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常州小升初,「搖號」新規下,民辦學校還值得選嗎?

  • 以前孩子的升學路線
  • 幼兒園☛公辦小學☛公辦初中☛公辦高中
  • 現在孩子的升學路線
  • ① 幼兒園☛民辦小學☛民辦初中☛公辦高中
  • ② 幼兒園☛公辦小學☛民辦初中☛公辦高中
  • ③ 幼兒園☛公辦小學☛公辦初中☛公辦高中

早在19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免試入學

去年小升初,民辦學校的各種擇校考試被叫停,教育相關部門強調不允許民辦學校通過考試“圈地搶生源”,最後民辦學校以孩子的成績單及體現綜合素質的證書作為錄取依據。

11月中旬,江蘇省教育廳表示,明年秋季開始,將要求民辦、公辦學校全面實行同步招生;民辦學校在招生中不得進行書面考試和麵談;不能以各種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證書作為前置條件;從明年起,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如果超過核定招生計劃人數,將100%電腦搖號進行錄取。

緊接著,杭州也確定明年初中實行

公民同招,超過招生計劃的,100%電腦派位,不會給民辦初中自主招生留一個名額。

招生時間和招生形式受限、享受不了分配名額的中考政策福利、搖號又勢在必行;今時今日,民辦校還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其實不管是否實行搖號政策,從客觀角度來講,“民辦學校優於公辦學校“的邏輯依然在的。

| 民辦依然在「挑生源」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民辦校優於公辦校”存在於大部分家長的認知中,而且短時間內,這樣的認知依然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哪些家長會選擇民辦搖號呢?

首先,整天抨擊雞血的家長不會去搖號,整天要減負的家長不會去搖號,整天吐槽作業多的家長不會去搖號,不關注升學學習的家長也不會去搖號。

其次,對於學區不理想,成績不夠拔尖,想通過三年初中學習,具備衝擊優質高中實力或者培養適應未來優質高中的學習能力的孩子,

民辦校還是優選。有這樣“讀書改變命運”並且認同學校的教學理念意識的家長,一般會全力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而且敢於選擇民辦校搖號的家長,要麼是學習成績不錯學區不理想,要麼就是成績優秀一定要讀民辦,經過這樣一層篩選,其實進入民辦校的生源相對來說還是優於公辦學校的,再有強大的師資和管理加冕,所以,民辦校優勢依然在。

但公辦校劃區招生,生源參差不齊,或是懶惰,或是家長沒有督促,或是真的學不進去。那麼公辦校在教學上就要用上更多的時間,抓習慣、抓基礎、抓家長配合。孩子水平參差不齊、習慣千差萬別,老師上課很鬱悶:講深點,大多數人聽不懂,講淺點,又出不了成績。

地鐵開通後,民辦校生源範圍擴大,更靈活。常州地鐵開通後,常外、正衡等幾所熱點民辦校都臨近地鐵站,上學“距離”大大縮短,民辦校生源的範圍更廣,較之以前更靈活,更直接點說,熱門民辦校仍可能彙集大量優質的生源。所以也基本可以確定,最熱門的公辦校生源,也遠遠達不到熱門民辦校的生源質量。所以,民辦校依然在“挑”生源。

| 民辦校靠「實力」上位

其實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民辦校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內在的行之有效地教師選拔、培養和淘汰機制,所以能夠更高效地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教學管理;其外在體現就是,教育方向明確,加工能力強,學生整體成績強。如今,這些師資和管理優勢短時間內依然在。

哪怕忽略師資和管理因素,但從教學質量上來說,普通的公辦學校也很難和民辦相提並論

首先是上課效率,因為明確不準分班,公辦一個班級的學生基礎相差極大,老師只能按照中等生來設置教學進度和難度。其次作業量有明顯的硬性要求,無論是數量還是難度稍稍超綱,立馬就有家長會投訴,學校老師戰戰兢兢,絕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民辦校在教學內容上有較大的自主權。家長們的無條件配合,就算超綱你也很難定義。民辦更加重視成績,貼閤家長“望子優秀”的心理,要求學生必須跟上學校的節奏!跟不上?老師不勸退,學生自己都會覺得壓力大,待不住。

長時間下來,公辦的不超綱,民辦日復一日在知識點上不斷深挖,導致了小升初、初升高連續下來會出現一種情況,公辦娃正常一日三餐和一個練了八、九年的每天加精細營養餐、頓頓補充蛋白質的熟練工打擂臺,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小升初沒有了考試,但初升高的自招五顆星的難度係數還是讓學生壓力倍增。雖然倡導要減負、民辦搖號,但是中考近50%的淘汰率並沒有變。

中考將近一半的淘汰率,讓家長們對小升初的選擇更加糾結和慎重,進了熱門民辦,意味著可以更大概率進重點高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非要進民辦的理由,等於花錢給孩子買個學習環境。

公辦再好,也得按進度教學,和民辦比沒有學習優勢,公辦再有特色,也好不過那些優秀民辦(特別是初中)。

不允許掐尖,稀釋名校的優質生源,也會促進更多的學校思考、改革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把優秀的資源,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而是想辦法提高教育的總體質量水平,實現教育均衡。但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這道理不只是學校懂,家長同樣懂。

| 民辦校更「靈活」

公辦校相對民辦來講,不太會面臨招生甚至是生存的壓力。然而民辦如果不以成績展示自身實力,能不能招到學生都是個問題,所以民辦校會想著法子提高孩子成績。

¿ 那麼民辦有哪些可操作空間呢?

▶民辦校可以勸退、插班、補錄

雖然搖號看起來似乎給了民辦校“窩心一刀”,但民辦校也未必就對此全無辦法。民辦校如果採取勸退、插班、特招,或是在校內劃分“重點班”等辦法,其實依然可以對生源有所把控。而插班考一直是合理合規的存在,通過插班考錄取是個可靠吸納優質生源的方式。而且民辦校插班的孩子都極其優秀,基本都是公辦校優等生考進來的。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招生300人,畢業350的存在。學校還是那個學校。永遠不要低估民辦校對於優質生源的渴求。

疫情下的常州小升初,「搖號」新規下,民辦學校還值得選嗎?

▶ 民辦校可以漲學費

民辦學校還可以通過漲學費的方式,減少報名人數,降低搖號的可能性。2019年中天、前黃、湖實驗的一學期學費都由原本的8000元漲到了11500元、11000元,上漲了50%,還真不是一筆小數目。再聯想到18年常外、正衡、北師大也漲過一次,很多家長都擔心:“2020年民辦費用會不會再漲一次?”

疫情下的常州小升初,「搖號」新規下,民辦學校還值得選嗎?

縱觀現在的形勢,2020年的搖號基本上是勢在必行了,民辦校的第二批錄取名單不能再通過“溝通”確定,又要少收一筆ZX費。那少掉的這筆錢要從哪裡拿回來呢?

所以......

雖然上公辦校比民辦校差不多能省下72000元左右。假如2020年漲學費,保守估計三年學費直逼100000元。但是耐不住民辦校各方面的條件都優於公辦校,十萬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長遠來看,也不失為優選。

▶ 分層教學:分班、走班、特色班、提高班

民辦校的教學方式也非常靈活,分班教學,走班,補差,提高,什麼方式都有。只要對提升學生成績有用,都會去嘗試。

當然,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的差別還不是很明顯,而公辦初中和民辦初中相比,就一個天一個地了。民辦初中,為了提高成績更是煞費苦心。比如下午正常上完課後開始走班。所有同學分為三個部分,競賽班主攻競賽;提高班主攻自招;一般學生參加成功班,把基礎補紮實,走向成功。

正是民辦對於升學率的渴望,對於家長的責任,會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提高成績上,管理更加嚴格、精細、量化。

▶ 頂級民辦有“爹”,自招優勢明顯

新中考政策,雖然看起來自招名額對民辦初中損失很大,親爹給的兒子的機會減少了,但新政並沒有明確規定重點高中一定按照最高比例分配,在實行起來總會有一點點彈性。基本上頂級民辦中學,要不就是某個頂級重點高中的嫡系初中,要不就是和這類的頂級高中有協議,在自招中總是佔優勢的。對於目標清北復交的家長,自招是必須要重視的渠道。

總之在搖號政策下,民辦不會坐以待斃,肯定會想方設法加強服務提升家長好感,升學率會盡量保持住,或者不讓升學率下滑那麼快。畢竟學費那麼貴,要讓家長覺得花錢讀民辦還是值得的。

好的學校有好的氛圍,有強大的師資有同伴的影響,這些是客觀存在的優勢。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名校,家庭和孩子能不能承擔殘酷的競爭壓力是一說,路徑選擇是另一說,柯柯老師在這裡還是建議家長理性思考,理性升學。

| 供小於求,粥少僧多

說到擇校,很多父母都是想著法的讓孩子進重點,因為這些學校的辦學成績好。孩子進去以後更大的概率可以考進重點高中。每年常州市區約有20000+的小學畢業生、武進也有10000+的小學畢業生;而根據2019年常州8所民辦初中的招生數量總計3785,算上人數浮動也不過600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選擇私立擇校,常武兩地也僅僅有20%的學生可以進入心儀學校,而剩下的生源則要被分流到各自的施教區初中。雖然並不像高考那樣過獨木橋,但小升初以其獨特的升學方式,也造就了不亞於中、高考的升學難度。

| 連接初升高

當下,升學競賽的起跑線被不斷前移,普通高中與重點高中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而“省一北奔”、“前武橫”作為常州最知名的幾所重點高中,每年的分配名額也是無數學子關注的對象!

疫情下的常州小升初,「搖號」新規下,民辦學校還值得選嗎?

➤ 什麼是中考分配生?

根據教育局規定,每年會將熱點高中招生名額扣除掉特殊類型(藝術、體育特長生等)的招生後,剩餘計劃的70%分配到各初中校,餘下的30%名額按照市招辦劃定的分數線錄取。

➤ 享受分配生須達到的條件

•具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同一學校連續三年學籍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可享受名額分配

•往屆生以及常州市區回考生不能享受名額分配

•考生考試總分達到有關學校統招錄取分數線30分之內方可有機會享受名額分配

➤ 常州哪些學校有分配生?

市區參加分配的學校有:省常中、市一中、北郊高中、奔牛高中

武進區參加分配的學校有:省前中、省武高、省橫中

➤ 分配生是怎麼分配的?

據初中校中考人數所佔全市中考人數的比例,對這70%的人數進行統一分配

民辦校,生源齊整、師資強,幾乎包攬了自主招生、統考剩餘30%劃分分數錄取名額裡的50%以上優質高中的席位,競爭實力讓人側目。

| 未來民辦校會是誰的菜

2019年升學政策收緊,公民同招等政策實施,搖號勢在必行,不過,這顯然不是隻針對民辦校。但是從近期的局勢看,民辦校自主招生權限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縛。

假設常州民辦校試行“搖號入學“的話,大概率會在“登記入學”環節加入民辦校。如果採取這種方式,我們針對幾個熱點問題來進行一下比較。

疫情下的常州小升初,「搖號」新規下,民辦學校還值得選嗎?

招生方式的調整,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家長選擇的機會少了

登記入學一旦被錄取,孩子的學籍就會被鎖定,這意味著孩子的XSC就結束了,接下來即使有孩子心儀學校的機會也無法被錄取。

原來民辦校開放日,各種活動營,只要規劃好時間不撞車,孩子們是可以參加所有學校活動、獲取拿回offer的機會。而現在登記入學的話,最多隻能填三個志願,而且只有第一志願有搖上的可能性。

原來可以普遍嘗試,有些優秀的孩子甚至可以拿到3、4個offer。只要沒交費、哪怕交了費只要是沒交卡,都是可以進行選擇的。但如果登記入學搖上了就必須去,沒有任何餘地。

選擇的機會少了,升學的機會也少了,學費卻還在,中考的競爭壓力也越來愈大。那麼,安心等搖號,轉戰普通公辦校拼分配名額,對於那些錯過了升學良機的牛娃或者雞娃,會不會也是一條出路呢?當然是的,排名靠前但夠不著市重點的孩子家長,有不少也確實會這麼做。柯柯老師想說的是,這樣一來就提升了公辦校分配名額的比拼難度,其慘烈程度也許不亞於在民辦校比拼統招;不同之處在於,在公辦校拼分配名額,孩子的同窗和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氛圍不好預測。初中孩子正值青春期,有從眾心理,指望他們“出淤泥而不染”,實在太難了。

綜上所述,不管出於何種考慮,可以預見的是,相比起以前,民辦校生源可能會有所下降。那些曾經把民辦校當目標校的孩子,依然會是民辦校的主體生源。不過,現在選擇民辦校的,也是完全認同學校教育理念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