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慢性腎小球腎炎

慢性腎小球腎炎

一、概述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為基本臨床表現, 起病方式不同,病情遷延,緩慢進展,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疾病。

二、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呈多樣性,差異較大,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可伴有水腫、高血壓、腎功 能不全,病情遷延,腎功能進行性減退,最終發展至尿毒症。

三、診斷(鑑別診斷)

本病臨床診斷需符合以下診斷指標:蛋白尿和(或)血尿,伴有水腫、高血壓、腎功能 不全至少一種情況者;若為單純性蛋白尿,尿蛋白大於 lg/d 者;在除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和遺傳性腎小球腎炎後,即可診斷本病。


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高血壓腎損害

既往有較長時間的高血壓病史,腎小管功能異常(如尿濃縮功能減退、尿比重降低和夜尿增多)早於腎小球功能損害,尿檢查異常較輕(蛋白尿<2g/d,以中、小分子蛋白為主), 常伴有高血壓其他靶器官損害(眼底、心臟、腦)。

無症狀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一般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

遺傳性腎炎

青少年起病,有陽性家族史,可伴有耳部病變及眼底改變。

慢性腎盂腎炎

有反覆發作的尿路感染史,尿細菌學檢查常陽性,如 B 超檢查或靜脈腎盂造影顯示雙側腎臟不對稱性縮小有鑑別診斷價值。

1. 飲食限鹽,腎功能不全者還應控制蛋白攝入量及限磷。

2. 積極控制血壓

(1) 理想的血壓控制目標為 140/90mmHg 以下(若尿蛋白大於 lg/d,可以更低)。

(2) 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首選具有保護腎臟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

3. 對症處理 避免勞累,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4. 如有條件行腎穿刺活檢,應根據腎臟病理類型進行針對性治療。

(二)轉診指徵

1. 首次就診的慢性腎炎綜合徵病人,建議轉上級醫院進一步篩查繼發性腎炎的病因,必 要時行腎穿刺活檢。

2. 維持治療的慢性腎炎病人,出現腎功能快速進展或嚴重併發症。

淺談——慢性腎小球腎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