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駕駛的戰機是如何分配的,一人一架還是隨機分配?

臥龍小先生


現階段下,戰機一人一架還是夢想,飛行服可以做到一人一套,飛機怎麼也做不到一人一套。


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總兵力40多萬人,軍用飛機有3000多架,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教練機、預警機軍用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真正用於戰鬥的戰機才2500多架,即使空軍有四分之一飛行員,也要達到十萬名,理論上平均40個人才能擁有一架戰機。

有朋友會說,我們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國防實力還在加速提高中。由於客觀條件限制,肯定達不到一人一架飛機。那麼是不是像美國這樣的不差錢的軍事大國就能達到那樣的水平了?

美國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也是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美國空軍的戰機數量達到了八千到一萬架。在這個數量下,的確有一些飛行員較長時間使用同一架戰鬥機。 

但是,較長時間使用並不代表這架飛機是這個飛行員的“專機”。美軍的飛行員數量也是整體多於飛機的。雖然地勤有時會在飛機上噴塗飛行員名字,但是美軍官方是不會給飛行員配備“專機”的。

從軍隊的建設上講,專人專機的狀態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

即使某個飛行員實戰經驗非常豐富,技戰術非常優秀,哪怕屬於那功勳飛行員、王牌飛行員,也不能一人一機,假如這個飛行員出差了,生病了,結婚了,怎麼辦?別人不許碰嗎?如果處於戰爭狀態,飛機執行任務中,飛行員受傷了、犧牲了,有戰鬥任務怎麼辦?


通常來說,一架飛機有機長、準駕、準副駕和副駕駛,四個人擁有一架飛機。這是一個值班班次的安排,到了輪休時間,飛行員休息了,另外一般人接替馬上崗繼續值班。這樣看來,最起碼一架飛機需要配備8個飛行員才能保證戰備值班。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8名飛行員擁有一架戰機。至於那些教練機,教練、副教練和學員,就沒有什麼硬性的規定了。

至於我們看到那些飛機上印有自己名字和各種個性化標誌的飛機,都是美國空軍中大隊長一級的飛行員的“座駕”,這些“當官”的,每次戰機執行任務他們必須都要親自帶隊的,所以相對來說,即使有輪休制度,但飛機對他們來說是相對固定的。其它飛機都是隨機配備的,不可能固定給哪一個人乎或者哪幾個人。


在和平時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性很高的任務,所以也不是所有的戰機每天戰機都要起飛,這樣飛行員接觸戰機的機會並不多。

除了用教練機讓飛行員熟悉飛機性能、熟練駕駛技術外,戰機平時也承擔著讓飛行員提高駕駛技術的使命,因為教練機的設置就像我們駕校的教練車一樣跟實戰中的戰機有輕微的差異,真正要提高駕駛水平,還是需要上路。而飛行員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必須要登上飛機,經過長期的鍛鍊。

為了培養更多的合格飛行員,就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上天機會,所以輪休的間隔期就響應要延長,儘量讓更多的飛行員來飛上藍天,讓新手得到鍛鍊。一旦時機成熟,或者有必要,這些新手們就可以毫不猶豫地駕駛飛機去執行作戰任務。


小約翰


每個國家各有不同,一架飛機有幾個人飛即便是在我們自己的國家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例如這架編號是079的Mig-15,在很長時間內就只有一個飛行員在開。

王海同志駕駛著這架飛機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先後擊落了9架敵機。

其中還有一架編號2249的Mig-15,很多人說是王海座機,其實是李漢的。

他的戰績是擊傷5架(空心五星),擊落四架。但是這些戰機編號歷史久遠,坊間有很多說法,W君在這裡就從軍博的資料裡面摘錄了。


在朝鮮戰場上我們的飛行員數量並不比飛機多,因此就採用了專人專機的做法,現在看還是蠻奢侈的。

到了現在,我國飛行員的數量已經數倍於我們的戰鬥機數量了,除了個別飛行員有專機外,大部分要輪班制了。這樣的一個優勢就是在平時大家都飛飛,熟悉下飛機的性能;到了戰時加大生產強度再製造更多的飛機。從運營上來看其實是節約成本的一個好辦法。


對於不差錢的國家例如美國空軍,那麼戰機基本上是專人專機。而且為了怕搞混還會將飛行員的名字標記在登機梯的一側。

標記的方法每個聯隊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不統一。實際上來說這種標註是飛行員和地勤自發的行為,屬於半官方舉措。

如果是美國海軍問題就有了一點點變化,美國海軍偶爾會輪換戰機,單中隊長、連隊長的戰機不會做變更。這樣我們就可以發現有的戰機上有名字,有的戰機上沒有名字。


原因就是,航母上飛機的調度和陸地上不同,如果要調度特定一架戰機說不好就會耽擱作戰時間。因此隨意性就較大了。


於是就誕生了這同樣很牛的特定某架飛機。

例如這架,雖然沒有名標,但明確的標記了10000HOURS,這是一架在天空中飛行超過10000小時的飛機。


呵呵,之前答過這樣的問題,在這裡W君也就算是都補充清楚了吧。


軍武數據庫


這個事情啊,各個國家都不一樣!

像美國這種土豪國家,戰機數量充足,總數達1萬多架,飛機墳場的飛機更是多如牛毛,因此家裡有這個條件,美國的飛機駕駛員會固定的開一架戰機,並且在戰機上標註駕駛員的軍銜、職位和姓名等,還會將這架戰機的戰績也標註在飛機上,這代表著這名飛行員的榮譽!

美軍如果駕駛員更換,那麼這架戰機的名標則有新的飛行員重新塗裝!

其他國家基本都沒有這個條件,要麼採取隨機分配戰機,或是幾人共用一架戰機,因為自家擁有的戰機不數量不足,不能做到戰機固定分配。

我們自己的的戰機擁有量實在不夠多,有3000餘架,當時為了培養更多的飛行員(至少在不1.5萬左右),飛行員一般沒有專用的飛機,參謀分配哪架就是哪架,自然就沒有某人固定開某架戰機的情況了。

比如上圖的一個殲擊機團,加上空勤組差不多24-28架戰鬥機(圖中為標準24架),飛行員有大約50-80名(不算上預備飛行員),地勤人員200名,空勤指揮人員20名左右,總共300個人的編制。在執行訓練 和任務時,飛行員都是在出勤的時候按照戰機編號去登機並升空飛行!

隨機分配和多人共用1架飛機的最大好處並不像網上傳言的那樣,多飛一些飛機就能多瞭解各種飛機的出現的毛病等,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得心應手。其實最大的好處是戰爭來臨,工廠拉開馬力的生產,戰機會迅速的飆升至1萬架甚至更多,這樣就不存在飛行員不足的問題了。美國家裡也不缺少這個條件,美國全國有飛行員駕照的可是幾十萬人之多,羨慕吧!

當然了按照我們戰機裝備生產的速度來說,戰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要想到達美軍那種人機一架還是不大可能,未來可能為一些王牌飛行員配置專屬戰機。~~~小期待一下!


狼煙火燎


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的飛行員和戰機是“人機對應”的,也就是說沒有一人一架固定戰機的情況,一般情況下人機比1.5:1都算不錯了。這樣做法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飛行員還是戰機,都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說飛行員會生病,戰鬥機需要保養維護或出現故障,這個時候如果發生事態,需要隨時有人架機升空,你如果是“一人一機”,還能保障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有人有機能“隨叫隨到”,這代價和成本就連美軍都無法承受。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些外國軍機上印著飛行員的名字、軍銜甚至是綽號,例如上圖的戰機上就印著

M.E.LULEY

上尉的名字,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家飛機就是LULEY上尉的指定飛機,也不是說只有他可以飛這架飛機,有可能照片裡機艙裡坐著的就不是LULEY本人。以美國海航為例,為了增加飛行員的榮譽感,認同感,每一個受訓合格的飛行員都有可能獲得將名字印在飛機上的機會。其他的軍種可能略有不同,也有的是你駕駛這架戰機取得了重要戰績或者成就,也可能將你名字印在飛機上。

上面這架“超級大黃蜂”戰機上不僅標記著許多戰績記錄,機艙蓋下還印著一面敘利亞國旗和LCDR

M.Q.Tremel

,這個東西就是記載了Tremel少校(LCDR)在敘利亞取得了超級大黃蜂的重要戰績,擊落了一架蘇-22戰機。

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榮譽而已,不是寫上你的名字,就是你的飛機了,這位Tremel少校可以飛其他戰機,其他飛行員也可以飛這架飛機。所以最終決定你飛哪架飛機或者這架飛機由誰來飛,是由人機狀態和作戰任務決定的,比如你這個飛行中隊中這次升空輪到你飛,安排到哪架狀況良好的飛機就飛哪架飛機。

那有人該說了,萬一飛行員太多,不夠那麼多飛機來印名字怎麼辦?朋友,可能你多慮了,飛行員可不是大白菜,雖然一般一個飛行中隊,飛行員肯定比飛機多,但是前面我也說了一般人機比例都是1.5:1,而飛機駕駛艙兩面都可以印名字,就算是達到人機比2:1也夠印了。況且又不是所有國家都允許往上印飛行員名字的,我們這裡只是拿美國舉例而已。

最後再舉個例子,現代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中,一個標準的戰鬥攻擊機中隊的配置是12架戰機,18名飛行員,人機比依然是1.5:1。而具體誰飛哪架飛機,就要看任務指派了,任務指定誰執行這次任務,而狀態良好的戰機有哪些可以飛,然後根據任務流程和條例開上能飛的戰機去戰鬥就是了。


裝備空間


戰鬥機是一個非常昂貴的的武器系統,世界上能夠建造戰鬥機的國家並不是很多,因此大部分國家的戰鬥機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對於購買量不多的國家來說,使用的成本就是一個非常需要考慮的問題。


戰鬥機如何分配使用是根據體系和國家來決定的。比如財大氣粗的美國就是採取戰鬥機和飛行員匹配的模式。也就說每架戰鬥機都有對應的飛行員的進行操作。戰鬥機不是全天都在操作,當天的任務結束之後就會返回機庫。

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沒有這麼多資金可以讓戰鬥機閒置在那裡了,所以每架戰鬥機會有不同的人來進行駕駛。而飛行任務會根據人來進行安排,哪一位飛行員上哪架飛機並不是固定的。



具體操作的時候就可以包括美國這樣的國家有時候戰鬥機和人都不一定會做到匹配,這是因為戰鬥只有出動率的問題,如果出現故障的話,就有可能會進行調配。


美軍裝備的戰鬥機會在座艙部位寫上飛行員的名字,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戰鬥機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


航空視界


有好多人可能會認為飛行員都有自己固定的飛機,因為他們看到美國戰鬥機座艙蓋下沿都噴印有飛行員的名字,有的戰鬥機甚至還印有飛行員的軍銜、甚至綽號職位等。

其實這純屬誤解,大家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的事情,戰鬥機又不是私人飛機,怎麼可能只讓一個人飛行。如果真打起仗來,飛機損耗非常大,而飛行員除了自己的飛機一概不飛,能滿足實戰化需要嗎?就是在訓練中,如果飛行員因為身體原因請了一年的假,那他的飛機就閒置一年?還有,飛機需要經常維護,如果一名飛行員的飛機進了維修間進行大修,那麼整個大修期間,他的飛行員都不飛了?同時還能照發工資,這樣的好事去哪找去?

即使向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飛行員的數量也會超過戰鬥機的數量。美軍在配備戰鬥機時,都會根據飛機的數量配置相應的飛行員數量,而這個數量肯定是要超過戰鬥機的數量。美國之所以採取在戰鬥機上印名字的方式,是為了提升飛行員的榮譽感,同時也為了讓飛行員更加愛惜自己的戰機。

在美國,基本上每個飛行員都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印在飛機上,那麼問題來了,飛行員數量多於戰鬥機的數量,又是怎麼保證每個飛行員都能在飛機上印有自己的名字?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每架飛機都有兩側,在兩側分別印上名字不就行了。這就意味著一架飛機可能在左側印著小紅的名字,在右側印著小明的名字。

在我國,更不可能出現一人一機的情況。我國要求飛機的數量和飛行員的數目,必須有個“合理”、“合乎要求”的比率,一般而言,一架飛機配備2到3名飛行員是最合適的,如果一架飛機配備少於2名飛機員,就是比率不足,多於3名飛行員則比率偏高。但實際上一架飛機配有多少名飛行員還要受飛機可用率的影響,在實際飛行中,飛機的可用率不可能是100%,因為機械故障和維修保養等原因,飛機的可用率有80%就算不錯了,而在那些飛老舊機型的飛行中隊,甚至可能出現50%的可用率,可以想想在這種中隊中,怎麼可能出現一人一機的場景。

以上還是殲擊機中隊的人機配置,如果是在運輸機中隊,你可以想想一下,一架飛機可能給你配十幾名飛行員,就更不可能出現一個飛行員飛一架運輸機的情況。

結論:飛行員駕駛的戰機是綜合考慮飛機的數量、飛行員的數量和飛機的性能,合理在飛行員之間分配,並不是簡單的一人一機。


大國縱橫


有好多人可能會認為飛行員都有自己固定的戰機,這是錯誤的觀念。估計很多是被戰鬥機座艙蓋下沿都噴印有飛行員的名字,甚至還印有飛行員的軍銜、甚至綽號職位等(如美國)。其實這純屬誤解,最簡單的理由就是,戰鬥機又不是私人飛機,怎麼可能只讓一個人駕駛,如果戰爭真的打起來了,飛機損耗將非常大,而飛行員除了自己的飛機一概不飛,這能打贏戰爭嗎?

美國做為軍事強國,也是飛行員的數量超過戰鬥機的數量。美軍在配備戰鬥機時,都會根據飛機的數量配置相應的飛行員數量,而這個數量肯定是要超過戰鬥機的數量。美國之所以採取在戰鬥機上印名字的方式,是為了提升飛行員的榮譽感,同時也為了讓飛行員更加愛惜自己的戰機而已。


在我國,除了個別飛行員有專屬戰機外,大部分都要執行輪換制,這樣的方法就是讓飛行員在平時大家都能駕機飛行,熟悉飛機的性能,到了戰時加大生產強度再製造更多的飛機。從運營上來看其實是節約成本的一個好辦法。我國要求飛機的數量和飛行員的數目,必須有個“合理,合規”的比率要求,一般而言,一架飛機配備2到3名飛行員是最合適的,如果一架飛機配備少於2名飛機員,就是比率不足,多於3名飛行員則比率偏高。所以飛行員駕駛的戰機是綜合考慮飛機和飛行員的數量以及飛機的性能合理分配,並不是簡單的一人一機。


老兵說軍事


從機務方面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民航班機和軍用飛機都有共同的保障要求:維修、維護保養的終極目標就是讓飛機‘恢復出廠設置’,使其飛行性能、艙內設備、裝置、線路、油路、甚至輪胎氣壓都嚴格的保持在出廠狀態,以保證任何飛行員都隨時能飛(無需熟悉飛行性能,因為只要是同一機型其飛行包線就完全一致),同時也便於轉場後別的地勤機務人員維護保養操作(主要是民航班機,軍用飛機通常是固定機務組維護保養)。

民航班機執飛飛行員(機組)飛哪一個航班、飛哪一架飛機都是隨機的,甚至正副機長和實習飛行員都不是固定班組。空乘也是。

軍用飛機,根據訓練(作戰)計劃,由指定機務組提供所需數量的飛機(每一個機務組都負責數量不等的飛機,這個飛機是按照編號直接配置且專屬某一機務組的)。如:雙機起降訓練,就準備三架(兩架飛行,一架備用),兩架返航後到維護區,在維護的同時更換飛行員進行訓練。

從戰功記錄方面來回答。

如在作戰中取得戰績,飛行員立功表彰並將其戰績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該次作戰所駕駛的戰機以機身塗刷擊落(或者轟炸)標識來記錄該戰機的歷史戰績,同時該機所屬機務組立功表彰。

如:雙機編隊執行攔截任務,長機擊落敵機一架。立功人員如下:長機飛行員、僚機飛行員、機務組(集體功)、長機所駕戰機。

所以,和電影不同。👉戰機飛行員是隨機登機的。👉戰機機身上的戰績標識是屬於戰機的,是由很多飛行員共同完成的。👉至於有提到說外軍戰機有名字、軍銜圖標,很可能是機務組某人的,畢竟戰機和機務組才是一生一世的。也可能是飛過這架戰機的王牌飛行員的,相當於找明星簽名吧。👉二戰中也一樣,專屬戰機被擊落了、出故障了、換新機了,飛行員就不飛了麼?


用戶10877522407


這飛行員駕駛由架飛機,一般是固定的,現代戰機越來越昂貴,不能可能給所有的飛行員一人一架的編制,飛行員的編制往往比飛機要多,只是相對固定方式來使用,而不是說固定,個人的專屬,這個現象已經越平越少了。

在早期的時候確實是每個飛行員都可以擁有一架自己的飛機啊,固定式的分配方式,但是這種情況隨著飛機價格的上升而變得很少,現在的基本上都是相對固定使用,現代飛行員的編制往往比飛機更多,尤其像航母飛行員,他們可能兩架飛機就可能分到三個飛行員,保持可以缺飛機,但是不會出現缺飛行員的現象。


麥田軍事觀察


我是雪松 :戰鬥機分類不同,駕駛方式區別也很大,殲擊機一般是固定專人駕駛的 。轟炸機運輸機是由最少兩個人為組的,還有偵查機每組人數更多了 ,現在有GPS導航可以不用領航員了 。轟炸機遠程執飛不會輕易打開雷達導航還需要導航員的,因為軍用飛機一般不開雷達,擔心雷達數據被地面或敵方破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