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河南日報洛陽新聞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通訊員 王國輝

  一份份捐款,飽含著同舟共濟的無限情誼;一筆筆轉賬,凝結著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3月16日,記者從洛陽市委組織部獲悉,自黨中央發出黨員自願捐款支持疫情防控號召後,洛陽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積極響應,踴躍捐款。截至目前,洛陽市共有40.8萬名黨員參與捐款累計4078萬元。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幹部帶頭黨員參與 匯聚愛心暖流

  2月25日,黨中央號召全國廣大黨員自願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後,洛陽市委組織部第一時間下發《關於組織黨員自願捐款支持新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號召廣大黨員捐款。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疫情防護的關鍵時刻,黨員幹部帶頭捐款,全力組織。洛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負責同志以身作則,第一時間帶頭在所在支部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洛陽市18個縣(市、區)委、市直各單位主要領導,在通知下發後帶頭捐款,為全市黨員做出了表率,各黨支部書記紛紛在微信群直播帶頭捐款……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同時,洛陽市委組織部採取日彙總、日提醒、及時答覆等形式開展指導服務,為減少人員聚集,洛陽市各基層黨組織以小組為單位,採取現金、支付寶、微信、手機銀行等“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捐款。

  鄉村社區有大愛 踴躍捐款齊抗“疫”

  旭升社區是瀍河回族區最大的村改居社區,社區黨委管理黨員多、下設支部多,針對這一情況旭升社區“兩委”成員、各支部書記帶頭捐款7000餘元,帶動社區黨員僅用5天時間,捐款率就達到80%以上,一些外出的黨員陸續接到通知後,有的託人趕到社區、有的通過銀行轉賬、微信、支付寶等進行捐款,最終捐款總額達到77563元,黨員人均捐款167元,參與率達到100%。

  同舟共濟克時艱,眾志成城共戰“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洛陽市各級黨組織積極動員、迅速行動,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各行各業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各領域廣大黨員積極響應、慷慨解囊,自願捐款。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其中,黨員個人捐款超過10000元的14人,洛陽市交通運輸局高觀波、洛陽市發改委趙鳳英(定向武漢)、洛陽市財政局陳國芳和孟津縣麻屯鎮耿力機械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萬濤等同志第一時間個人捐款10000元,洛陽市隋唐城遺址管理處副縣級退休幹部韋娜向洛陽市慈善總會捐款10萬元,偃師市華泰綜合利用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向洛陽紅十字會捐款10萬元,洛龍區白馬寺鎮半個店村91歲老黨員謝雲慶攜一家三代“全家總動員”獻捐款2400多元助力戰役,嵩縣木植街鄉大力坡村朱銀銀一家在黨和政府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通過發展家庭小型木材加工,於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脫貧後不忘黨恩,在本次捐款中捐款1100元。

  遊子在外情繫家鄉 遠隔千里共戰“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汝陽駐浙江蒼南流動黨支部21名在外黨員自願捐出的2350元,鄭州市洛陽商會黨委組織100名流動黨員捐款2.4萬元,通過線上捐款,表達遠隔千里在外黨員對國家疫情防控的支持。

  伊川縣原國土資源局退休幹部劉志強看到“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捐款倡議後,第一時間捐款20000元。洛陽市水利系統黨員幹部已累計自願捐款88549元。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級醫療機構捐贈20臺醫用分子篩製氧機,並通過洛陽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中鋁洛陽鋁加工有限公司黨委新安縣洛新產業集聚區黨工委、伊川縣政府辦和河濱街道等單位黨員捐款覆蓋率為100%。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93歲的離休幹部司秉庚第一時間給住建局黨組寫信,表達捐款強烈意願。在家庭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他委託家人到局機關捐出一萬元現金以示對抗疫工作的支持。司秉庚說:“作為一名老黨員,雖並非醫護人員,且身處後方,但我有責任有義務參與這場阻擊戰,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疫工作。”

  “此次抗擊疫情支持新冠肺炎捐款工作,體現了全市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信心,體現了廣大黨員守初心、擔使命,主動要求為疫情防控鬥爭作貢獻的先鋒模範作用,更體現了廣大黨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凝聚起的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洛陽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市委組織部將嚴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有關要求,認真做好黨員捐款支持抗疫工作的“後半篇”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洛陽40.8萬名黨員捐款4078萬元支援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