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政府“一號文”丨東莞中心城區探索公交進居民小區停靠服務試點

聚焦市政府“一號文”丨東莞中心城區探索公交進居民小區停靠服務試點

東莞巴士在中心城區探索將常規公交直接進入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居民小區停靠服務試點 記者 陳棟 攝

未來,中心城區的公交車能直接開進居民小區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線路高峰期平均發車間隔小於10分鐘;中心城區常規公交準點率不低於90%,從而不斷提升公交出行體驗。

這些正是日前公佈的《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勾勒出的美好未來。

未來3年,東莞將全面實施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攻堅行動,系統完善公共交通補短板工程,加快推動城市交通從“小汽車友好”向“公共交通友好”轉型。

中心城區常規公交準點率不低於90%

你對現有的公交服務滿意嗎?線路規劃合理嗎?停靠站點便利嗎?候車時間可以接受嗎?

《實施意見》明確,今後3年東莞將持續提升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中心城區常規公交準點率不低於90%,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線路高峰期平均發車間隔小於10分鐘。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東莞巴士透露,將以中心城區—松山湖高新區快速公交系統為試點,推動全市快速通勤公交系統線網規劃建設,持續優化公交線網布局。今年,地鐵2號線沿線的接駁公交站點、線路走向將進一步優化,通過加強公交與軌道的運營服務聯動協調,進一步加強接駁換乘便捷度。

不僅如此,東莞巴士將試點並推廣區間線、高峰期臨時線路等舉措,更有望在主要客流走廊打造若干條平均發班密度在6分鐘以內的骨幹線路。與此同時,東莞巴士將通過積極推進定製公交,發展旅遊公交專線,並在中心城區探索將常規公交直接進入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居民小區停靠服務試點,把公交車真正開到家門口。

針對市民群眾多樣化出行需求,東莞將加快優化全市公交線網結構,構建“快、幹、 支、微”公交線網結構;強化公交場站配建,未來3年新建或改造1個公交立體停車場,不少於13個公交首末站,並新建不少於300個巡遊出租車候客位。

松山湖街頭已經投入了一批智能電子公交站牌,可以實時顯示公交線路來車情況,實時查詢換乘線路。《實施意見》透露,今後3年東莞將在中心城區改造超過100個傳統公交站牌,把它們改造成電子站牌。

又萌又方便的微巴已經上路,圈粉不少。目前微巴線路短、站點少,票價為1元。為了優化公交“最後一公里”出行體驗,今年“微巴”還將在更多交通節點出現。東莞巴士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通過繼續推廣微循環公交,完善票價機制,來加大“微巴線路”的吸引力。

建設一個市智慧停車平臺系統

停車難,已經是一個擺在東莞車主面前的現實問題。《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實施靜態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一方面,將加快推動停車設施投建運營,未來3年全市新增停車位不少於18萬個,其中路外公共停車位不少於9萬個(中心城區不少於1.5萬個);另一方面將強化停車設施配套建設,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少於2000個。

新建停車位只是緩解停車難的一個方法,智能停車也是一個好辦法。《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尤其是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及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各類停車設施投建運營的積極性,支持市交投集團統籌整合全市路內停車資源,牽頭建設市智慧停車平臺系統功能應用,實現新建停車設施智慧化標準化改造和數據聯網率達到100%。

東莞交投集團下屬的東莞市數據互聯公司經營總監王智超介紹,集團已經成立了集團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組建專門的智慧交通數據採集治理團隊,把交投集團數據中心建設成為高實時、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的綜合交通數據平臺,實現交通信息化系統多維度業務數據的匯聚融合。

此前,全市的交通數據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彙集,數據也面臨缺乏統一標準、缺乏質量和安全管理、難以融合應用的困境。王智超說,通過形成交通數據主題庫向市智慧交通運行指揮中心輸出標準化接口數據,將能打破困境,支持市智慧交通運行指揮中心建設。

聚焦市政府“一号文”丨东莞中心城区探索公交进居民小区停靠服务试点

在此基礎上,全市進一步升級完善市智慧停車雲平臺、智能公交管理平臺,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平臺、重點項目建設管理平臺以及一卡通服務體系等項目,進一步深挖交通數據價值,為改進市民交通出行體驗、優化交通運行決策機制提供數據支撐。

上週,東莞通APP的停車功能已經升級——覆蓋28個鎮街的200多個停車場。大家開車出門,只要打開東莞通APP就能實時查詢附近停車場的車位情況,一鍵導航至停車場,還可以掃碼繳納停車費。

東莞市交通實業公司總經理莫松堅介紹,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資源,推動停車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停車“一張網”格局,以“資本+信息+市場”融合解決靜態交通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智慧化手段,將進一步緩解“停車難、停車久、停車亂”等一系列群眾出行長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記者 馮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