、孫儷、鄧超,他們都是單親的孩子,但是他們生活得很幸福。



如何去處理離婚後的事宜,如何在離婚後繼續保持對孩子的愛。這才是需要去了解和學習的。如果處理不當,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一蹶不振。

如果能很好的去處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只是因為生活不下去,兩個相愛的人不相愛了,但是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孩子也終將會明瞭和接受這個事實。



如果是自己離不開,還對婚姻抱有希望。那麼就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自己好好學習努力去經營,你的人生由你自己負責。


紫花情感


孩子是父母的紐帶,這可以理解為孩子可以成為父母一個溝通渠道,一個磨合的方式,一個成長的機會。那麼對於已經情感解體的父母來說,孩子又是什麼呢?孩子或許已經不知不覺中成為“鎖鏈”了。

而孩子是“鎖鏈”麼?或許是吧,但是孩子最有可能是“犧牲品”。面對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我真是累啦,真的就要為了孩子一直堅守下去麼?我想告訴你的是,別拿孩子說事,但是同時要處理孩子的情緒以及日常的生活安排。

第一點,別拿孩子說事。孩子可以是紐帶,但是絕對不是“鎖鏈”。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看到的不是孩子的事兒,而是孩子媽或者爸爸的焦慮、迷茫、無助、矛盾、痛苦等等。為了幫助求助者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看清楚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是否真正的決定好了要離婚麼?第二問題是:如果離婚了,孩子可能會受到傷害,可能是很大的傷害,我怎們辦?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否真正的決定好了要離婚麼?如果暫時不考慮孩子的方面,你想清楚了,是離婚?維持?改進?如果是已經想清楚了,決定離婚,那麼你做好離婚的準備了麼?離婚後,你自己有什麼情緒?傷心?痛苦?絕望?抱怨?怨恨?解脫?輕鬆?我們自己能否處理自己的情緒麼?如果不能,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情緒呢?其實最後都是接納自己的情緒,找到積極的情緒點。另外,離婚後,你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日常的有無受到影響?如何讓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迴歸正常呢?那就是需要該做什麼做什麼,愛人、愛情、家庭並不是你的全部,即使情感、家庭出現變故,也不代表你如何失敗,更不能說明你是不行的,你的生活還有很多美好、值得追求的東西。

對於第二個問題:如果離婚了,孩子可能會受到傷害,可能是很大的傷害,我怎們辦?孩子可能會受到傷害,那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降低傷害呢?即使離婚,媽媽、爸爸依然是孩子的媽媽、爸爸,依然可以愛孩子。只是需要我們把父母已經情感破裂的事情告訴孩子,同時告訴孩子,我們依舊、永遠愛你,並能陪著孩子度過難受痛苦期,那麼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會少很多的。

期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到你。


宋少衛


首先,婚姻的好壞真的是和孩子有關嗎?其次,這個問題是有孩子前出現的還是有孩子後出現的呢?

婚姻問題在最開始或許就存在,只不過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有孩子後,問題被放大了吧。所以得去尋找問題的源頭。

都說孩子是婚姻的紐帶,因為有孩子的存在,有些地方不好溝通的時候,孩子就是個很好的話題,他能緩衝你們的矛盾.

請試著和他一起去尋找問題的根源,然後想想解決的辦法.孩子應該和你們的矛盾關,可你們關係好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孩子.

人生路漫長又短暫,珍惜當下,過去就都過去了,孩子在成長,就像你的婚姻也要成長,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願心情好起來!


伊人如畫貳


愛情婚姻心理學專家黃維仁博士提出:“父母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為子女的緣故而留在婚姻之中,這樣做對子女是否真有好處?一直是一個爭議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考驗著許多處在離婚邊緣的夫妻,社會各界人士對此亦各持己見。

  根據徐安琪教授對上海市600對婚姻樣本統計顯示:美滿幸福的婚姻佔3%,糟糕而處在離婚邊緣的婚姻佔22%,其餘是處在雞肋狀態的婚姻。聽起這個數據,實在令人為婚姻捏一把汗,也為婚姻中的人揪心難過。
  處在離婚邊緣的婚姻,究竟有多少是困於孩子問題而不能抉擇?有多少是為了孩子而決定保留不幸的婚姻?處在雞肋狀態的婚姻裡,是否也存在“離婚對孩子不好”才捏住食之無味的婚姻?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前兩個問題存在於許多想離婚的夫妻中,在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婚姻中也是存在“孩子咋辦”的難題。因為這很符合中國父母的心理特點和思考模式。中國父母,具有根深蒂固的集體無意識的親情情結,當自我的需要與孩子的需要發生衝突時,一般會選擇犧牲自己的需要,甚至會沒有原則的滿足孩子需要。有些父母,孩子就是他生活的意義,也可以說是為了孩子而活著。
  為了孩子是否該保留婚姻?或者為了孩子決定不離婚,我們首先要界定,這時的婚姻已經是一種名存實亡的婚姻,夫妻本來想離婚,但考慮到孩子若沒有一個完整的家,於他/她的心理健康不利,所以才不離。其次,我們要界定,這時夫妻對婚姻的決定,是一個有著明確目的的決定,即: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保留婚姻。換句話說,留住失望的婚姻,是為了不讓孩子傷心失望。接下來,我們要提出:這個目的能實現嗎?或者說留住失望的婚姻,真的就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嗎?
  我是很懷疑這個目的。明確地說,這個有著明確目的的決定是沒有明確意義的。在夫妻的決定背後,存在達到目的的疑點——
  1、愛的陷阱。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置否。愛的陷阱,是父母不能意識的,愛裡有陷阱,也是父母無意識的行為。如果婚姻到了分離的邊緣,但為了給孩子一個家而不離,毫無疑問是父母出於愛孩子的動機,選擇保留婚姻是手段(形式),實現他們孩子能健康成長是一個美好目的。值得懷疑的是愛的形式,它能實現美好目的嗎?愛孩子有很多方式,哪些方式能讓孩子感覺到被愛,怎樣去愛孩子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是許多父母並不知曉的。從當今許多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形成來看,並非是因孩子缺少父母愛,相反是獲得的愛過多過剩,即溺愛惹的禍。我們看到,被愛包圍長大的孩子中,有些不但沒有對父母懷感激之情,反而是仇視父母。這肯定不是愛的動機不純,肯定是愛的方式出了錯,肯定是父母太愛孩子的愛裡面存在陷阱的問題。當然,所謂陷阱是父母無意識佈下的,指的是溺愛本身。至於溺愛為什麼有陷阱,即溺愛為何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在本文中不做討論(我在其它文章裡已有分析)。可以推理,父母不離婚,是說父母寧可忍受婚姻的不快而不能讓孩子不快,是犧牲兩人的快樂換得小孩的快樂,這是父母更偉大的溺愛。如果溺愛是一種有陷阱的愛,那麼“為了孩子保留婚姻”之愛是不能達到父母那美好目的的。
  2、想愛卻不懂愛。父母這種偉大的溺愛,令人感動不令人佩服。他們身上存在不自知的人格弱點:過分敏感和依賴。過分敏感的特徵,也叫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徵;依賴性,指人格特徵中缺乏獨立和自主。為什麼說“為了孩子保留婚姻”的人有這樣的人格弱點呢?因為,他們不幸的婚姻本身說明他們存在個性問題;他們想好好地愛但愛不下去了,說明他們不會愛,至少說明他們不懂怎麼來改變不好的婚姻;這種情況本身也說明,他們對相愛失去信心,對相處得好也缺乏自信。離婚吧,他們存在更嚴重的不自信:無法面對孩子因父母分離的痛苦,無力承受自己離婚(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內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是一種隱藏自私的無私的愛。保留婚姻,給了孩子一個家的背後,迴避了他們的人格弱點,同時還滿足了他們無意識的依賴情結,因為孩子在身邊,可以滿足他們依戀孩子和孩子依賴他們的感情需要,感覺有感情的連結,是可以補償婚姻連結的缺失。那麼,有這樣人格弱點的夫妻,自己的婚姻不能建設好,能相信他們保留婚姻會使孩子健康快樂嗎?
  3、隱藏的動機和危機。夫妻為了孩子留住了想要分手的婚姻,婚姻在,是一個貌合神離的婚姻,家在,是一個有裂痕的完整家。可以想到,父母的某部分初衷是可能實現,即孩子在外人眼裡,他/她被認為是一個雙親家的孩子,是幸福的,從而避免了“單親家孩子很可憐很不幸”的鄙視。這個社會好像是以家是否有雙親來判斷孩子幸與不幸。父母可以忍受自己的不幸,但決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遭受冷眼和歧視,哪怕是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喪失自我為代價。他們為孩子的自尊編織了一張光麗的面子,其實又怎不是為了自己脆弱的自尊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呢。這是中國父母的善意和偉大,也是中國父母活得很累的內在動因。
  再看在一個有裂痕的完整家裡,孩子會怎樣?我們但願孩子是父母所盼望“健康成長”的結局。不過,這需要有前提條件。如果說這時的婚姻是名存實亡的婚姻,就不是一個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親子環境。父母的存在是實,父母之間愛與和諧的關係是虛,孩子在其中的感知會是父母關係的真實反應。除非父母在孩子面前成功地掩飾了他們婚姻關係的虛,又逼真表演了他們關係的和諧。但這不過是童真的幻想,因為感情的東西也是實的。有,人就感到安全和舒服,沒有,就會飢渴和焦慮,假裝有,是不能解決飢渴和焦慮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裝得下去。
  接下來,我們可以想象孩子會怎樣?首先,他/她在周圍的人際環境中不存在“沒爹或沒媽”的白眼,並在其他單親家孩子面前會有一份僥倖和自信。其次,孩子可能會存在內疚。因為他/她會直覺到父母的關係並不好,也遲早會知道父母是因為他/她而不離婚,在孩子的意識裡就會產生:他們的婚姻與我有關?他們的不幸與我有關嗎?我能讓他們快樂嗎?他們不離婚我真的快樂嗎?等疑問,孩子潛意識裡會埋下父母的幸福是跟自己相關的隱痛與責任。第三,孩子存在模糊的感知和複雜的體驗。因為孩子面對的是兩個客體,在父子關係裡,孩子有意識接受著父親思想,潛意識裡感受著父親那份孤獨、無奈的隱情。在母子關係裡,孩子記憶了母親的苦衷,潛意識裡感受著母親那份哀傷、無助的怨情。衍生下來還有第三個客體:父母的關係。孩子在與父母關係的關係裡,知道他是他們兩人共同所有,但他無法知道什麼是他兩人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生活目標,與雙親的關係裡,他接受的是矛盾信息、矛盾觀念和評價,體驗的是既愛又恨、既是又非、既寬容又敵意,到底是父親好父親有理、還是母親好母親有理,還是父母都不好,是傾向母親還是傾向父親?等等,對一個理性和感性認知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是無法分析清楚和有判斷的。那麼,這樣一種關係隱藏的危機是:孩子可能學會妥協或迴避、虛偽或圓滑、隱忍或破壞性攻擊,孩子的個性裡會注入不確定、不信任、猶豫不決、依賴等成分。
  所以,為了孩子保留婚姻,實際上是一個存在潛在風險與代價的行為目的。
  那麼,離婚究竟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根據權威婚姻專家華勒絲汀30年以上對離婚子女的跟蹤研究,結論是:離婚子女缺乏承受失落的能力,在事業上或人際受挫時特別容易受傷,對沖突特別敏感。總之,離婚子女的心理問題多。如果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也難怪許多想要離婚的夫妻,為了孩子而不能離婚的苦衷。
  我們需要理性分析一下,華勒絲汀對離婚子女的跟蹤研究,準確說,應該是一個跟蹤結果的報道,說明了離婚後的子女的成長現象。這並不意味著“離婚導致子女心理問題”的理論成立。從表象上,確是離婚的事實給孩子帶來了不幸,仔細想想,不過是離婚本身承載了這一罪過,離婚的裂痕因素和父母的教子無方,才是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真正元兇。離婚之前的婚姻,孩子的心理已經潛伏了不利孩子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離婚只不過是顯現和保持了孩子的心理與行為問題而已。
  婚姻本身,既不能保證孩子能健康成長,也不能避免孩子不會受傷害。許多長久而和諧的婚姻裡,也有很糟糕甚至犯罪的孩子,許多單親家的孩子,也不乏優秀甚至成就卓越的孩子。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婚姻的離合,而在於父母是否會愛孩子,是否會教育孩子。在婚姻裡,如果親子關係一直是良好的,父母是用比較成熟的方式在教育孩子,即便他們的婚姻有變化,相信他們對孩子的愛和成熟的教育方式不會變,那麼孩子仍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果保留婚姻真能起到對孩子好,只有一個前提條件:重修婚姻關係。孩子的心理發育,必須是在富有營養(有感情的,和諧的,真實的)的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裡,才可能健康發育。不是有了一個家就行的,先正婚姻而後才可能為孩子。
  如果夫妻不願意或沒有能力修繕婚姻,就不可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際環境,保留婚姻還不如離婚,對孩子的傷害相對少一些。

修行就是一場


  很多父母都認為,即使夫妻關係再不濟,為了孩子也不要輕易離婚,因為離婚經常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那麼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嗎?臺灣學者通過長期追蹤調查發現,這種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要視原先婚姻品質而定。

  

  “離婚與否”並非重點,親密關係的品質才是關鍵。在夫妻互動不佳、關係惡劣的情況下,若堅持不離婚才是對孩子好,這是一種可怕的迷思。因為父母的長期婚姻衝突對孩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經常要比離婚本身來得大。還不如正視現實,選擇乾乾脆脆地談妥離婚安排,讓每一個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有可能安心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

萬一兩人處不來,感情難以回覆,為了孩子而維繫一個空殼婚姻,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比較好的選擇嗎?萬一婚姻品質不佳,充斥著冷戰與衝突的家庭環境,長期來說對子女難道不會累積不良的影響嗎?即便不衝突,父母之間終年相敬如“冰”的家庭氣氛,有可能不影響孩子嗎?


鄉村居士醉眼看人生


別拿孩子當藉口了,孩子是獨立的人,不是你的附屬品,離婚了,對孩子來說,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都是愛他的親人。別拿孩子去綁架你的婚姻,別把孩子當你利用的武器。那些打著為了孩子的口號,打著為了別人父母的人,你有那麼無私和偉大嗎?說白了就是你自己的自私


靜待花開190123


我給你個明確的答案,不給你理性分析了,因為你這個問題已經讓人沒有辦法再理性了。

作為一個生長在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我告訴你不要再說為了孩子你不離婚,求你了,離婚吧,別總說為了孩子堅持。

我說自己的經歷,希望在這樣環境下,在這樣話語下徘徊的父母們能夠借鑑,切實的看到你們孩子將來的感受,別毀了他們。

首先,你說你們的婚姻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那麼就及時止損,覺得過不下去就離婚,很簡單,但千萬別說是為了孩子!

給你一篇我寫過原創文章,首發於秋文心理學院訂閱號,文章寫的就是我自己,也是寫這樣的家庭,更是寫你們這樣拖著不離婚的心理:

請仔細閱讀,謝謝。

“還不都是為了你?”

“要是沒有你,我何必受這個氣?”

“要是沒有你,我早就離開你爸了”

1

嘴上說是為了孩子,

身體卻一直在忽略孩子感受

作為孩子,我已經不止N次聽到這樣的話,說實話,我相信誰都聽過又或者說過。有些父母一直堅持著自己對孩子的“好”,這和網絡上非常流行的“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父母從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接受,忽略孩子的感受便是可怕之處。

看過一個小故事感觸很深:

初中的時候常和小夥伴打羽毛球,我爸說我動作不規範非要找教練教我。而我只是想玩一玩鍛鍊一下,出一身汗就好。結果被迫學了一節課,完全喪失了興趣,從此再也沒有碰過羽毛球。

你說這故事中有錯的人嗎?其實並沒有。但為什麼得到了個不盡人意的結果?問題就在於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想當然的“幫助”所致。

同樣,夫妻兩人關係不好,自己又顧慮太多因素不離婚,最後告訴孩子都是為了他,你覺得孩子的感受會如何?一直讓孩子對你產生愧疚感,對誰都不公平吧!

2

你說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其實一直在給他壓力

其實仔細想想父母婚姻這件事,真的影響到每一個人,而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父母的婚姻,可以是孩子成長的港灣,也可以是扼殺兒女幸福的元兇。

有個朋友,父母長期分居,冷戰了十多年。唯一一次同時出現在孩子面前還是以不歡而散告終,孩子每每被他們的互相指責折磨的筋疲力盡,最後親自勸說父母離婚,可是父母的話還是和以前一樣---“為了你才不離婚的”;

其他不瞭解情況的人還會經常埋怨孩子說“你這是什麼孩子?哪有爸爸媽媽鬧矛盾勸分不勸和的!”

可是誰知道?孩子已經無數次在心裡說過:求求你們了,離婚吧,千萬別再說為了我!我承擔不起毀了你們生活的罪過啊!

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說過:“這還不都是為了你好?”而當父母們把這些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問題拋給孩子的時候,也把自己的行為歸結為理所應當。

可是,這些都在無形中給了孩子壓力,而且孩子成年後的生活方式以及婚姻觀也很大程度上繼承自父母,他的行為也很可能是原生家庭的一個翻版。就像我的那個朋友一樣,現在對婚姻是完全的不信任,無論是他父母的,還是自己的!

3

你們費盡心思維持的婚姻

卻一直沒有給他家的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愛的老師,同樣也是孩子婚姻觀形成的教導員。

當媽媽面對著孩子不停地指責爸爸時,孩子會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而當父親經常在孩子面前埋怨母親種種不是的時候,孩子也會想當然的認為女性大抵都如此……

如此循環,孩子對於父母親的認識以及成年後對異性的認識都會受到影響,而父母爭吵不休、互相推脫責任的行為,也會讓孩子想象成婚姻就是這樣。

相反的,一個在和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如果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十分相愛,知道父母關係很好,他也會嚮往自己擁有家庭之後的幸福生活,而且他的內心是穩定的,他也會有很強的安全感,而不必要每天都擔心父母出現的種種問題。

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當一個人的安全需求被滿足的時候,他才可能發展出愛人和感知被愛的能力。

所以,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給孩子營造的家庭整體氛圍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就像“為什麼無論我們多大年紀一有事總是想回家”一樣,因為你知道只有家裡是最安全的,你自己這麼清楚,那為什麼不能滿足孩子呢?

4

你們的婚姻關係以及教育方式

深深印在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裡

一個孩子,如果成長在父母隨時可能發生“戰爭”或是長期“冷戰”的環境下,他可能會變得膽小自卑,並且產生巨大的壓力。

同時,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特別是父母因為管教孩子出現爭執的時候,孩子會認為那都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和睦。

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對的,而出錯的只能是自己。為什麼呢?因為父母是保護自己的人,承認父母不好就意味著否定了自己的保護空間。

久而久之,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也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和牴觸情緒,影響成年後的自己。

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影響也十分大。比如一個朋友,她的父母從小就對她苛責不斷,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嚴厲批評甚至打罵,而她也因此總是生活在誠惶誠恐的環境中,久而久之,性格也受了很大的影響。

與她小時候相比,暴君式的父親和苛責緊張的母親帶給她的並不是學習和生活上的“得心應手”,而給她的婚姻或男女相處過程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

就像她現在交了男朋友,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一直都存在,她也總是下意識的去緊張自己伴侶的行為舉止,觀察伴侶的細微變化,變得異常敏感,有時候又產生過度控制伴侶的情況。

5

那麼,怎麼處理以上種種問題?

怎樣解決問題對孩子更好?

首先,尊重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希望你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給他的並不一定是他最需要的;

而只有給他自己最需要的,才是真的對他好,這就需要家長們能夠看到孩子的感受,並且能夠更加智慧地從孩子感受出發。

其次,不要總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就如“為了你才不離婚”這話,每個孩子聽到後都會有很大的負罪感,產生巨大的壓力,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等問題。

其實孩子們的想法真的很單純,他們並沒有要求父母一生一世都必須恩恩愛愛,可是他們希望即使父母分開也是互相尊重的,也是和睦的;而不是雞飛狗跳的吵架與打仗,最後告訴孩子因為他才不離婚,才將就生活的!

千萬別因為自己一時的口舌之快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再次,提升你們的安全感。許多人都會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安全感包括心理和物質上的;而人們在解決自我的不安全感時,通過維持婚姻的穩固來自我確定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人們的安全感也隨之下降,從而演變成焦慮等問題。同樣,對於孩子來說你們關係的變化孩子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更何況是

“你不離婚是為了他”呢!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提升孩子對於整個家庭的安全感很重要:

你要幫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一遍一遍的讓他自責和內疚;

你要鼓勵他正確的認識婚姻關係以及男女關係,而不是持續不斷的苛責配偶;

你要提前告知孩子你的想法,並讓他明白你所想,而不是直接把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問題拋給他;

最後,作為父母,請優化你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做一個有格局的父母。

一個家庭當中,沒有必要所有的事情全部圍繞孩子打轉,孩子不是唯一,夫妻之間的感情同樣重要。

中國有句老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在孩子身上也同樣適用,孩子們很單純,很真實,他聽不懂“玩笑”!

這回,你把孩子當成了“施害者”,

所以,別再說你不離婚是為了孩子;

這次,你為了你自己吧!

以上,是我的答案,真希望天底下的父母都能夠真的愛孩子,並且以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別打著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更別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去傷害自己。


語你相遇


其實孩子不是維持婚姻的必要手段,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了,假如你家很有物質條件你為了物質基礎不想拋棄所謂的婚姻生活,那沒辦法,有的人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可是孩子懂什麼,沒有感情的夫妻天天如果在一起吵架也影響孩子的生長吧。反正我覺得維持婚姻孩子不是藉口,都是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了。反正我是這樣認為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