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窗邊的小豆豆》書評

延延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每個家長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子女成才。

孩子成才的標誌是什麼?家長們大概普遍認為是考上一所好大學,有一個好工作,找一個好配偶……

可是,作為父母有沒有真正想過,作為獨立個體的孩子,他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呢?

今天,我懷著一種欣喜和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極力推薦給你。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一部很有名的作品。黑柳徹子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1981年,她根據童年在巴學園的經歷,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窗邊的小豆豆》,在日本創下了有史以來圖書銷量第一的紀錄,並被翻譯成35種語言,感動了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讀者。

1984年,她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任命為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黑柳徹子


中文簡體版《窗邊的小豆豆》由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於2003年引進,2017年6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冊。成為影響20世紀的兒童文學傑作入選幾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本。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常人眼裡典型的問題孩子。她上課的時候,不能安靜地聽講,不是翻來覆去地掀桌蓋兒,就是自言自語沒完沒了,要不就是趁老師講課的時間,對著教室窗口跟藝術宣傳隊打招呼,引得同學們都來看熱鬧,以至於老師無法上課。直到被老師勸退,媽媽給她找了新學校,她才得以到新學校——巴學園,完成自己的學業。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這本書之所以受到讀者歡迎,我覺得最大亮點,是它告訴所有人一個深刻的道理——最好的教育是等待。那麼如何等待呢?書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第一、把孩子還給時間。

小豆豆剛剛來到學校的時候,小林校長就把小豆豆單獨留下,要她給校長說說自己想說的話。沒想到,小豆豆一下就說了四個小時。我們很難想象,會有哪個校長或者父母單獨聽孩子說四個小時吧!而巴學園的校長做到了。從那兒以後,小豆豆不但喜歡上了校長,而且再也沒有那麼多說話的慾望了,彷彿那一次她把自己所有想說的話都說了。

還有一件事,小豆豆的錢包掉進了廁所裡,她找來掏糞的大勺,自己到糞坑找錢包。這時候,小林校長恰好經過。他不但沒說什麼,還揹著手走過去了。直到小豆豆把掏出的糞堆成了小山,校長又過來了,問她是不是找到了,她說沒有。校長說,你把掏出的東西處理好就可以了。這樣,小豆豆不但把掏出的糞收拾乾淨,而且還把弄溼的土放進糞坑裡一些。原來有糞的地方就乾乾淨淨了。這不僅讓小豆豆體會到了做事兒要盡力,而且還要學會負責任。

任何一個老師或父母看到孩子做以上事情,都會大發雷霆,把孩子拉走吧。我們卻看到了小林校長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如何做事,如何負責。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把孩子還給自然。

每個生命生來就屬於自然,人要受教育,要遵循各種規則。尤其在信息高度密集的今天,被科技不斷改變的社會中,孩子們埋頭書本,奔波於各種培訓班,跟大自然的接觸時間又有多少呢?

小豆豆的巴學園,校長和老師們會時不時帶領孩子們去散步。假如一天的學習任務都完成了,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去散步。這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

在散步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看到路邊金黃的油菜花,老師會告訴大家油菜花為什麼要開花,什麼是雄蕊,什麼是雌蕊。孩子們到了寺廟,可以隨意去喜歡的地方盡情玩耍。孩子們可以聽老師講寺廟裡有關神像的故事……孩子們不知不覺就學到了地理、歷史、生物等知識,孩子們嚮往著散步,迷戀著上學。

校長要求家長給孩子們穿最差的衣服。原因有兩個,一是,他經常會讓孩子們在校園裡盡情玩耍,防止把好的衣服弄髒弄壞。二是,減少了孩子之間的貧富差異。小豆豆媽媽看到每天孩子的衣服都被劃成一條一條,才真正理解了老師的用意,在她的內心充滿了感激。

校長還請來了“旱田”老師教孩子們種田,這無疑讓孩子們又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開春天氣剛剛轉暖,每天放學,我們一群夥伴兒,就相約到村外的地裡玩兒。那兒是一大片空地,有人挖了大溝,把土堆在溝邊,就像一道道戰壕。我們最喜歡那兒了。我們按照大小個兒、人數分成兩大組,玩兒起了打仗的遊戲。一方是好人,一方是壞人。我們大聲地呼喊,“衝啊,殺啊。”勝利的一方會歡呼,失敗的一方會求饒。月亮高高升起,我們個個滿頭大汗不捨離去。直到每個家門口喊起了我們的名字,我們才相約著回家。那時是最美好的時光,至今都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孩子在大自然中是最放得開,最快樂的。大自然讓孩子們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天性,發現自己最大的樂趣和潛能。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把孩子還給興趣。

小豆豆之所以願意在喜歡巴學園,是因為巴學園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它的教室是用電車做的;它的飯菜都是“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它的課程都是從自己喜歡的開始……這些都像謎一樣吸引著來巴學園上學的孩子。從入學第一天起,小豆豆就暗下決心,“這麼好的學校,我一定不缺課,每天都會來。”

我讀書時,是懷著新奇和喜悅的。這一點一滴無不透出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來巴學園的孩子,都是有著常人眼裡的問題孩子。在校長眼裡,他們都像是閃著光的星星,所以巴學園的一切學習方式都是校長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

為了讓孩子們好好上課,巴學園的老師會把一天的學習任務統統列在黑板上,要求學生從最喜歡的開始。只要完成一天的課程,老師就可以帶著孩子們去散步。於是課堂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情形,有用酒精燈做實驗的,有畫畫的,有學習英語的……孩子們個個開心而又專注。為了讓孩子們好好吃飯,校長教孩子們唱吃飯歌,還把各種菜歸為“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孩子們飯盒裡不管是什麼都吃得津津有味。校長還會帶孩子們野營,傾聽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表達。

因為一切從興趣出發,巴學園的孩子們一個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第四、幫孩子樹立自信。

為了幫助孩子們樹立信心,校長讓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輪流做演講。那一次次爆發的掌聲,給孩子們一次次鼓勵和信心。

為了幫助矮小的高橋君樹立自信,校長專門安排了一場家長、老師和孩子們參加的運動會。那次運動會,高橋君每一項都是冠軍。因為每個項目都是校長精心為矮小的高橋君設計的。這小小的運動會無疑給高橋君樹立了強大的自信,以至於他後來考上大學,就職於重要的崗位,娶到了知己妻子。

小豆豆最自豪的就是不論做了什麼事情,都會得到校長的一句,“你真是個好孩子!”正是這一句話,小豆豆一生都堅信自己是個好孩子,成就了她的事業。而事實上書中提到的每個人物原型都成了最優秀的人。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小豆豆和巴學園的孩子們無疑都是幸運的。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成年人都有責任,但又不能急於求成。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這讓我想起了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一首小詩: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這首詩想告訴我們的就是,做父母的要調整心態,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只忙於工作、掙錢,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可是又有誰能真正瞭解孩子真心感興趣的呢?孩子們疲於應付,大自然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對各種花草、樹木、鳥蟲、山川、河流……瞭解多少呢?我想,我們是不是不應急著把孩子圈起來,而是儘可能地把他們放開,把孩子還給時間,還給天性,讓他們有機會真正釋放自己的潛能呢?

其實,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等待——等待他們慢慢長大,等待他們探索自然的奧秘,等待他們不斷髮現自己……

願我們每個父母,都能像小豆豆的媽媽和小林校長一樣,在慢慢等待中迎接孩子成才。

等待,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延延,70後,喜歡讀書,喜歡思考。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相信故事能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