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載創業夢終圓他鄉

在延安市黃龍縣,提起白鵬鵬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會很陌生,但是如果說起黃龍縣桃園飯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白鵬鵬就是桃園飯店的經理。一個37歲的憨厚年輕人,話不多,但是給人很誠懇的感覺。“小白”是大多數人對他的稱呼,親切而不拘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在現存的有關三原的古詩詞裡,有很多是讚美楊杜村的詩歌,其中有一首楊杜歌:楊杜村,嵯峨下,水出碧山流田野,水泱泱,山蒼蒼,千林蕭疏落日黃。小白就出生在這個貧窮卻美麗的小山村。從小家裡情況就不太好,加上兄弟姐妹多,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西安的一個小餐館打工。由於年紀小、身體單薄,吃了很多苦,卻掙不了多少錢。有時候把大多數工資寄給了父母自己卻餓著肚子,“那時候最害怕的是冬天,光著雙手洗碗、一洗就是一天,凍的手都皴裂了、又紅又腫、還出血,晚上痛的睡不著覺,有眼淚只能往肚子裡咽”。那段艱難的日子在小白心裡仍然記憶猶新。“熬到年末,好不容易回到家裡,還只能笑著告訴爸媽我過的有多好,從來都不敢讓他們看見我的手,怕他們心痛。”但是再苦再累,他都始終告誡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總是老闆眼裡最勤快、最耐用的小夥計,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夢想“總有一天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

17歲的那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這輩子都不會後悔的決定,毅然換下髒兮兮的在餐館幹活的衣服,用身上僅有的七百多塊錢在西安新橋烹飪學院報了名,他把對改變生活境遇的強烈渴望全部投入到對廚藝的熱愛之中。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的人生長跑。

創業艱辛終為福

1997年,剛學廚出師的他,經朋友介紹,隻身一人來到了延安的一個小縣——黃龍縣。抱著一定要成功的理念,先後在縣財政局財源酒樓、桃園、林苑、錫龍、菸草食府等多家飯店打工,不斷的留心與學習,手藝也是越來越精,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飯店的主廚。 2007年,用自己積攢下來的10萬元接手桃園飯店,時光荏苒,五載歲月一晃而過。因為生意興隆,姐弟們都投奔他來到了黃龍。“這裡就是我的家,現在回到三原反而感覺自己是外地人了”。

為商坦誠實為寶

店裡總共13個員工,有近一半人幹了5、6年了,聽說我要採訪他們老闆,大家都滔滔不絕的地向我講述著老闆的好。杜阿姨是店裡年紀最大的員工了,今年60歲,兒子們都在外地打工,“來這裡快兩年了,老闆看我年紀大從來不讓我乾重活,只是打打下手,工資還不少拿,你看我腳上的新皮鞋,是我老闆昨天剛給我買的。”話語中更多的是欣慰和對老闆的滿意,相比之下老闆就顯得寡言少語了,問起他這麼多年為什麼會做的這麼好,他只是憨厚一笑“我是農村人,不怕吃苦,對人坦誠”。

牛根生創辦蒙牛時,伊利幾百名老部下義無反顧、紛紛投奔他,這就是人格的魅力。的確,不論是為商,還是為人,最重要的是坦誠、友好。在這個商業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社會里,他是顯得多麼與眾不同,不計較斤斤小利,幫助弟弟把飯店開在自己飯店對面,也不會說怕影響自己生意,對待員工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完全沒有架子,和員工同勞動、同吃飯。他的生意會做的這麼好,不只是飯菜可口,更是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讓這家小店與眾不同,小小店面卻笑迎八方客。

功成名就廚藝傳

做的好了,他並沒有獨享這份美餐。相反,這麼多年來,小白收的徒弟們可以說是遍佈全縣大小餐館、飯店,少說也有四五十個,徒弟結婚他熱心的去幫忙做飯、張羅事情,有人拜師學藝只要心誠他都不拒絕,就連部隊上的士官小石也來跟他學廚,如今的小石,退伍後已在家鄉甘肅開了好幾個飯店。還時不時地給師傅打電話彙報戰果。

如今這小小店面已不僅僅是小白一個人的事業,是整個桃園人共同的努力與希望,更是多少進城務工青年們最光榮的人生激勵與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