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黛玉,被紅樓夢作者稱為世外仙姝,又被比做西子,比做月裡嫦娥。那麼,她的身上到底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她的美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1.天生體有異香。

紅樓夢第十九回原文: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內說道:“你又幹這些事了。幹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便是舅舅看不見,別人又當奇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朵裡,又大家不乾淨惹氣。”寶玉總未聽見這些話,只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聞之令人醉魂酥骨。寶玉一把便將黛玉的袖拉住,要瞧籠著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冷,誰帶什麼香呢。”寶玉笑道:“既然如此,這香是那裡來的?”黛玉道:“連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櫃子裡頭的香氣,衣服上薰染的也未可知。”寶玉搖頭道:“未必。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道:“難道我也有什麼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製。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罷了。

紅樓夢文本第十九回,元春省親過後,眾人勞累忙碌,只有寶玉最閒。這一日午後,來瀟湘館看望林黛玉,正逢林黛玉在歇午覺。因為元春省親熬了夜,林黛玉累著了,趕寶玉走,但始寶玉不肯走。

寶玉擔心黛玉睡出病來,所以一直想方設法逗黛玉說話。卻在無意中聞到黛玉的袖子裡,散發出一種奇異的幽香。

於是,寶玉問黛玉燻的什麼香?黛玉笑答自己沒有帶香。寶玉又說這種香氣並非俗世中的香氣。

寶玉善於自己製作胭脂,對香道很熟悉。但是,他卻沒有聞過黛玉身上這種香氣,可見黛玉是天生異香。

天生體有異香的女子很罕見。最廣為被人所知的是乾隆皇帝的容妃(霍卓氏),天生體有異香被世人稱作香妃。所以,黛玉這種天生異香是非常罕見的。

但黛玉的這種香,應該是很幽微的,輕易不被人察覺。

寶玉和黛玉從小一起長大,之前又同住碧紗櫥內,都沒有覺察到黛玉身上這種香氣可以說明這一點。再有就是黛玉身上的這種香氣,兒時可能並不太明顯,但是後來隨著年紀越長大越明顯。而且黛玉身上這種香氣,她自己是完全沒有覺察到的。

之後寶玉用“香玉”之典跟黛玉開玩笑,也是在再次影射黛玉天生體有異香之事。僅憑著這一點世人沒有的殊異,黛玉也的確足以配稱“世外仙姝”了。

所以紅樓夢裡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當之無愧。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2.靈動出塵,氣質獨特。

黛玉之美是勝在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獨特氣質。

為什麼這樣說?

文本第三回:

兩灣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是黛玉初進賈府之時,寶玉眼裡黛玉的模樣。

解析:

似蹙非蹙籠煙眉,似喜非喜含情目。

似蹙非蹙,是微微感覺像皺著眉頭,又不像皺眉頭的樣子。那是處於一種即將皺眉頭的模樣。

籠煙眉,是一種比較稀疏的眉型。淡似煙霧,但是眉形很長,眉長過目。

相書上言:眉長過目,是心腸慈善,且心性溫柔之相。

眉疏,則性情較為恬淡,性格淡泊從容。

似喜非喜含泣目。似喜非喜,是像在笑,又不像在笑的模樣。笑意已現,笑容未出的模樣。含泣是指眼睛裡像含著晶瑩剔透的露珠一樣,也就是目若星辰的樣子。

相書上說:目若星辰,文章錦繡。

又說:目光清澈,心思純淨。是性格單純善良的特徵。人很多東西都可以掩飾,唯獨眼神無法隱藏。

而這些文本內透露出來的信息,確實都非常契合黛玉的人物形象。

紅樓夢作者的文筆確實有千鈞之力。短短兩筆就勾勒出一個容貌異常溫柔,卻靈氣四溢,從煙雨江南里走來的詩意萬千的女子。

她像一幅宋畫一樣,含蓄,輕柔,簡單,卻又蘊意無限。

她像一湖清澈的水,一眼見底,卻又深不可測

這些都是在描寫黛玉的靈動出塵之美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氣質。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嬌柔無限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女人的美有百千萬種。世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種。但是,也都有自己不喜歡的那一種。

唯有柔弱的女子,總是令人心內多生憐愛之意。無論是剛強者,還是柔和者,對於嬌柔氣質的女子,總是會格外多生一絲憐惜。

女子如水,水生萬物,一個女子極致的魅力,就是像水一樣柔而不弱

文本內時常將黛玉比作西施。這裡淚光點點,嬌喘微微,是一種行不勝衣的隱喻,可謂把一個女子的嬌柔之美形容到了極致。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動靜皆宜

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這兩句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是形容黛玉之美,動靜皆宜。嫻靜時似嬌花照水,花兒本美,而水中花兒的倒影,則比現實中的花兒,更多了一層詩意的朦朧之美。

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文本內幾次形容黛玉行步之態。

梨香院“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一回:

未了,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話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一見了寶玉,便笑道:“噯喲,我來的不巧了!

這裡寫到黛玉走動時的形態“遙遙”兩個字。

這裡的“遙遙”兩個字非常有意思。乍一看,像是說黛玉走路風能吹倒似得。細品來卻又不是。

解析:

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

這說明寶玉寶釵才剛聽僕人的通報。可下一句緊接著說:

話猶未了,林黛玉已遙遙走了進來。

這裡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黛玉行動不是搖搖欲墜,而是行動如風般異常敏捷,似風飄移般的迅捷,才會有僕人尚且通報未完,她已進入屋內的情景出現。

第二:"遙遙"兩字,說明她走路時的婀娜多姿。

"遙遙"兩字,也可印證她形態上嬌花弱柳般的輕柔婉轉。

一個靜時猶動,動時猶靜的美人,無疑就是抵達了美人動靜皆宜的最高狀態。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書香靈慧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不敢說不識字就不是美人,但是如果是美人,又有滿腹詩書,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人。畢竟皮肉終會老去,唯有書香之美可隨著歲月越發沉鬱芬芳。

第七十六回原文:凸碧堂品笛感悽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莫。

這一回裡黛玉和湘雲聯詩,更可窺見黛玉之才學淵博。

湘雲誇“凹晶館”之名取得有學問。並由此引申到陸放翁詩“古硯微凹聚墨多”

因此黛玉說了一番話:

“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賦》,東方朔《神異經》,以至《畫記》上雲‘張僧繇畫一乘寺’的故事,不可勝舉。只是今日不知,誤作俗字用了。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寶玉擬了未妥,我們擬寫出來,送給大姐姐瞧了。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所以都用了。如今咱們就往凹晶館去。”

這裡黛玉就“凹”一字的出處,就如數家珍般的指出哪些書籍裡有這樣的典故。學習詩詞的朋友就知道,如果你真的想把詩詞填好,就必須做到字字有意義。善於用典則更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會更好的發揮出詩詞的含蓄之美。而且你所使用的典故必須有所出處,若無所出,則被視為“杜撰”。這就對詞人的學養,有一定的要求。

黛玉是個詩詞高手,她所出所對之句,皆有典故。

黛玉因笑道:“良夜景暄暄。爭餅嘲黃髮,”湘雲笑道:“這句不好,杜撰。用俗事來難我了。”黛玉笑道:“我說你不曾見過書呢,‘吃餅’是舊典。《唐書》,《唐志》,你看了來再說。”。””

此處可見黛玉的滿腹詩書令人稱歎,就連一生喜歡,欣賞讀書人的賈政,都是認可,欣賞的。

黛玉之美,美在書香徹骨。“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黛玉的美,美在文采飛揚,美在書香四溢。是一種能夠久經歲月的內涵之美。這種美,是那種光有皮相之美的美人所難以比肩的。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所以,雖然文本內也描寫寶釵的形容:

“臉若銀盤,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雖然,文本內也寫到寶釵之美:

人多謂黛玉所不及。

似乎寶釵的五官,肌膚比黛玉更為瑩潤,細膩。

但是,文本內卻也只有形容寶釵的五官精緻,再就是行動舉止端莊大方而已。其它再無關於寶釵氣質,形態方面的描寫

可是,再精緻的五官,看久都會寡味,唯獨風度與氣質,是無形的生命,讓人久觀不膩,漸至沉醉,難以自拔。

而紅樓夢作者明顯更沉醉於黛玉的氣質美和風韻美。

所以文本內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反覆讚歎黛玉獨特的氣質美,風韻美。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文本第五回:

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迴廊。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 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迴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這段賦堪比《洛神賦》,只是這段賦與《洛神賦》相比,還是在側重在氣質,形態之美,仙氣飄飄。不似人間俗色可比擬。而《洛神賦》卻寫到了形容,眉眼,此賦卻沒有寫,所以此處也再次證實,黛玉之美肯定不是五官精緻到無可挑剔的類型,而是氣質獨特,帶著仙氣的類型。

而在黛玉生日那一回,作者更是直接讚歎黛玉“打扮得宛如月裡嫦娥,含羞帶笑的出來了”。

嫦娥,仙女,都是再次側重說明她的仙氣飄飄。

文本內寫到的像黛玉的齡官“面薄腰纖”,說到此就不得再一次讚歎紅樓夢作者的筆力入木三分了。短短四字,一個纖細含愁的美人形容宛然在目了。

紅樓夢作者反覆描寫的始終是黛玉的形,氣,神,一個朦朧,含愁含情又靈動飄逸的身影,沒有清晰的形象,始終帶著一絲春雨朦朧的美。詩意萬千,清純無限。

以紅樓夢作者的筆力,肯定不至於寫不出黛玉五官的具體模樣。而是有不敢寫,或者不能寫的苦衷,甚至於說黛玉的五官,其實並不是異常精緻的類型,但是氣質脫俗,風流婉轉。

所以,他反覆側重讚歎黛玉無敵的氣質與神態美。

黛玉之美,是形神兼備的美,脫離了凡俗的神仙之態,也脫離了五官的衰老,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3.人格美

黛玉的美在於人格之美,是一種世間少見的純真和爛漫。

文本內並沒有刻意美化黛玉的人格完美王無暇,反而是把黛玉身上的缺點坦然展示給讀者看。比如“小性兒",口齒尖利。但是,黛玉的小性兒大都是針對寶玉,對旁人她並不斤斤計較。比如湘雲背後說她挾制寶玉,她聽了也不放在心上,更不會像寶釵一樣把自己做的錯事情嫁禍他人。

她對於丫鬟們出手大方。面對不公也勇於批判和揭露,她不刻意求得外界對她有完美的評價,她活得真實而又坦然。這就是黛玉的人格至美的純真可愛之處。

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他喜歡女兒身上的純真之態,也是在讚歎他最愛的林黛玉,性格真實,有著如水一般清澈的人格。

結語:

黛玉的真實之美,是人間一粒清珠。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黛玉的清純,至真至純的人格,就像是寶玉所處的渾濁世界裡一點甘露。這一點甘露,使得寶玉的生命得以滋養。這也就是為什麼,文本內影射黛玉就是寶玉的命根子的原因。

娑婆世間本無完美的人格,黛玉身上真實的小缺點,以及流露出來的骨子裡的坦誠和善良,是她最真實也最動人的模樣。也正因為如此,黛玉的人格之美更顯得彌足珍貴。

黛玉的美是一種:體有異香,氣質獨特,滿腹詩書,人品真實,從內而外統一真實的美。是一種既不平凡,而又似乎平凡的美。她的美始終帶著似又不似的,詩意朦朧的美。

什麼美,是最極致的美?就是朦朧之美。


林黛玉的美,是絕世僅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