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將軍生平:馬白山(1907.3.30-1992.8.3),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海南省澄邁縣人。1927年在家鄉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3年回海南開展秘密活動,為發展瓊西地區黨組織和抗日救亡運動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率部開展游擊戰,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兼政委、縱隊副司令員。海南解放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海南軍區副兵團級顧問。1955年被授少將軍銜。1992年8月3日,因病在海口逝世,享年86歲。

成長時期

1907年3月30日,馬白山出生於海南省澄邁縣安調都銀題村。1911年(清宣統三年),馬白山剛五歲,父親馬漢磷就把他送進私塾"開蒙"。

1922年2月,馬白山到三十里外的澄邁縣白蓮鄉羅驛村小學就讀。1925年7月,在羅驛小學讀完了高小。9月,馬白山以優異成績考進了瓊崖重點中學—— 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在瓊海中學,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青年時期的馬白山


馬白山1927年9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夏天,中學畢業,毅然拋棄投考大學,主動要求回鄉,秘密組建中共澄邁縣馬村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同年秋,到五村、鹽丁地區一帶活動,組建中共鹽丁支部,發展黨員三十多人,任白蓮區委書記。瓊崖反圍剿失敗後,離開瓊島去上海,經上海黨組織安排入南京軍官學校學習。

1933年9月,馬白山因身份暴露返瓊,到昌江小學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秘密在瓊西進行建黨工作。 因白色恐怖,革命低潮,為了安全,他把名字由馬家聲改為馬白山。1935年,馬白山才與黨組織接上關係。

1935年冬至1936年初,馬白山和楊啟安先後在昌江縣第二小學、英顯村、四更村分別建立了中共黨支部。1937年8月7中共昌感縣委成立,馬白山被選為縣委委員。

抗日戰爭,瓊崖抗敵

1938年9月,日軍飛機轟炸海口,軍艦竄犯榆林港,瓊崖國民黨軍政當局和中共瓊崖特委達成協議,瓊崖紅軍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14區隊獨立隊,在政治上組織上保持獨立自主,瓊崖國民黨軍政當局每月發給軍餉。獨立隊是一個大隊的建制,下轄3箇中隊,有300餘人。馮白駒為隊長,馬白山為副隊長。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瓊崖抗日武裝


1939年3月,獨立隊改獨立總隊,馬白山任總隊副兼第3大隊長,吳克之也是大隊長,兩人都是馮白駒的得力干將。

1939年春末,瓊崖黨和武裝力量已在瓊文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而瓊西黨的抗日力量較為薄弱,馬白山不畏艱險,主動請命到瓊西。

1939年仲夏,馬白山離開如火如荼的瓊東革命根據地,其曉行夜宿,翻山越嶺.朝白色恐怖的瓊西地區進發,緊跟在他身旁的有瓊縱老部下李定南、王瓊業、勞家旺等人,進入瓊西。

馬白山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不斷擴大人民武裝抗日力量。他運用靈活的游擊戰術,率領組建起來的瓊西抗日遊擊隊,狠狠打擊日寇,開闢了瓊西澹、臨抗日根據地。同年11月,在他的周密部署和正確指揮下,瓊西抗日遊擊隊採取日夜圍困戰術,一舉攻克了瓊西重鎮那大,沉重打擊了不可一世的日寇,發展了瓊西抗日形勢,為特委和總部1940年轉移到澄邁縣建立美合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940年7月,馬白山兼任獨立總隊西路指揮部指揮,統一指揮第三、第五大隊的行動,為美合抗日根據地的建設作出了貢獻。9月任第二支隊長,在“美合事變”中,率部抗擊國民黨頑軍,掩護特委、總隊部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

1941年3月下旬,馬白山奉命率部赴瓊文根據地,與第一支隊並肩作戰,開展抗日反頑(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鬥爭。在瓊山縣道崇鄉湖子村截擊頑軍保七團二營四連;在洪烈坡阻擊戰中重創頑軍1個營和瓊山縣遊擊大隊;在大致坡、潭牛、重興等地伏擊日軍;組織指揮三江鄉斗門戰鬥,擊斃國民黨頑軍團長李春農;參與組織指揮大水戰鬥,與頑軍激戰五天四夜,斃傷頑軍數百人。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瓊崖縱隊


1942年4月初,馬白山奉命帶領潘江漢、陳巖等到澄邁縣旺商鄉林峨村(一說仁興武萬村)組建第四支隊,任支隊長兼政委。爾後,建立以木排為中心的和民、和祥、清平、洛基等地區抗日根據地,參加和領導了六芹山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這時,“沒有軍費、沒有槍支、更沒有兵,建立新的隊伍談何容易?”馬白山來到西部時幾乎是“赤手空拳”。“馬白山的建軍思想是:“通過戰鬥從敵人那裡找槍;通過發動群眾來拉起部隊,只要有隊伍就有辦法抗敵!”不到1年時間,第四支隊在他的努力下硬是拉出來了。

這是一支多達1500人的建制齊備、兵員足額,擁有4個大隊、10箇中隊和醫療隊、軍械廠等在內、威震瓊西、令敵膽寒的鐵軍。這樣,瓊崖縱隊在瓊東有第一、第二支隊,瓊西有第四支隊,瓊南有第三支隊,抗日革命武裝迅速壯大。

1944年春,第四支隊主力大隊從六芹山根據地進入白沙,馬白山配合王國興發動群眾開展鬥爭,創建白沙文頭山根據地,繼而成立了白沙縣臨時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戰爭,解放海南

抗日戰爭勝利後,馬白山任中共瓊崖區黨委委員、軍事部長。

馬白山1946年12月,馬白山率領瓊崖縱隊第四支隊伏擊進犯白沙阜龍根據地的敵軍,取得牙叉、南豐公路大捷,受到中央軍委電令嘉獎。在六芹山根據地,馬白山堅決執行中共瓊崖特委關於不“北撤”和“南撤”的決定,堅持瓊島武裝鬥爭的方針。

1947年春,馬白山率領部隊掃清白沙殘敵,並向保亭、樂東發展。同年夏,他指揮前進支隊清巢通什、南聖地區地方反動武裝,一舉攻佔了保亭縣城。9月,在掃除樂東縣周圍敵軍據點後,當夜發動總攻,佔領了樂東縣城。在馬白山連續指揮作戰下,五指山革命中心根據地很快建成,為瓊崖解放軍創造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堅固後方基地。

1947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成立,馬白山任副參謀長。1948年6月6日,親自指揮第五總隊主力、第一總隊一部攻克樂東縣城——抱由。至此,樂東全境解放,使白、保、樂三縣解放區連成一片,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終於勝利建成。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解放海南


1949年3月,馬白山統率六個團在瓊西發起春季攻勢.他親自指揮海岸嶺戰鬥,後奉命回師澹縣牽制那大之敵,策應瓊縱主力部隊南下作戰,使春季攻勢戰役取得了輝煌勝利。1949年5月,馬白山升任瓊崖縱隊副司令員。

1949年7月,馬白山赴京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會議期間,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朱德總司令還邀請他到家裡做客。10月1日,馬白山在京參加開國大典,還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

建國之後,忍辱負重

1949年初冬,馬白山以瓊縱代表身份參加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在廣州召開的工作會議,奉命協助四野部隊渡海作戰。

1950年2月,馬白山參加葉劍英主持召開的海南作戰會議。3月26日傍晚,馬白山與四十軍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率領加強團,分乘81只木帆船,自雷州半島燈樓角起航,隨船協同指揮渡海,提出"以變應變、就近登陸"寶貴意見。7月,馬白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副司令員。12月,中央軍委指定馬白山帶職到南京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

1951年6月,馬白山以優等成績完成了學業,獲得學院獎勵和表彰,並受聘為學院高級函授系輔導員。返海南後,續繼擔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馬白山將軍


1955年,馬白山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和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7年,堅持瓊崖革命鬥爭有功績的馬白山卻被橫加"地方主義" 的罪名,被撤銷海南區黨委委員、海南軍區黨委常委職務,只保留副司令員的空名,負責分管兵役局工作。他仍識大體,顧大局,忍辱負重,默默在軍內工作,忠心耿耿為黨效勞。

時遇逆境的他,經常與市、縣武裝部同志深入農村廠礦,大力宣揚民兵戰略地位,大抓發展民兵組織,強化民兵軍事訓練,為保衛祖國南大門盡心盡責。

1963年,馬白山恢復了黨內職務,被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黨撥亂反正,馬白山的冤案得到徹底平反。重返領導崗位的馬白山,不談恩怨,不計前嫌,待人以誠,光明磊落,對批鬥過他的人,一律既往不咎。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1983年,馬白山離休,享受正兵團級待遇。馬白山離休後,他仍擔任中共海南區委(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積極參與瓊崖革命鬥爭史的研究編寫工作,完成了革命回憶錄《浴血天涯》的撰寫任務,主持編寫出版了《瓊崖縱隊史》一書,還撰寫20多篇有關文章在報刊上發表。

開國少將系列(14)——伴隨瓊崖縱隊成長的馬白山將軍

馬白山將軍回憶錄


1992年8月3日,馬白山將軍因病在海口逝世,終年86歲。

人物評價

馬白山為海南的解放和建設、為黨和軍隊及民兵建設、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8年8月,中央軍委授予他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