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迴歸前的艱難“經濟談判”

核心提示:23日下午,中英終於達成共識:509名全副武裝的中國先頭部隊將在6月30日21時從陸路提前開進香港南北4個關鍵軍營。此時正好是接受談判任務的第7天。

香港迴歸前的艱難“經濟談判”

香港迴歸祖國

1994年3月11日,時任國務院港澳辦一司司長的陳佐洱奉命從北京赴香港,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從當日至1997年6月30日,他先後擔任中方14個專家小組組長,主談了包括防務與治安交接、財政預算案編制等一系列重要議題,最終全部與英方達成了共識。

最艱難的“經濟談判”

1995年,為了給未來香港特區爭取一份“家底”,陳佐洱經歷了“談判生涯中最跌宕起伏的難忘一課”。

當年11月,中方參與香港跨“九七”財政預算案編制,在談判中漸趨務實。此時,港英當局社會福利署署長的一次公開演講,引起陳佐洱“強烈關注”。這位愛爾蘭籍官員說,1995年香港社會福利開支是5年前的2.5倍,年增幅達27%。根據現行規劃,還要照此快增5年,到2000年使香港的社會福利達到第一世界國家水平。

當時香港GDP增幅僅為5%,要支撐社會福利開支以27%的速度增長5年再加5年,已經難以為繼。陳佐洱認為,這是“末代港督”彭定康臨走之前大撒金錢收買人心,同時在為將來接手的特區政府“埋地雷”。

陳佐洱經過請示,即在當月月底舉行的第5次專家會議上“開炮”了:“中方主張香港社會福利要不斷提高,基本法裡也有明確規定,1997年以後也是有保障的。但像這樣用比GDP高5倍的速度來增長社會福利,而且要連續10年,就好比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開一部高速的賽車。如果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可能會‘車毀人亡’,這個肇事司機就是港督彭定康。”

惱羞成怒的彭定康當天就率領一眾港英高官親自出馬,用偷換概念的辦法“掉包”,妄稱中方說提高福利就要車毀人亡,開車的司機是香港人民等等。輿論蜂擁而至,陳佐洱面臨巨大壓力,但有中央和香港同胞支持,他頂住了。

香港迴歸後不久,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外國對沖基金把香港當作“提款機”,特區政府動用上千億財政儲備擊退了風暴。特首董建華、財政司長曾蔭權及其後任梁錦松、唐英年都曾動情感謝中央政府、感謝陳佐洱當年主談財政預算案編制時為香港“看住了這筆錢”。

為避免防務真空作出努力

一般理解,解放軍駐港部隊應於7月1日零時香港迴歸時開進。但從北部的深圳向南抵達全部營地的路途需2至3個小時,這就意味著,當中英兩國首腦在全世界矚目下進行香港政權交接、數千名各國政要和各界名流都雲集港島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時候,香港將出現防務真空。

6月16日中午,陳佐洱突然接到來自北京的重要指示,立即與英方談判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先頭部隊提前進入香港問題,“關鍵是——快!”此後五天五夜,雙方專家小組可謂是不眠不休。談判陷入僵局,被對手及傳媒稱為“強硬但講道理”的陳佐洱,曾不得不與英方組長躲進黑漆漆的儲藏室裡作“非正式、無記錄”的坦率交談。

23日下午,中英終於達成共識:509名全副武裝的中國先頭部隊將在6月30日21時從陸路提前開進香港南北4個關鍵軍營。此時正好是接受談判任務的第7天。

陳佐洱回憶,當時間最終走到1997年6月30日子夜,他榮幸地出席了中英關於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1208天的最後一分鐘裡,他昂首挺胸肅立,目不轉睛地望著英國國旗慢慢降下來,中國國旗飄揚著升上去,心裡想的就是,“不辱使命,我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