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柳綠中的“真相”

世間的許多事,真相總會搞得撲朔迷離,讓人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人們漸漸習以為常。

因為總會想,就算知道了,你又能怎麼樣?

桃紅柳綠中的“真相”

於是,國人慢慢就養成了魯迅筆下“逆來順受”的模樣。

但還是有不信邪之人,總想去碰碰運氣:你不告訴我,我偏要去一探究竟,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樣被掩蓋?

可到最後,要麼碰得一鼻子灰,要麼就“死”得灰飛煙滅。

這讓我想起了雞蛋碰石頭的說法,以雞蛋的力量,怎麼能擊得碎堅硬的石頭呢?

一隻母雞,從受精產卵,形成也才區區幾個月時間,而一塊石頭的形成,少說也是上千年,甚至上萬年,你怎麼能以區區幾個月的力量去擊碎上萬年蓄積的能量呢,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不失敗才怪!

所以,要想對真相一探究竟,無疑困難重重。

真相的下面,隱藏的都是秘密,真相都讓你知道了,那秘密還不大白於天下。那些依靠秘密活得悠哉樂哉的人,豈不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魯迅筆下才會出現“滿口仁義道德,內心卻充滿男盜女娼”的偽君子。

正是因為有了一群群偽君子的存在,要探究出真相才會那麼艱難。

偽君子慣用的伎倆,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們那還會管民眾的呼聲!

素不知,正是在一群群偽君子的掩蓋下,晃眼一望,都是一遍桃紅柳綠。

桃紅柳綠中的“真相”

實則不然,在一遍遍桃紅柳綠的下面,卻隱藏著許多無奈的悲哀。

時間長了,這些悲哀就演變成一種赤裸裸的懷疑:懷疑公平、懷疑正義、懷疑世間所有的一切。

當所有人都生活在懷疑的世界裡時,芸芸眾生就會發出感慨:這世界,我還能相信誰?

當所有事物都不值得相信的時候,唯有相信的,就只剩下自己了。

生活在一個只有相信自己的世界裡,自私自利的繁衍就順理成章,利己主義肆意氾濫就在所難免。

真相的掩蓋,會導致多麼嚴重的後果!

人們曾把探究真相的重任寄託於文人身上,因為文人至少還長有些傲骨,還有不為“三鬥米折腰”的幾分傲氣。

魯迅曾經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事實果真如此麼,但他又發現“中國的文人,對於人生,——至少是對社會現象,向來就多沒有正視的勇氣”。

他發現,文人雖然敏感,不滿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但從自身利害考慮,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一到快要顯露缺陷的危機一發之際,他們總即刻連說‘並無其事,同時便閉上眼睛’”。他們面對種種慘劇和壓迫卻視而不見,連自己身受的苦痛也不敢承認,明明是缺陷很大卻偏說一切圓滿,明明是身受壓迫與摧殘,卻自我解嘲地說,這是老天爺對我的考驗與磨鍊,必須要逆來順受,忍辱負重,準備承擔天降大任。總是用未來虛幻的光榮來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在文人中形成了這種普遍的精神狀態,“於是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也就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了。

桃紅柳綠中的“真相”

把探究真相的重任寄託於文人,看來也十分地不靠譜!

在《彷徨》中,魯迅把文人的痛苦已揭露得淋漓盡致:即使你有著非常堅定的信仰,非常自信,對看問題有著獨特深刻的思想,但是也避免不了在社會當中慢慢沉淪、迷茫,讓自己痛苦不堪。最後,活著就像是一場苦難,不過每個人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要活下去。

為了活下去,許多有良知的文人也只能選擇在“汙濁”的世道里慢慢沉淪。

有人說魯迅的作品總能一針見血地揭露社會現實,有人又說魯迅身上有著傲骨,不願意同流合汙。但在現實環境中,魯迅無疑也是孤獨又悲哀的。縱然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但最後也陷入到彷徨之中……

魯迅可貴的是一直能夠堅守自己的思想,所以才成為一代文化巨匠。

桃紅柳綠中的“真相”

像魯迅這樣的人都在掙扎中痛苦地活著,何況芸芸眾生呢?

所以,作為一普通百姓,大家都只有一個最基本的想法,希望別把真相掩蓋在桃紅柳綠中,只有看清了事實真相,每一個人才好找到前行的方向!

那樣,才會有涓涓清流匯聚成大海,民族振興才會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