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1.遊戲上限的問題

lol可以給選手提供更高的操作空間,可以給我更好的觀感體驗。為什麼呢?除了

遊戲本身的難度之外,lol一直是以職業聯賽為導向進行版本更迭,而王者榮耀的改動是最近一年才開始把目光更多地放在聯賽表現上面。在此之前,天美更多地是照顧玩家的感受,尤其是廣大中學生的遊戲體驗。這導致前幾年遊戲相當不平衡,最直觀的例子是:無射手。當時勉強有馬可波羅和李元芳出現在賽場上。然而他們的機制和普通射手不同:AD法師和遠程刺客。“正牌”的射手,諸如后羿,孫尚香,狄仁傑,除了作為秘密武器登場(比如夢淚吃鳥),以及某位選手的執著(QGhappy.hurt)以外,是沒有資格登上聯賽舞臺的。

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無射手有什麼壞處呢?這主要是射手(LOL為ADC)這個位置的獨特性。射手作為一個遠程持續輸出型脆皮,本身的特點賦予它“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射手加入進比賽勢必會帶來攻防思路的改變,增加戰術的多樣性和擴大比賽的不確定性和觀賞性。

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2.遊戲內容的差距

王者榮耀是一款碎片時間的娛樂遊戲,正常玩家遊戲時多在15分鐘左右,而以前這個數字還得減小。同樣的,職業賽場的比賽時長也不會有太多的出入。這導致一局比賽所帶來的觀看內容其實是不太足的。

在一場英雄聯盟比賽裡:對線期的補刀,控線,磨塔皮;打野前期的抓人,反蹲,開小龍和先鋒;中期的小規模團戰,單帶,換線;後期大龍和遠古龍的爭奪,精彩的5v5團戰,各項決策,博弈......這一整套下來,觀眾在一局比賽裡獲得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而lol比賽時長一般都在30分鐘以上,在滿足觀眾觀感體驗的基礎上也不至於讓觀眾感到疲憊。

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而KPL,特別是早期的KPL(以下內容為早期),遊戲時長太短,各種暴斃和突然死亡(我作為觀眾不太能接受,沒有任何預兆突然就開團,0換5,完了),打法單一:五人報團刷野入侵野區,誰先拿到暴君誰就大優勢。有一說一,聯賽“就這?就這?就這?”雖然我深知這是打這款遊戲最高效地獲取勝利的辦法,但是“與其看這種比賽,我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局王者呢?

可以說,早期的KPL,不是在和LPL觀眾競爭,而是在和自己的玩家競爭!而早期KPL不好的觀感所帶來的口碑,一直延續到今天。我認為,KPL真正的起步,其實是在19年。

3.缺少出圈的選手

所謂出圈,不是從電競圈到飯圈(雖然這種現象很常見)而是從電競到玩家。我是15年季前賽接觸英雄聯盟的,當時客戶端上有各種精彩錦集,我好奇地點開了一個名為《中國ADC的驕傲——uzi S4總決賽精彩錦集》的視頻,於是......就變成了一個老皇雜和狗吹。這個視頻讓我入LPL坑,讓我練習AD位置,讓我充了45元買奧巴馬,讓我連打30局小炮,讓我連輸10把VN。像uzi這類選手,LOL電競圈也是不勝枚舉的:微笑,廠長,pdd,namei,faker,bang,marin,the shy......LOL電競那真是才人輩出,星光璀璨。

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而KPL出圈的選手不多,或許有fly,cat,久誠,因為FMVP皮膚,很多人認識他們;nuoyan,因為飯圈和EDG,也有很多人認識。但是,我能舉得出KPL的名場面(大部分玩家都知道的),好像只有夢淚?而fly,cat,久誠最經典的操作,除了fly的花木蘭水晶瞬1,我想不出別的了。

為什麼KPL的熱度和王者榮耀的不相匹配?這三點是主要原因

但是2019是KPL蓬勃發展的一年,在2019,我看到一諾繞後的一推,就想起了uzi s3藍BUFF處的VN。隨著天美對遊戲的改動越來越走心,KPL自己的優秀的選手不斷湧現,KPL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然而就現在要和早已有豐厚底蘊的LPL比人氣,洗洗睡吧。如果哪天KPL不偷LPL的梗了,說不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再來談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