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孩子交到了學校,有的學校老師卻要求家長請家教給孩子補課,這是什麼邏輯呢?

為了孩子我們回家吧


這是什麼邏輯呢?這是幫助你家孩子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成長,在面對更大的競爭時贏了其他人的邏輯。

說實話,我覺得你這問題問出來就挺可悲的,我替你可悲,替你家孩子可悲。為什麼呢?這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你這種想法的人,你的這種想法適合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家長就會給老師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認打認罰怎麼著都行!然後就啥都不管了,讓孩子自生自滅,只要活著就行。這應該就是你的想法了!

現在大家都這麼重視教育了,你居然還想著讓老師一人之力把你家孩子送進大學是嗎?老師一般面對著的都是好幾十個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每天只有那麼幾節課,而且還是所有學科,分配到單獨一個老師,最多也就兩節吧,難道你認為這麼點時間的學習,你家孩子就能超過其他孩子嗎?別人都報著課外班,憑什麼你家孩子就比別人學習好呢?當然,如果你覺得無所謂,我家孩子不上大學,混過去就得了,那就隨你高興了,你想怎麼著都行。

教育是一個合力的事業,培養孩子我們要當事業來做,需要家庭氛圍,家長,老師,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同學的影響等等吧,哪一個成了短板,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成績的,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投資,不要把教育當成消費,因為我們付出了一定的耐心,時間,金錢,不出意外會得到一個優秀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家庭和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教育孩子當做老師的事,因為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同樣是在一起的上課的孩子,成績會有區別呢?區別還挺大呢?難道你沒想過這個問題嗎?


左手指揮老師


老師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現實不斷逼我裹挾!狂人般的吶喊“去補一下吧!”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當代老師,但凡有責任心和教育情懷,他們的壓力都實在太大。這裡是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Maple老師談教育”為您作答。

一個身邊老師的真實案例

陝西某省示範重點中學裡有一位我認識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剛畢業就來到這所學校。

她告訴我,她當1個班的班主任,2個班的英語課,每天面對100多個學生超負荷工作,心理壓力極大。從早上7點守著學生到晚上10點上完晚自習,她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學校裡。

只因“要為學生的成績和未來負責”。

為了學生的升學和未來,無時不刻都要面對優等生要拔尖,中等生要越過A優線,後進生要認真轉化,班上每個學生都是需要重點幫扶的對象。這樣的老師自然很受歡迎,但我們卻會無意識的選擇性忽視她們背後的超額付出和努力,我的這個教師朋友3年時間下來,一個小姑娘很快就憔悴成霜打的茄子一般,對象也談崩了好幾個,就因為常年擔負著成績壓力,教學壓力,管理壓力,家長和社會等等壓力。

“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每一個老師都期待著能關注和關心到每一個需要他的孩子。”

我們不得不認清現實

縱觀全國省市,優質教育資源都非常集中且極少數,這些學校一般都是教育局直屬單位,或市裡數一數二的私立校。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是所有家長和孩子擠破腦袋都非常想爭取,但很遺憾,名額非常有限,資源稀缺。一個班50多孩子,老師也很難在學校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成長負責。

學校教育類似於吃大鍋飯,在課程進度要求快和教材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必然有很多學生吃不飽,也有很多學生吃不下。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學校對老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成績又非常看重——這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學生擠進優質學校的關鍵,因此老師迫於無奈,抱著對孩子成長和未來負責的態度,也會選擇讓孩子補習。

在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前提下,獨生子女政策又滋生了很多新生代問題

社會性的教育恐懼和焦慮,都在不斷的被利用和販賣,所有的家庭都被綁在了教育的獨木橋上,孩子很辛苦,家長萬般無奈。

在高考分流的大社會背景下,數學和英語學科就突出了分層的厲害。

於是我們會容易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班級現象存在,但又讓我們似乎束手無策,乖乖就擒——班級分化出5%特優生,20%較優生,50%中等生和25%後進生。老師們苦口婆心,兢兢業業還殫精竭慮,現狀依然很慘烈,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稀少的地方。高考的排他性,加上獨生子女政策讓所有家庭都被迫綁在了殘酷的升學之路上——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所有家庭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變得輸不起,放不下。房地產不景氣的這幾年,教培市場成為大量熱錢注入的風口,不管是懂教育還是不懂教育的,都想分一杯羹,於是焦慮在商業操作下不斷被兜售。

“你不補習,我就培養你的競爭對手”

在如此風聲鶴唳中,老師們迫於無奈,學生們疲於奔命,家長們更是費盡心思。這就是學校老師為什麼選擇讓學生出去請家教補課的根本癥結——他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現實卻讓他們選擇不斷妥協。

針對老師讓孩子校外補課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做呢?

首先,不是所有名師的班課都能化腐朽為神奇,立竿見影般解決孩子難題。

社會機構的名師很多都是包裝出來的,所以家長不應該盲目跟風,隨大流,最適合孩子的一定是最關鍵的。山東濟寧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好幾萬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去新概念輔導學校,雖然事實是大多數孩子的結果並不好,但依然每年前仆後繼有很多孩子去參加。其實補課往往一對一最有效果,因為最有針對性。如果孩子在課外機構的大班課能提分,那麼,學校的班課課時更多更同步,為什麼孩子不能提分呢?反向思考,我們會若有所思。

其次,找準學習病症對症下“藥”,不是所有補習都應背上惡名。

個性化針對性學習在學校裡很難做到,優質有效的課外輔導恰恰是全日制教育最好的補充。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在於沒有方法學習和無效學習,面對孩子成績差,學習沒興趣,家長不應該只是採取延長學習時間、增加學習數量、亦或者病急亂投醫等手段,而應該是找準孩子的問題癥結的關鍵所在,給孩子對症下藥。否則損失金錢不重要,孩子學習時間浪費是成績競賽中最大且無法挽回的損失。(需要專業一對一免費諮詢診斷的家長,可以私信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Maple老師談教育》)

第三,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成績優秀最好的後盾。

夫妻恩愛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所有關注集中在孩子,給了孩子窒息的愛和負擔。很多孩子成績變差往往根源都是來自於家庭,最後彙集到了學校。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給孩子足夠的無條件支持和心理鼓勵,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和最優質的學習幫助。


Maple老師談教育


我身邊好多孩子都在補課,有時候我也會有想讓孩子去補課的想法,因為我緊張自己的孩子,怕她跟不上,然後跟老公各種商量再商量。(因為他是一個不補課論者。)最後小學六年沒補過一次課,到是在三年級暑假去上了10節公益古箏課。她的成績一直很穩,沒有什麼過大的偏課問題存在。她愛玩遊戲,遊戲齡有9年,我們為了她能收心,規定她每天15-20分鐘的遊戲時間,如果超出了,我們就抹去她接下來一個星期的遊戲時間,所以她非常的遵守我們的口頭承諾。女兒就在家門口讀書,所以我們每星期會給她可任意支配的零花錢(4年級5元,5年級10元,6年級15元)她基本拿這錢買什麼棒冰呀、辣條呀、水筆呀、橡皮擦呀……有時候還有早餐。馬上就要畢業了,小學的畢業意味著真正告別無憂無慮的求知生活了。即將迎來繁重的初中高中,作為媽媽,我能做的就是陪伴陪伴還是陪伴。


楊曉曉6456


首先非常感謝我孩子的初三以及高中老師。

當時我覺得,孩子功課吃力,問過孩子初三老師要不要去找家教補課,記得老師說:如果孩子能及時 保質保量 認真 準確無誤,完成老師留的各科作業,就可以。家長如果有能力輔導或是孩子自己可以用心,就不需要補課。

我家孩子選擇了 自己做題,看教輔書,不會的問題及時主動請教老師。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高考,高中的各科王后雄教材全解,被他翻了無數遍,各種版本小題狂做基礎百題做了數套還有歷年高考試卷。。。

所以個人認為,老師建議沒有錯,他完全可以保持沉默,對於一個班,老師有幾十個學生。對於家長,你最多也不過3個娃娃,很多隻有一個。

別人的建議,不管什麼目的,聽聽就好。

最後的決定,取決於自己。

我見過沒補課考600多的,也見過補課考600多的。。。


內蒙小米牛肉乾


我教英語的。學生想學好就必須背單詞,多讀,多聽。作業是留下去了。認真執行的孩子完全跟的上。就是有些孩子就是不背,一個字懶!上課又不聽。三年級還好,越往上他越聽不懂。到了5年級完全就是看外星文,連26個英語字母都寫不對,啥也不會。我一般都會讓家長給孩子報個班啥的,因為上了初中影響會很大。家長會給我打電話,問我報哪個輔導班。我建議多聽聽,看哪個孩子更願意上。甚至有平時考100分的家長問我需要給孩子報班嗎?我就說,想提高可以。但我覺得沒必要。看家庭條件吧。有時我也推薦家長買個點讀機,幫助孩子閱讀。家長會問我買什麼牌子的,我就建議買個能升級,到了高中也能用的,畢竟也不便宜。哎!不理解的家長還以為我又是開輔導班又是賣點讀機呢。


Apple400


你這是什麼邏輯?怪不得自已孩子已經差到了如此地步!不通人事!估計你也教育不出什麼優秀的孩子。你把孩子放學校,你就什麼也不管了?就想你孩子一定有好成績了?無論什麼比賽都有個一二三,就跟學習一樣,同一個老師教,有學的好的,有學的差的,你孩子差,這是老師的原因嗎?為什麼人有成績好的呢?不反思自已,不責備自已的孩子,老師建議你課外時間給孩子補補課,是對你孩子負責,是關心你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你孩子成績能上去,因為社會要求,老師不能補課,所以才給你想為法讓你找人補,你倒好,不領情,還在這瞎說。你就盼著老師給你孩開小灶,你好不花錢!讓你為你自己孩子花點錢,投點資,你就這德性,你對自己孩子都如此自私,別人憑什麼為你無私的付出呢?你孩子註定不會優秀,先學會做人吧,不懂感恩,走到哪裡都不行


走的太快靈魂跟不上了


家長的素質決定孩子的高度。

對小學就開始報班補課,很多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成績門門都優秀甚至100分,報班的孩子很多不如自己的孩子,就認為小學不需要報班。這是很無知的看法。最需要報班的就是小學階段。初中高中反而不需要報班了。

首先要知道小學為什麼報班。主要是小升初擇校的需要和趁小學時間寬鬆抓緊擴充知識的需要。

先要知道小升初擇校有多重要。可以說小升初定高考成績。以北京考清北為例介紹一下。

北京考清北相對外省比例算高的吧?北京共16個區縣大約380所高中。高中水平差距極大,90%以上考取清北的學生集中在海淀和西城區的十幾所名校,比如人大附、十一、師大二附等。其餘360所高中,佔據90%學生總數,卻一共考不上幾個清北。可以說高中必須進入那十幾所名校才有機會考清北。

問題來了,初中在普通中學學習,拼中考進入那十幾所名高中,是不是就有機會考清北了呢?其實依然沒有機會。

這就談到小升初擇校了。那十幾所名高中考取清北的學生幾乎全部是小升初擇校招來的學生。招來的學生已經是幾百裡挑一了,再擇優成立實驗班,無需中考,直升本校高中。比較出名的是十一學校的2-4制實驗班,初中2年高中4年,還有人大附的早培班。這些學生初一開始就最優質的師資配置,不用為中考分心刷題費時間,目標直指高考。這些學生碾壓從普通中學中考升入本校高中的學生,是考取清北的絕對主力。海淀有校額到校指標,一所150名初三學生的排名最後的濫校,可能就有6個人大附高中的升學指標和20-30個其他六小強的指標及區重點指標。不過這些學生進了名校高中只有被踩在腳底下的份,沒有一個能翻身的。

從以上介紹瞭解到了小升初擇校的重要性沒?那麼想小升初被名校初中錄取,只靠小學的門門100分,最多有市區三好,有機會沒?基本0機會。名校初中招400-700個學生,一般有2-3萬甚至更多學生報名。學校審核簡歷挑選幾千個給考試或面試機會。挑選簡歷的依據主要看奧數杯賽證書和英語的pet等證書。沒有幾個證書,簡歷直接就進垃圾桶了。

我想問,小學沒有長期持續報班的孩子,僅靠學校裡學的那點知識,可能考取證書嗎?那有機會擇校被名校初中錄取嗎?

小學時間是最寬鬆的。報班學習奧數和考英語證書,會極大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極大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小學學過奧數,對初高中再學數學絕對幫助很大。北京的小學生英語中考可以滿分,高考可以高分的絕對是不小的比例。他們初中高中英語即使不學也足夠考清北了。其實語文小學報班,掌握了高中要求的文學常識、古詩詞、文言文,提升了寫作水平,高中語文學習會更輕鬆。

海淀黃莊瘋狂報班全國出名吧?想想家長都是什麼層次的,高學歷精英居多吧,本身就清北畢業的大把抓。人家的孩子基因本來就好,再不惜巨資報班學習,孩子素質會不會很高?海淀黃莊的家長一般攢班,哪個家長認識名師,就聯繫熟悉的家長,湊幾個孩子一起上課。我知道的一個英語班,最小的二年級,定的目標是做中考題,100分算優秀,99分及格,98分不及格。那個二年級的學生考pet作文,好像滿分170,他得了168分。

我就想知道,那些看著自己孩子學校期末考試100分就覺得孩子不報班成績也優秀的家長,把孩子送教育機構比一比,秒成渣。教育機構的孩子根本不把校內的100分當回事。

我明白小學報班的道理也晚了。孩子三年級前全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全是三科100分。我的孩子直到四年級下才開始不停的學奧數。孩子在石景山區某小學,剛完成了小升初擇校。全校160名學生,僅我孩子一個跨區考入了海淀的知名民辦初中。如果孩子早報班幾年,可能就進六小強了。


專罵黑師人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有了急切的望子成龍的心理。許多家長對孩子不再滿足學校的教育,盲目地讓孩子學這學那,“家教”一時成風。孩子是家長掏錢送進學校的,就連有些當教師的也想趕上請家教的潮流,竟然讓家長請起家教,這不得不叫人噓嘆!教師,你“邏輯”也有點偏頗和荒謬了吧!


教師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這也源於教師這一職業的一個特點

做為教師在從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注重學生的成績問題,這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基本的要求。雖然說現在提倡的是素質教育,但是學業分數還是沒有被擱淺,還可以分數定乾坤。也就是說,如果老師對學生的成績都不關注的話,恐怕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更關注孩子的真實成績了。這樣不可避免地是孩子成績不理想了,有些教師或多或少責怪家長配合不力,學生不努力。為了破解學生成績“不好”的難題,有的教師提出讓家長為孩子請家教也就是理由,更是順理成章的事。反正請家教的錢是家長掏,即使孩子成績還“不好”,也有個推卸責任的由頭。


從這一點來說,似乎將責任也有了一種明確的劃分。似乎也認為孩子在學校裡面,一切都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學生出校門,教育、學習都是家庭性質的。孩子學習成績問題,即使沒有得到老師暗示需要提升,中考、高考不信那個家長不去配合。

家教的執行人還是教師,是否也有利益的“滲透”

做家教的,必須是有這方面的專業特長,人家是交了費的,按課時計算,價格也不低。如果交錢了,你也施教了,沒有助力成績也是說不過去的。現在,在校教師嚴禁補課,開輔導班,也確實杜絕和防止了“課內不教課外補”的亂象,更提升了教師在家長和社會的公眾形象。但是做家教的“人才資源”還不就是離退休的教師,也不乏有在崗的教師。做家教不同於“辦班”,有點“地下”的意思,大都是在週末或假期,“隱蔽”性強;再說了家教也不是人人都請得起的。要有殷實的經濟力量做堅強的後盾。別人才不去管呢,請了,是你有錢。


不能不是人大膽猜測,有些讓家長為孩子請家教的老師,能不“舉薦”做得了家教的老師。而這些家教老師,或許就是他的同事,親戚或朋友,誰敢否認就沒有利益在作祟?

其實,大多數的家長也不是給孩子請家教的情願者,執行者,更多人對孩子請家長是基於孩子的學習狀況和為孩子的未來考慮,也不能不說有來自於老師為提高孩子成績的壓力。如果孩子學習不好,請了家教也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孩子很容易產生依賴情緒,不會讓孩子學會獨立。再說了,孩子成績不好,他們不僅僅需要家教,還需要父母的支持、理解和安慰,更需要老師的耐心。做老師的反而鼓勵家長請家教是錯誤的,家長完全可以拒絕。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首先,你不是把孩子“交到”了學校,孩子還是您的孩子,只是在學校享受他的受教育權。學校的老師但凡負責,都會傾其所有把知識傳授給孩子,也會盡他所能去引導孩子做一個品行端正、心理健康的孩子。但是老師並非萬能,再加上各方面約束,很多事情,老師盡力了,不代表就一定會有一個理想的結果。

您應該是一位家長吧?希望您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分裂的,不單單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更要看孩子本身的資質和學習意願,還有家長的督導、配合。

如果你真正關心孩子,關心他長遠的發展,請抽出時間閱讀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書會告訴你,孩子的發展是受到內動力和外動力的影響的。孩子本身要肯學,想學,效果才可以加成。為了讓孩子肯學、想學,我們要為他創造有良好影響的環境,老師循循善誘,儘量採取有趣的教學方法,在班上實行有效的獎勵機制,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勤奮、負責的榜樣,而不是負能量滿滿、整天離不開手機。

總之,記住,孩子永遠是你的孩子,但萬分無奈的是,就算老師掏心掏肺地對待每一個他教的孩子,學生不一定永遠是老師的學生。

希望今天說的這些對你有所幫助。


弘毅在線微課堂


老王觀點:老師要求家長給孩子請家教補課,一定是因為孩子學習上出現了狀況,這是老師在對你家的孩子表示關心,邏輯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難道你是希望老師發現了狀況不跟家長溝通嗎?


學校不是託管,老師也不是傭人

當前,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事情當然是由老師來完成,家長可以完全不聞不問,當甩手家長,孩子的一切不良行為,都是老師帶出來的。

這類家長會覺得:

  • 學習不好是老師沒教好

  • 習慣不好是老師沒培養

  • 性格不好是老師沒開導

  • 字寫不好是老師沒教孩子練

  • 孩子回家不吃飯是老師在學校沒管理好

總之,孩子沒有成為優秀的人才,都是老師的錯。但是,如果孩子稍微取得一點成績,這些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孩子本來就聰明,也許換個老師會更加優秀。

我想問問: 這是什麼邏輯?

真拿老師當傭人嗎?

為什麼老師會要求家長給孩子請家教

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多年,一般來講,需要補課請家教的孩子通常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孩子成績已經很好,但是需要更進一步,拉開與同學之間的差距

這類孩子,一般是自己主動想要提升。

去年我就遇到過兩個,都是初三的學生。

第一個是女生,主動打電話過來,諮詢物理補習的相關情況。從對話中了觸到,這位女生平時成績很不錯,物理通常在65分左右(總分70),想要提升到68到69。

第二個是男生,是家長直接找過來的,說孩子想要在假期補課,我讓家長打電話詢問學生的情況,開著免提,學生說:語文一般都是110左右(120),應該不用補,數學難一點就是108左右,簡單一點接近120(120)......根據這位學生的描述,可以發現他的成績已經非常理想了,我就叫家長問問為啥還想要補課,孩子說:別人都在補,我不想天天在家裡玩,太浪費時間了。

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十分了解,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點在哪裡。

二、孩子偏科

這是最常見的因素,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孩子因為某些已知或者未知的原因,導致偏科,跟著老師的進度已經徹底落後,家長孩子都著急補課,想要把弱的科目彌補上來。

曾經收到過一個學生,數學通常都在115以上,120次數也不少,數學理解能力相當不錯,但是英語通常只有20分左右,理由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英語課完全聽不進去。其實數學理解能力強的人,腦袋是比較好使的,不可能說記憶力不行。一定是因為心理受到過創傷,才導致他對英語如此深惡痛絕。

三、小部分知識點沒掌握

有些學生學習比較刻苦,但是理解能力一般,遇到稍微有些複雜的知識點,理解起來就有難度,比別人慢。也許同學已經做完習題了,自己還在理解老師的例題。

四、落下課程

因為病假、參賽等各種原因,導致孩子課程沒有跟上,自學比較吃力,會選擇補課。

現行教育制度,似乎極度不鼓勵小學初中階段的留級,所以,因為一些特殊事情、生病或者參賽等原因,學生會有較長時間不能到校學習,課程自然就會落下一大截,迴歸學校後,學校的進度已經走了很遠,如果不補課,就會導致啥也聽不懂。

五、成績較差

前四種情況,孩子幾乎都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第五種情況的學生,各科都不拔尖,各科都需要得到巨大的提升。這類學生的家長,都急切地給孩子尋找各類補習班,但孩子通常比較無所謂,家長安排上學就上學,安排補課就補課,反正都是混。

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叫學生去補課

前面描述的第一種情況,老師和家長都不怎麼想要孩子去補課。第五種情況只有家長最著急,老師也不太會建議孩子去補。

但是第二、三、四種情況,老師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老師要求家長給孩子請家教,一定是因為孩子本身能力並不差,但是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


如果老師在要求家長給孩子請家教,一般來講,都是因為孩子偏科、知識點沒掌握或者落下課程了 ,說明老師是在關心您的孩子,千萬不要辜負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