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導語:

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提倡者,正因為如此他們被後人叫做"元白",以他們為代表的詩派,又叫做"元白詩派"。元稹創作的詩歌,至今還有八百多首被保留,其中以樂府詩和情詩成就最高。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元稹

除了元稹創作的詩歌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影響極大之外,他創作的戲劇《鶯鶯傳》對戲劇的發展也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說起《鶯鶯傳》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還有些陌生,但是《西廂記》這個戲劇則更加地出名。《西廂記》與《鶯鶯傳》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繫。

元稹的生平

元稹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家族幾代人都是做官的。在他八歲的時候,他就失去了他的父親。十五歲的時候,元稹參加了當時的明經科考試,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卻一直閒置在家。

二十四歲,他又參加了第二次考試,並結識了白居易。不久後,兩人成為了好友,並與這一年與韋叢結為了夫妻。但是不久之後,因為彈劾了房玄齡的後代,又被仇士良、劉士元針對迫害,被貶謫到了荊蠻地帶。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韋叢

元稹三十七歲的時候又被召回了京城,以為能夠受到重用,可是不久之後就和柳宗元等人被貶到了通州。唐穆宗成為統治者之後,元稹的命運終於迎來了轉機,受到了重用,併成為了宰相。

可是好景不長,元稹因為被捲入了政治鬥爭中,被人陷害,又被流放到了同州,後來又被貶謫到了武昌地區。五十三時,因病去世。

元稹的詩歌創作

元稹是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提倡詩歌要發揮美刺作用,即詩歌要關注現實生活並反映社會問題。他在《樂府古題序》中說道,詩歌需要"美刺見事"便是說的這個主張。

他創作的樂府詩都反映了現實問題,並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田家詩》,就揭示了農民生活艱難的問題,又如《織婦詞》則描寫了織女艱難的生活和無法嫁人的現狀。

除了揭示百姓的生活十分艱難的詩篇以外,元稹還有一些詩是在揭露邊疆的將軍不僅不保護百姓和國家的土地,反而貪圖享樂,並且掠奪百姓的財產,使得當地百姓的生活更加地艱難。

元稹的命運十分坎坷,經歷了幾次的貶謫,所以他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了解,對官場的黑暗深惡痛絕。因此,他的很多詩歌都運用了託物寓言的手法,表現了憤世嫉俗的感情。

元稹的詩歌中,最有特色的還是他創作的悼亡詩還有豔詩。元稹創作了很多的詩歌悼念他的亡妻,如《江陵三夢》等。元稹的悼亡詩通常描寫與妻子的日常生活,以此來追憶之前的生活,並表現自己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中唐時期,社會日益浮躁,很多文人開始創作豔詞,元稹在這個時候也跟隨潮流創作了很多的豔詩。元稹的豔詩擅長寫生死離別之情,具有深細纏綿的特點,他常用比興的手法表現愛情,他的情詩內容比較庸俗,成就比不上樂府詩。

元稹的詩歌擅長描寫場景、人物對氣氛進行渲染,如《夢遊春》中對夢境的描繪。元稹還擅長細節描寫,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細緻的刻畫,用以抒發感情。但是白居易指出,他的詩歌具有太過繁瑣的缺點。

《鶯鶯傳》及對後世的影響

《鶯鶯傳》是元稹創作的一部小說,主要講述了崔鶯鶯突破禮教的束縛追求愛情的故事。在小說中,崔鶯鶯是一個大家閨秀,在認識張生後,卻敢於與張生幽會。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崔鶯鶯

其中,元稹的心理描寫十分地細膩,比如元稹細緻地描寫了崔鶯鶯猶豫的心情,又描寫了她最後情不自禁的感情。作者一方面在描寫崔鶯鶯的心理矛盾的同時,又描寫了張生的負心,增加了作品的悲劇美。

從《鶯鶯傳》變到《西廂記》中間其實還有個過程,就是《西廂記諸宮調》。《西廂記諸宮調》的作者是董解元,所以後人又把這個作品稱之為《董西廂》。《董西廂》的出現推動了元雜劇的發展。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董西廂》

張生的人物形象引起了當時很多文人的批判,而董解元卻稱讚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並說張生的這種行為是"善補過"。這種說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非議聲。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張生

在董解元的改編下,《鶯鶯傳》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如負心的掌聲在這部作品中變成了對崔鶯鶯專情的男子。而這樣的情節改編使得作品的思想內涵提到了新的高度。

《西廂記》的作者是王實甫,在保留了《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基礎上,王實甫豐富了人物形象,還增加了新的矛盾衝突。

中唐詩人元稹: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與《鶯鶯傳》

王實甫

《西廂記》裡的崔鶯鶯更加地堅定,對於封建禮教的反抗也更加地徹底,她指責了老夫人的毀約行為。同時,崔鶯鶯的心理描寫也更加地豐富,如在追求愛情過程中的糾結,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出生豪門的小姐形象。

《西廂記》還增加了很多的戲劇衝突,也就是老夫人阻止兩人在一起時,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之間的矛盾。同時,紅娘這個本來只是路人的角色,

在《西廂記》中卻顯得更加地鮮亮,她為崔鶯鶯的愛情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結語:

元稹與白居易雖然是好友,可是他們後來選擇的道路卻有所不同。白居易後期的創作現實傾向明顯減弱,這是因為他消極的思想。而元稹則還是堅持入仕,並且創作了很多的詩歌想要獲取功名。

兩個人的詩歌創作也具有很大的差別。比如白居易的詩歌客觀的描寫比較多,而元稹則側重於抒發自己的主觀感受。白居易的諷刺比較含蓄,而元稹的創作語言比較直露,所以有了後來"元輕白俗"的說法。

白居易取得的成就要比元稹高,但是不論怎麼說,兩個人提倡的新樂府運動都對中唐時期的詩歌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們二人對詩歌發展的貢獻都是巨大的。


參考書籍:

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