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家長開始發現近些年提倡的“快樂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並不好,你認為呢?

大街上漫步


在熊叔的學校裡,見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與孩子,看多了以後,熊叔覺得現在家長們普遍對快樂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區。所以熊叔建議,要真正做好快樂教育,有三點要注意:

  1. 要解放孩子天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2. 不要盲目的給孩子報太多班

  3. 不要給孩子提供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東西


  • 一、要解放孩子天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教育是一項充滿歡樂、充滿愛心的工作,需要我有耐心、有責任感,教育也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

本人主張解放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干涉孩子,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可以通過交流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看看他們需要哪種教育方式來支持,而不是一廂情願地幫孩子選擇,你以為你是在幫孩子,殊不知你在一點點地傷害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某些家庭中,“快樂教育”為何會失敗?因為這些家長沒有讀懂這種教育理論,他們只追求孩子的“快樂”,而完全忽略了教育。他們往往只是聽著“快樂教育”這四個字就開始了,自以為非常瞭解孩子,幫助他們選擇。兒童實際上有權選擇,我們不能幫助他們選擇我們認為正確的事物。

  • 二、不要盲目的給孩子報太多班

很多孩子抱怨父母總是幫助他選擇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還有很多孩子和父母抱怨我不想繼續學習。假如與孩子的身份對換,你就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抱怨、哭泣,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家長幫孩子報了學科、藝術兩種輔導班,總共七八個,你覺得孩子還可以好好學習嗎?例如在期末考試中,孩子們成績不好。現在你一定要說,我花了那麼多錢讓你上輔導班,你給我什麼回報?這時候孩子就會說一個又一個不是我想學的東西,你就炸了!

不如停下來想一想,孩子想要的教育是什麼樣的,選對了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開心,他覺得壓力沒那麼大了,我願意去學,而不是報各種輔導班來彌補小時候沒學到的東西,這樣就大錯特錯了。父母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盲目地進行“快樂教育”,就會使孩子陷入心理僵化。

  • 三、不要給孩子提供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東西

許多家長會給孩子提供超出他們經濟承受能力的東西,以使孩子開心。對老師、學校要求不做功課的特殊對待,在道德、規矩等多個方面容忍了孩子的出格行為。但這些實踐,恰恰違背了快樂教育的初衷。“幸福教育”,斯賓塞博士認為,就是要培養一個能快樂地生活的人,使其身心健康。家長們並非完全不讓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而是需要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獨立理性的生活能力。


熊叔再次強調:

  1. 要解放孩子天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2. 不能把教育完全等同為學業

  3. 不要給孩子提供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東西

家長朋友們,如果你要執行某種教育方法,就必須對其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然後才能實行!

我是武漢熊叔,北航、華科畢業,留過學,創過業,現在武漢有一家管理諮詢公司和一家教育綜合體,歡迎各位與我探討教育問題。


武漢熊校長說教育



李勇8194


――――快樂教育是什麼教育?

――――快樂需要教育嗎?

――――怎樣教育的孩子才更快樂?

快樂教育就是一個偽命題,沒孩子之前我就覺得這個由西方引進的概念聽起來怪怪的,有了秦小小之後,我越發覺得快樂教育就是個聞起來甜蜜的大坑,你沒進之前孩子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進去以後,孩子經過蜜糖的洗禮,表面聞起來甜甜的,但是存在的問題因為被隱藏,更加難以糾正。

首先,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教導和培育,教導孩子的德行端正,培育孩子的思想認知。這兩件事本身就是嚴肅的,現在有太多人打著快樂教育的旗號放任孩子的行為,美其名曰要讓孩子自由發展,這就罷了,他們讓自己的孩子“自由”,還要指責別人正常教育的孩子“思想及心靈遭受壓迫,沒有童年,好可憐!”等等。

我承認孩子需要寬鬆的環境和快樂的生活,到在教育上,尤其對一些天性比較頑劣的孩子,中國傳統的“嚴師”才是最佳選擇,比如2歲的孩子動手打人,大部分家長會言語阻止,還有一些會學他的樣子打還給他,讓他體會他自己打對方時的痛。這兩種處理方式都可以,但第二種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時候,“糟糕”的體驗更能強化人的印象,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笑眯眯”的互動也可以阻止孩子的動手行為,但是他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做這件事不好”的層面,然後“為什麼不好呢?”孩子是體會不到的,只有以同樣的力道打還給他,他痛了,哭了,他就理解了這個“不好”的原因在哪裡。

其次,快樂需要教育嗎?有的孩子天性乖巧,有的生來就是調皮搗蛋的典範,有的能做到一刻不停歇的講話,有的卻從早到晚很難聽他講幾句話。孩子的性格生來各不相同,正常成長環境下,後天很難改變,最多就是大了學會隱藏和偽裝。但,這些形形色色的孩子哪一個不會笑,哪一個不愛笑?

快樂是人天生自帶的技能,不需要給予更不需要教育。一個孩子看動畫片是快樂的,看小螞蟻爬來爬去也是快樂的。在屋裡玩玩具是快樂的,出去挖土也是快樂的……

大人卻往往遲鈍,分不清什麼是快樂。所以原本在孩子的世界裡,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找到快樂的理由,卻被愚蠢的家長自以為是的把自己認為不快樂事情貼上了一個大大的標籤。

所以教育變成了痛苦的過程。

為了彌補痛苦,大人們又發明出這個“快樂教育。”學習好枯燥啊,社會規範很殘酷的,孩子肯定難受,一定要加入快樂的元素進去。

有意義嗎?沒有。起初孩子會被這美麗的外在吸引,他們是很快樂,到這快樂維持的時間很短,因為他們很快會發現現其內在的灰色地帶。這個時候,他們該有多失望?!

為什麼不能直接了當的告訴孩子這是你必須做的事?而不是你引誘著,哄騙著他去做。為什麼一定要把大人覺得辛苦的事納入痛苦的範疇,早早斷了孩子自己尋找快樂的念頭。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應對一切困難,並從中獲取快樂。他自己感受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你變著花樣給的所謂快樂只是短暫的刺激,會讓孩子的快樂感逐漸變的和你一樣遲鈍和物質。

又為什麼教育者手裡不可以拿戒尺,堂堂正正的給行為不端的孩子施以懲戒,今天的孩子喪失的根本不是快樂好吧,而是敬畏之心!

最後,怎樣教育的孩子才快樂。

很簡單,

蹲下來和兩歲的孩子說話。

給四五歲的孩子慢慢展開未來無限的畫卷,讓她嘗試和選擇。

不要再看著十歲的孩子寫作業,也不要逼迫他理解十歲理解不了的事。

不要嘲笑十五歲孩子的夢想,哪怕他將來只想做個掃馬路的。

……

然後,

該寫作業寫作業,

該背課文背課文,

該補課補課,

該彈琴彈琴。

做必須要做的事,孩子和大人一樣。

犯錯都要接收懲罰,孩子和大人一樣。

面對真實生活中必需要面對的煩惱和困難,無需幫他解決甚至逃避,我們要做的只是看著他,理解他,足矣!!!


秦箐


答:“快樂教育”不打罵體罰,引導孩子從健康的思維去學習或處理問題,本來是非常好的出發點,如果教師本身就是有問題,就變成對學生不管不顧,歸根結底還是要加強對教師的教育方式的提升。

某學校操場集合開大會,一老師發言拿著話筒足足半個小時都是用很嚴厲的話語批評學生,某某學生犯了什麼錯?某某班某某級某某學生做了什麼錯事?半個小時沒有任何愉悅而言。整個會議聽起來讓人特別反感。

某學校一校長,帶領全校小學生去海邊游泳,學生10歲左右的比較多,一女生上岸換衣服因為人多不想等,就直接脫光換上乾淨衣服,校長看到非常氣惱很想大喝一聲阻止她的行為,可他忍了下來,他注意周圍的情形,所有聊天的,還在聊天,嬉戲的繼續嬉戲,沒有一個人正眼去看人群中女孩脫光換衣服。

事後校長總結,如果那天當時他大吼一聲,所有的人都會看向這個脫光的女孩,那女孩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也深深會在別人和自己心裡面留下一個不知羞恥的印象。

快樂教育就是從孩子心靈開始,一言一行的教導,一點一滴的培養。

有一老人無意看到班主任老師的幕後評論某某學生有出息,某某學生沒出息,記錄調皮搗蛋,不愛學習,還會影響其他學生。

老人找到這位班主任老師說他可以讓這幾個學生變成優秀學生,班主任老師急忙請教,老人說你留一節課給我就行,班主任老師就安排老人來上課,開始上課時,老人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哈哈大笑,自由提問,結果調皮的學生不調皮了,很認真提問題,這時老人說我會看相,我知道你們這一生以後會是什麼人,個個學生都想知道自己以後是什麼人,他找了很多個學生看相,當然這幾個調皮孩子都在其中,他跟其中一個最調皮的孩子說,哎呀,不得了啊,你以後是個大才子啊,而且是國家的棟樑啊,而且露出了非常崇拜的眼神,從此這調皮的小孩,無論學什麼都非常的認真,非常湊巧的是,後來這小孩就是某國家的棟樑之才。

快樂教育從心裡出發。老師們做到了嗎?


山客青


教育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浩大的工程。(不是之一而是唯一)我們甚至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完成這個工程。在教育過程中不會有一種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方法,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快樂教育也是如此。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提出的。 “快樂教育”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兒童的教育應當遵循心理規律,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的自然順序”。

現在一提到快樂教育,大家腦好海馬上會浮現,鼓勵、表揚、獎勵、愉快這些詞。而在快樂教育的理念中是沒有這些詞彙的,說明我們對快樂教育的理解有偏差。


快樂教育並不等同於一味的表揚於鼓勵 ,天天對孩子說你是最棒的。“慣子如殺子”,對於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的孩子,他的成長一旦遇到大一點的挫折,一定會出大問題。頻繁出現大學生自殺現象,用殘酷的現實回擊了天真家長。

太多事實也恰恰證明了,讓孩子成長過程中接受一些挫折是非常必要的。這就好比無論寒暑堅持鍛鍊的人,全年基本不會感冒一樣。要想孩子長大能承受大的挫折和挑戰,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必須有這樣的訓練。

那是不是快樂教育就是不對的呢?前面說過,我們一般人對快樂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快樂教育並不是一味的鼓勵表揚。它的主要理念是不要拔苗助長,例如不要讓一年級的學生提前學二年級的數學,他會很吃力或者有挫敗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要合理規劃難易梯度,讓孩子感覺努努力他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獲得成就感。由此看見快樂教育在具體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對學習提升興趣,減少厭學情況的發生幾率。

方法無所謂好壞,關鍵在於使用的方式。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在教育過程中不會有一種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方法,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只要有心,必有迴響。

如果以上隻言片語,對你有些啟發,歡迎探討。謝謝您的點贊評論轉發!


閒觀世事


在最早推行快樂教育的是英國,快樂教育被稱為“havefun”,教育者強調快樂不是教師示範出來的,而是學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悅的教學環境所“喚醒”。強調一種“享受學習”的過程。

我國教育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流行的“快樂教育”,改革過程似乎一直在朝著好的方向走。“快樂教育”作為當前被許多家長奉為神話的教育模式。學生也轉變了教育的認識和態度。

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一個矛盾體,“快樂教育”一樣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苦不堪言。目前,圍繞快樂教育的爭論主要有兩點,第一,“快樂教育”是否等同於素質教育;第二,這種娛樂化的教學方式是否對學生吸收知識有促進作用。

針對這些問題,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對於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難點在於實施過程。現在的“快樂教育”更多隻表現在老師課堂上用各種信息化的輔助教學設備,以及強調老師應當多與學生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對孩子的教育應當循循善誘而不是強制執行等,但並沒有明確的教育理論進行指導。導致的結果是部分老師一味的追求形式而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有時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了負擔。

所以說,不能一味地追求跟風,不能說“快樂教育”一定是好還是不好,只能說在一定場合適合不適合,運用的得當不得當。


剛哥說物理


我們提倡的快樂教育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對目前的應試教育來說也是想衝突的。

我們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學習時快樂,感覺毫無負擔的,可是現實呢?孩子還是要參加中考高考,到你的快樂教育遇到別人的應試教育,結果肯定不言而喻了。這就好像你只注重自己這一棵小樹長得好不好、快不快樂,完全不考慮他以後會不會適應這片森林。

快樂教育是從外面引到中國的,在外國尤其是世界強國他讓孩子自由發揮,願意學什麼就學什麼將來各個階層都有人幹,可是慢慢貧富差異會越來越大。而中國是正在發展的,有許多隻是等著我們去學習研究。國家提倡大家共同致富,我們如果不努力就有可能落後,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上進。

學習探索本來就是嚴謹枯燥的,我們可以在學習中找到快樂,絕不是所謂的想學多少就學多少,想玩就玩才快樂。當我們做出一道難題時的成就感,是快樂的;當我們考到很棒的成績時那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也是快樂的。


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想讓他快樂簡單,但是現在的社會競爭特別激烈,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快樂讓自己輕鬆,那麼孩子會慢慢變得懶惰不思進取,甚至走上歪路。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而不是貪圖一時的快樂放鬆了自己!


彩色梓shuo


快樂教育的提法也是一種新生事物。是研究兒童心理學的一種舉措。這種教育方法是在學齡前兒童當中開展的。家長認為這種教育方法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進步。我也贊成這個觀點,快樂教育這種方法。有的幼兒園沒有按著快樂教育方法學習步驟開展工作。而是把孩子圈起來。不出什麼問題,玩玩耍耍。混得了放學了事。我們是有一個幼兒園就是這樣的快樂教育方法。孩子從幼兒園上小學了還不會寫字,不會拼音,不會加減法。到了小學之後,什麼都跟不上。小學老師就知道這些孩子從哪個快樂教育的幼兒園來。不服責任的快樂教育就是誤人子弟。孩子沒有得到智力的開發。沒有很好受到學前教育。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教育期。各位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學前教育把好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慈音1


①快樂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讓學生快樂中學到知識,在知識中感受樂趣。做到精神愉悅貫穿於學習知識之中,體現了“樂學”的思想。

②快樂教育和實際學情不符合。學習時,尤其是課堂上,強調學習的專注性和專一性。如果把課堂上搞的活潑,樂哈,那課堂豈不亂套了嗎?本來孩子們好動性就難控制,如果樂哈開了,想回到安靜的局面,再學習是很難的,甚至胡思亂想,心猿意馬,很難有學習效果的。

③快樂教育不能全面推廣。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快樂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其他的形式既然存在,就有他的價值。所以在教育上,應取各家之長,因材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切不可,把快樂教育死搬硬套,不然,會會誤人子弟,成為千古罪人的。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請討論交流。謝謝。


柳絮飄飄風徐徐


實踐出真知。國人對孩子實行的打罵教育,隨著孩子的成長,弊端顯露無遺,於是,快樂教育的提法又很快被大家認可。但從效果看,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其主要原因有:1.人們對快樂教育的認知有偏差。快樂教育的本意是寓教於樂,學生做學習的主體,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動手能力,自覺學習,樂於探索等各方面的能力,反對老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而在實際操作中,大家普遍認為,只要不打罵孩子,不體罰刺激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減輕學業負擔,就能把快樂還給孩子。

2.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一方面國情要求孩子不得不採用題海戰術,才能在高考的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在學校可以減負,可回到家補習班在等著孩子呢!

另一方面,理論沒有被廣泛的運用到實踐中去,沒有強大的實踐經驗和能夠普及的教學方法做依託,快樂教育就成了無本之木。

當年也有一些教師為此嘗試過過,如:把教室佈置成"圓桌會議"的形式,讓學生面對面交流,共同學習探討。可是弊端也出現了:課堂秩序不好維持,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所有課節都適用此法;老師為此要付出很多精力時間,效果不理想,還影響了教學進度。所以,這種"課改"不了了之。

正因為快樂教育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用,國情又不允許長時間地摸索經驗。千百年來的教育模式,豈是朝夕能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