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如何加速?

吳昆明123------


1.記住:經歷是一筆財富

  剛參加工作,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新學校),也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歷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重大的。因此,我想作為一個新老師,應該記住這句話:經歷是一筆財富。

  很多時候,別人告訴我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這更多是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處世之道。為什麼要“多做事,少說話”呢?我想,應該放到“經歷”的層面上來理解,會更深刻,也更豐富。這種經歷是具體的,日常的。小到去傳達室拿信件,到總務處領取辦公用品,去油印室複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申報課題研究,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歷,少說話,就是要積極去經歷,經歷的直接收穫就是帶來熟悉和經驗。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驗,是多麼的重要和迫切啊。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的準備。

  我常常看到,很多新老師一參加工作,就基本上放棄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追求,在他們看來,如何管理學生和如何跟同事打交道,顯得更重要。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當前的師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就業方向上的限定,而專業的學習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似乎差別不大。比如我們中文系的課程,北師大的和北大差別並不大,這樣的專業學習,並不能讓我們讀師範的佔了多少便宜。大學的專業知識與中學的學科教學,其間還存在很大的鴻溝。比如我們中文系上的課程《中國現代文學》,跟我們在中學講魯迅等作家的篇目,並不是完全匹配的,也不是一種涵蓋關係。這期間,有很大的轉化,根據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考試要求等內容而作出的轉化。

  我的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個新老師,重新學習一番學科專業知識,很有必要,我們有了四年的大學基礎,學起來也許很輕鬆,但也許很艱難。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學專業知識,去駕馭教學的課堂,往往會出現很多矛盾或者衝突。

3.要認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學上的研究。

  工作,如果只是重複,是相當乏味的。每當我看到銀行的櫃檯業務員時,我都常常替他們感到悲哀,,因為他們的工作,重複性那樣的大,雖然他們的收入不菲。工作的魅力在於,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大研究空間。

  一個新教師,應該有意識去做一次體驗,研究的體驗。比如你碰到一個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你可以藉此機會,默默地開展一次行動研究,你的目標就是讓他更有禮貌,更熱愛學習。你想什麼辦法,怎麼去做,這就是你研究的內容。又比如,你上課學生不歡迎,你就此展開研究,如何提高課堂魅力?

  研究有時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比如你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但這種煉獄式的經歷,我覺得很重要。一個新教師,能夠自主地完成這樣一個研究,那麼我們就奠定了很高的工作基礎,它所產生的效應,是影響一輩子的,如果你一輩子做老師的話。

   一個不做研究的老師,當然可以繼續做老師。

   我這個建議,是給那種希望做更好的老師的新老師。

4.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

   影響一個人的,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本書。

我這裡想說的是“教育好書”,而不是“教育名著”。我發現很多“教育名著”不好看,不耐看,不經典,而很多“教育好書”沒有上升到“名著”,但是很好看,很耐看,很經典。

   很多人以為,讀了教育學方面的書就行了,我體會是,讀教育學書籍,不等於讀教育好書。那種乾巴巴的理論成果,對於我們的實踐教學,說實話,並不能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有這麼幾個重要特徵:有生動細膩的教育細節、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懷、有發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豐滿的師生形象、有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每個新老師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個平凡得容易懶散的職業,是需要教育激情來維持的。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往往可以改變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個真實教師的形象,從而激揚了我們的教育夢想。讀這樣的書,是源於精神的追求和需要。

  5.聽優秀老師的課或普通老師的優質課。

   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於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為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可以帶給我們最新鮮的認識。

   有很多新老師,似乎缺乏這種置身於真實場景中的學習意識,他們喜歡問別人怎麼備好課,喜歡打聽別人是怎樣上課的,但是卻忽視了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

   事實上,有些新老師這樣去做了,但是又不願意跟上課者進行交流,不願意去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這樣的聽課就變成了一種形式或任務,效果也是不好的。我現在很後悔有些老師的課我沒有去聽,直到人家退休或者離開了,我才醒悟到自己的損失。

  6.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教學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擁有資源的老師,在我看來,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老師。因此,從一開始,新老師就要有建立自己的資源庫的意識。

   一個老師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班級管理方面,會涉及到管理、學生特點、班會設計、工作總結與計劃、環保知識、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在教許方面,會涉及到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論文、教學理論、朗讀、圖片、動畫、歌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此外你可能還會有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資源,所有這些,我們最好從一開始就有建庫意識,分門別類,加以蒐集。資源的意義在於“萬物皆有備於我”。

   當然,我們還需要時不時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整理和系統化,以便更好為我們自己服務。如果可以,新老師要積極去拷貝有經驗老師的資源,這樣可以省心省力並且高質高效。

7.形成自己的程式化工作範式。

   這幾年,我一個體會,就是我們教師有很多事情是程式化的,每星期一次、每學期一次或者每學年一次,比如學生成績、班主任總結、班級牆報、家長會、期末手冊、教學計劃等等,對於這樣的工作,我常常很費力地去做好每一次,回過頭來看,其實應該建立一個程式化工作範式,這樣就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我想,作為新老師如果儘早知道這個道理,會使我們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那些程式化工作。程式化工作範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對於新老師,當務之急的就是要養成這個習慣。

  8.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教師主要教書和育人的,但是,寫東西也是一個重要工作。 新老師最好給自己制定一個寫東西的計劃或者寫作的系列。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師,寫作或者記錄自己的教師生命過程,都是很有必要,剛開始可能是一種壓力,慢慢也許會成為一種樂趣或者享受。

  生命是精彩的,但記錄可以保存這樣的精彩。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的是論文、總結、計劃,從日常化的要求來看,我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學啟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為筆下的東西。

  此外,我還覺得,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緻。

  一個新老師,要逐步去享受“寫”的快樂,養成寫東西的習慣,是一個新老師的巨大收穫。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非常高興看到你提出這樣的問題,這說明你是非常有進取心的一名新入職的教師,也說明你喜歡教育行業,並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這是非常值得讚譽的,作為從教35年的我,跟你談幾點的我的看法供你參考:

一、一封學生來信給出答案

這是教師節我的學生寫給我的一首詩歌,《謝謝您,老師》:您,是黑夜的啟明星;您,是白晝的晴空;您,是驕陽下的清風;您,是雨中的屋簷;您,是大海;您,是山川;您,是蠟燭;您,是載送衛星的火箭;您,是海上的羅盤針.......。生命中是您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是您塑造了我的靈魂,您就是我們最敬愛的人.......,這個其實已經給出了學生眼中好老師的答案。

二、優秀教師的“五個擁有”

優秀的教師言傳身教必須具備:

1,要擁有——“核心”。‘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鄭板橋)。要向老教師虛心學習,掌握核心就是過硬的專業知識,這是優秀教師起碼的合格條件,要把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2,要擁有——“愛心”。‘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愛的最高境界是“愛生如子”。把學生當成自己孩子來看,這樣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3,要擁有——“胸懷”。‘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老師境界高度決定學生的境界高度和發展未來,所以為人師者擁有寬廣的胸懷和眼界是極其重要。

4,要擁有——“耐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用耐心去感知學生們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心靈生深處,與學生思想同脈動。耐心是做優秀教師起碼的要求,想做優秀教師,你就必須做到。

5,要擁有——“方法”。要學會因材施教,根據每名學生性格特點、心理特點和各自的特長,實施個性化教育。要做到“有教無類”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特別要幫助那些家庭無錢無地位,生活困難的人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優秀教師需要“過好五關”

這裡說的五關指的是:過好教學資格關,說好普通話、獲取教師資格,這是前提;過好知識儲備關,精湛的專業知識離不開專研精神;過好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積累關,深入課堂,深入學生中,深入實習現場;過好現代軟件技術關,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技能;過好甘願奉獻甘願清貧關,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人民教育家陶行)。

“不懈的追求”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希望你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一家之言,分享給天下所有入職的和即將入職的靈魂工程師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