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點評:政策加持 關注消費回升積極增加配置

中信證券 研報作者:姜婭,陳俊斌,薛緣

 新冠疫情對消費短期衝擊已經形成,隨著復工復業範圍擴大,消費有望逐漸恢復。而在此時促消費政策出臺積極支持和引導,將利好疫情後消費復甦進程。建議積極關注消費回升節奏,增加消費龍頭配置。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舉措。在國內疫情緩解、致力經濟恢復時發佈此文件,充分體現重視擴大消費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思路。而從內容上看延續了之前就已強調的重視供給側改革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政策精神。文件主要內容如下,具體點評見後:
  供給、需求、監管三管齊發,致力激發消費形成強大內需支撐
  當前消費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已明顯體現,2019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消費對於中國經濟穩定運行具有壓艙石的作用”。我們一直判斷消費端的政策拉動將持續,而越是在經濟壓力大的時候越容易通過政策引導刺激消費潛力釋放。受疫情影響,2月居民部門整體信貸大幅下跌,淨減少4,133億元,其中以消費貸為主的短期居民貸款減少更為明顯(2月淨減少4,504億元)。疫情結束後的經濟恢復週期中,引導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壯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來對沖疫情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而此次文件的長期意義同樣顯著,在當前環境下,供給端瓶頸是國內消費市場空間釋放的主要矛盾之一,我們認為,此次文件主要立足供給端的提質擴容,找準了促進國內消費的關鍵節點,對實現消費需求釋放具有長遠影響。

  ▍風險因素
  疫情持續時間、影響地域或程度超預期,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超出預期進而消費恢復慢於預期,政策支持力度低於預期等。
  ▍短期衝擊已經形成,關注消費復甦積極增加配置
  疫情對消費各領域的衝擊已經形成,對盈利的影響大多數集中在Q1/Q2兩個季度,2020年全年業績普遍將下滑,我們認為市場對此已有預期,當前消費復甦的節奏對配置時點更為關鍵。在消費規律上,疫情後大眾消費將率先回升,2-3個月後基本上所有內需型消費將普遍好轉,而在政府重視消費、出臺各類政策推動消費需求釋放的助力下,消費的復甦趨勢將更為明確。我們始終認為中國內需市場韌性很強,,自我恢復能力也較強,疫情的影響僅是階段性短期影響。建議積極關注消費回升節奏增加配置,優選各子行業優質龍頭。行業選擇上首選配置疫情衝擊大、但恢復週期短的子行業,我們認為短期彈性最大,包括餐飲產業鏈、白酒、乘用車一線自主品牌、酒店、教育培訓、國內旅遊、化妝品等方向;其次是疫情影響小甚至利好、長期格局清晰的行業,包括電商、商超、白電、廚電、小家電、生活用紙、文具、短保烘焙、速凍食品、複合調味品等。另外,仍有兩條明確的主線可遴選個股,一是雖然恢復週期較長,但具備政策或機制改善預期;二是基本面變化不大、所處行業增長一般,但競爭優勢突出、護城河顯著的龍頭。重點推薦30家消費公司:
海底撈、桃李麵包、安井食品、美團點評、頤海國際、貴州茅臺、五糧液、長安汽車、首旅酒店、錦江酒店、好未來、宋城演藝、珀萊雅、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牧原股份、大北農、永輝超市、海爾智家、美的集團、九陽股份、中順潔柔、晨光文具、中國國旅、安踏體育、波司登、中國東方教育、中國飛鶴、湯臣倍健

《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點評:政策加持 關注消費回升積極增加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