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江南》表現了什麼心情?如何理解?

用戶4102788422827


漢代樂府詩。描述了採蓮時的光景和人愉悅滿足的心情。雖然沒有描寫具體的人,但是景物形象動態,生機勃勃,如臨其境。簡潔明快的語言,勾畫出一副清新歡樂的畫面!迴旋反覆的音調,朗朗上口。夏日清新撲面而來!附原詩:

江南——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沐曉Erin


是這首詩歌嗎?

【江南】

兩漢•佚名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麼秀麗的江南風光!多麼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於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鬆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晨璟熙


這首採蓮歌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個名篇。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採蓮人採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使我們彷彿親耳聽到和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

江南可採蓮,蓮花栽培的地區,雖然很廣,但卻以江南最盛;而江南採蓮人大多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婦女為主;同時江南民風柔糜,青年男女在採蓮時尋求愛情之事極為常見,故盛興於南朝時期的民間情歌,在漢代的江南實際上就很流行。

在這類民間情歌中常用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徵愛情。由此可見,此歌用的顯然也是比興,雙關手法,起句中的“採蓮”,也含有尋求愛情的意思,由此我們又可推知這位歌者乃是一個風流小夥子,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從外鄉來到江南的。他來到來江南,名為採蓮,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則何處不可採蓮而獨留戀於江南?可見“可”字之中大有文章。

其次,再從緊承上句而來的第二句“蓮葉何田田”來看,顯然也是寫明蓮葉茂美,暗喻採蓮姑娘們人數眾多,姿態豐美的。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和後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於蓮葉間暗喻採蓮男女的歡樂情景的。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由此可見,這首採蓮歌實際上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

傳聞清代含山縣有個篾匠是位著名的民間詩人,人們都尊稱他為“篾進士”。有一次本縣一位清官薛知縣離任時,很多官員百姓都到郊外去送行,篾進士也趕來了。這時畫家正繪好了一幅送別圖,大家都要求篾進士題詩,篾進士也不推辭,便立即根據畫面景色,口占一詩,由別人代書如下:

東邊一蓬楊柳樹,

西邊一蓬楊柳樹,

南邊一蓬楊柳樹,

北一蓬楊柳樹,

任它柳綠千萬條,

哪能系得行人住駐!

山前鳴杜宇,

山後鳴鷓鴣:

一個叫“行不得也”,一個叫“不如且住”。

篾進士這首詩的起四句與此歌后四句雖各為其詩主題服務,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齊代著名青年詩人謝朓在他的《遊東田》詩中有“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的名句,它的上句實脫胎於古辭《江南》中的“魚戲蓮葉間”的,並且顯得更加細膩生動,由此可見歷代詩人無不從民間詩歌中吸取豐富的營養。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這是漢代漢樂府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描寫了江南的大好風光,突出當時人們對生活的積極嚮往。



文創一砥


這首民歌語言簡潔明快,通俗易懂。

讀來朗朗上口,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令人覺得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江南蓮子成熟的時候,採蓮人划著小船從蓮葉間穿過,一邊採蓮子,一邊放聲歌唱。

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構成秀麗的江南風光!

民歌勾勒出這幅明麗美妙的圖畫,那種寧靜卻又生動的場景讓人身臨其境。

詩中明明沒有寫人,偏偏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人,也聽到了聲音。

同時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以及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

原來,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耕根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麼秀麗的江南風光!多麼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於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鬆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