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人類有痔瘡,人類是得罪“造物主”了嗎?

未來科學


所謂痔,指的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

靜脈團,又名痔瘡痔核、

痔病、痔疾等

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形成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研究表明,只有人類會長痔瘡,這與人類直立行走姿態有關。兩足行走和四足行走有個很重要的區別,二者肛門部的血管分佈和肛門的張力不同。剛出生時,人與其他動物肛門部的血管和肌肉是相似的。隨著生長髮育的進行,活動強度提高,直立的人除了和其他動物一樣在排便時用力外,還存在地球對肛門血管的垂直引力。加上疲勞疾病及飲食方面的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人類易發生肛門部靜脈擴張而患痔瘡。

痔瘡的具體原因有:

第一,人在站姿或坐姿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受阻。直腸靜脈及其分支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使得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靜脈過度充盈。

第二,人類的靜脈血管排列特殊,經過直腸黏膜下層的疏鬆組織,缺乏固定支架,其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

第三,人的靜脈壁先天較薄弱,抗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容易擴張屈曲。

這些因素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然而有沒有可能得痔瘡,關鍵還在於是否直立行走。而經常直立行走的動物到目前為止只有人類。因此只有人類才會患痔瘡,痔瘡是人的“專利”


百科暘


說起來有些羞澀,痔瘡是人類的專屬,目前並沒有在其他生物身上發現痔瘡現象。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痔瘡的發生,和人類直立行走有關。

痔瘡

我們知道,人類原本是四肢行走的生物,後來由於環境變化,導致人猿祖先生活的地區森林減少,其中一部分人猿不得不下地行走,這就是地猿。

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地猿在演化時有些又重新演化成了樹上生活的生物;而有些則越來越適應直立行走。

為了更好的適應直立行走,人類的軀體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枕骨大孔是用來連接頭部與身體的空洞,也就是脖子的最上方。四肢行走生物的枕骨大孔位於頭部後方,而人類的位於頭部正下方。

除此之外,人類的盆骨也發生了變化,原本猿人的盆骨和頭部在同一高度,所以盆骨的開口方向以及開口大小都比人類要大,而人類由於直立行走的需要,所以盆骨變得窄小且崎嶇,導致人類易出現難產現象。

除了以上較為明顯的變化之外,人類直立行走後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人類的血液循環受到壓迫,造成痔瘡。

痔瘡發生的地方在直腸的末端和肛管附近,總長度約3-4釐米。人類的屁屁裡面有個肛墊,這個物體每個人都有。當人類消化道的殘渣排洩到這裡時,肛墊會保護這些排洩物不洩露出來。當大腦傳達指令,命令肛門排洩時,肛墊便會讓排洩物通過。

當人類直立行走時,肛墊處會長期受到重力和內臟的壓力,導致屁股處的靜脈血管向上迴流不暢,血液容易淤積,最終形成靜脈曲張型痔瘡。

尤其是久坐以及久站的人,都會導致屁股的靜脈血管的血液迴流受阻,長此以往這裡的血管容易充血,形成靜脈曲張,此時就形成了痔瘡。在肛管齒狀線之內的痔瘡被稱之為內痔,在肛管齒狀線之外的痔瘡被稱為外痔。

動物之所以不會得痔瘡,是因為動物的屁股和腦袋一樣高,屁股處受到的壓力不大,所以靜脈血管的血液不會形成靜脈曲張。

導致患有痔瘡的原因

其實,人人都是痔瘡高發人群,因為痔瘡是人類直立行走的代價,但是以下幾種人尤其要注意。

  • 使用坐便的人

之前人類在排洩時,採取的姿勢通常是蹲姿,然而現在更多是使用坐便。坐便的使用會導致人類屁股周圍被東西壓迫,而且肛門周邊的肌肉會被拉扯,需要更用力的方式才可以順利排便。這會導致人類易患上痔瘡。

  • 用力排便的人

當我們用力排便時,無形之中會給屁屁施加壓力,這也可能導致靜脈血管的血液迴流,長此以往會加重患痔瘡的風險。

  • 懷孕的人

由於子宮的壓迫,孕期的女生最容易患有痔瘡。

其實引起痔瘡的原因有很多,以上只是最常見的幾種易感人群,事實上,哪怕你防的再好也有可能患有痔瘡,畢竟人都是直立行走的動物。

其實想要緩解痔瘡也很簡單,那就是最好不要久坐或者久站,採取正確的便姿,以及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促排便食物。

痔瘡的象徵

雖然患有痔瘡是比較羞恥的一件事情,然而患有痔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是腦力工作者,是文明社會的象徵。再加上歷史上有很多名人也深受痔瘡的困擾,比如:蘇軾,在《與程正輔書》中蘇東坡說道自己的痔瘡犯了,變得不注意飲食,然而一點也不見好轉。

某舊苦痔疾,蓋二十一年矣。近日忽大作,百藥不效

明朝首輔張居正也患有痔瘡,可能是因為有眾多名人的背書,所以一些人也把痔瘡和中世紀時英國的爛牙一樣,當成上流社會的標誌。

多說依據,中世紀的英國之所以把爛牙當成上流社會,是因為牙齒大多是由糖引起的,而糖在當時價格昂貴,因此擁有爛牙意味著你經常吃得起糖,因此你很富有。

總結

其實人類有很多疾病是直立行走的代價,痔瘡只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盆骨變小導致女性生產時容易難產;人類膝蓋更容易磨損,這是因為人體把全部的重量都壓在了膝蓋上;由於人類行走,導致人體血液需要垂直向上或者向下流動,造成人類心臟負擔,更容易患有心臟病。

總而言之人類並不是一件構造完美的機器,而是一件帶有瑕疵的產品,我們在享受演化的成果之時,也要承擔演化所帶來的後多。


鍾銘聊科學


俗話說十男九痔,還有一個正在治。痔瘡是人類的專屬,這種情形恐怕和人類直立行走的模式有關,肛門靜脈血管的血液具有較高的靜脈壓,易導致靜脈曲張進而引發痔瘡。

人體的靜脈承擔血液的迴流,粗大的靜脈是容量血管,使血液不會太塊地流入心臟減輕心臟的壓力,較細的靜脈血管則連接毛細血管承擔血液迴流,因為靜脈壁薄血管平滑肌弱搏動能力弱,所以靜脈中長有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直立行走的人類的生理不足的地方在於,心臟和肛門的垂直距離較遠,這就造成了下肢越往下靜脈中的壓力更高,而靜脈壁很薄且靠靜脈瓣防止血液迴流,下邊的壓力越大越造成血液迴流的困難,越往下的靜脈血管相對越容易血液瘀滯、被壓力壓得壁變得更薄,進而引起血管變形,形成靜脈曲張。長久站立的人容易下肢靜脈曲張,心功能不好的人也容易下肢水腫,主要就是因為靜脈血液迴流補償導致血液中的液體滲出。

人的生理構造本身就容易造成下半身的靜脈迴流不暢了,而久坐又會將身體的重量放屁股上,加重了肛門靜脈血迴流不暢,久而久之導致肛墊中的靜脈曲張,且人的肛門相對更隱蔽,被汙染後容易滋生細菌,所以不注重衛生、久坐都是靜脈的病因,其它的誘因還有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等,根據靜脈曲張的類型,如果膨出肛門外則是外痔,在內則是內痔,兩種皆有則是混合痔,有時候因為排便不暢或者感染,還會導致肛裂肛周囊腫,甚至是脫肛(和上廁所時間太長有關)。

而動物們則不同,它們四肢行走,肛部和心臟之間相對的高度差卻比人類小,較低的壓力使得靜脈能保持健康,加上它們的壽命比較短,還沒到得痔瘡的時候就不再了,不容易誘發痔瘡,再者肛門外露,更加乾爽,坐著的時候是坐在腿上,對肛門的壓力也小一些,相對也較少遭受細菌滋生感染的事件。不過現代飼養的動物,有時候在運輸的過程中,會使很多牲畜擠在一塊,偶爾會導致豬等生出的脫肛,可能和豬受擠壓排便時更迅猛有關,一下子使得直腸韌帶撕裂。


來看世界呀


中藥5副藥根治痔瘡,每天一副,開水沖泡等待一會,孩子爺爺看痔瘡幾十年了,這是老輩傳下來的偏方,絕對不騙人



嚮往276840426


朋友!你算問對人了!

能看出來你問的是一個邏輯、思維、心理問題。不是具體的疾病問題。


痔瘡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一些食物、生活不注意造成的。

如果是這樣,請放鬆心情,看清本質。慢慢調理。

正面面對!正確看待!這才是重中之重!

多看相關的百度的原因。調節好我們這顆即強大又脆弱的心!

保持好心情、心態才是重點!

心情是最主要的。


現在科技很發達,可以改變基因,細胞、身材組織。

這個不出10年就有有可能普通人使用。

至於說人得罪造物主,這個大可以不用考慮太多。


關注身體、關注身心。

“兵哥漫談”,關於身體(健身、減肥),身心(本我回歸)做了深層次討論。

歡迎大家關注!共同討論!


兵哥漫談


有得必有失,人類會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能夠做到很多動物做不到的。也就必然會出現其他的問題,就像你說的,痔瘡,還有椎間盤突出,胃下垂等,這些都是直立行走,以後的後遺症,和地球引力有關。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嘛,想開點。


岐黃一葉


生物進化也不是完美的。人自從直立走路以來,解放出兩隻手來,手變得越來越靈活。但同時也帶來了弊端,這就是我們的內臟的壓力全堵在肛門上,造成肛門的血液迴流不暢,引起肛部靜脈曲張,這也是懷孕女性、長時間蹲著的工作,蹲廁過久易得痔瘡的原因。由此原理得出————常練倒立,按摩肛部肯定可治療痔瘡。


朝聞道xszy


何止得罪造物主,幾乎與畜牲不相異。相互殘殺就是證明。人,明曰三元之一,若不聞世法佛法,就是眾生,所有有血的動物統稱為眾生。


user5409821997457


因為人類是直立行走才會有此病!人類進化中是為了生存,與“造物主”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