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211高校紛紛上馬醫學院,醫科大學該何去何從?

梁辛


與其又要花好多錢在985和211大學裡增辦醫學院,不如省下這筆錢,認真辦好現有的這些醫科大學。

就拿醫科大學裡那些畢業後當醫生的專業來說,整體質量令人擔心。這些學生在大學每門課程都是及格的,但是畢業後參加全國統一的執業醫師考試有一半左右不及格。

考試題和在大學一樣,主要是選擇題,一道題下面有四五個備選答案供選擇,其中一個是正確的。會了答,不會了可以猜。猜對了給分,猜錯了不扣分。

學生在大學無意中培養成了猜的習慣,畢業後給病人看病時也免不了猜!猜對了,病人走運;猜錯了,病人倒黴!

在大學把知識學習的明明白白的學生,畢業後給病人看病還免不了錯誤診斷錯誤治療,那些把知識學習的一知半解,記憶的模模糊糊的學生,錯誤診斷錯誤治療的概率有多大!

美國有統計,美國一年因為醫生不正確治療而造成病人死亡的人數是25萬人左右。中國沒有這方面的統計,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中國該是多少萬呢?

知道為什麼學生在大學考試每門課程都及格,畢業後就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不及格嗎?

不負責任的醫科大學有兩種:一種是學生考試時交頭接耳打小抄都假裝看不見;一種是考試紀律很嚴格,監考的老師不能坐著,要來回走動,還有學校的各級領導到各個考場巡視,學生根本就作不了弊,但是考試成績是假的!一一因為考試前,老師就巧妙將考試題部分或全部洩露了出去,學校的考核制度迫使老師不得不這樣做。

學生畢業後參加全國統一的執業醫師考試,因為不能提前知道考試題,因為考場上不能交頭接耳,一半左右的人就不及格了。這些人要考兩三年四五年六七年,甚至比抗日戰爭還時間長,才能及格(這種考試一年一次)。

無論醫學生畢業後教育改成什麼方式,玩什麼花樣,在大學時期不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培養,都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底子就沒打好!無論學校是赤裸裸造假,還是巧妙造假,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多少會認真呢?

211和985大學辦醫學院還有一個不好意思說的目的一一就是也想鑽政策的空子,因為有榜樣在前。

一些醫科大學實際上本身研究能力不行,但是在大學排名榜上比較靠前。憑什麼?憑附屬醫院!

這樣的醫科大學把衛健委下屬的好醫院(不僅僅是三甲醫院)掛牌成為自己的附屬醫院。這些醫院的論文呀課題呀就可以由以前的一物一用(只有衛健委向上彙報時統計一次)一一變成了一物三用(衛健委向上彙報時統計一次,醫科大學向上彙報時統計一次,教委或教育廳向上彙報時統計一次),皆大歡喜!

這些所謂的附屬醫院最多的一個醫科大學發展了十幾家,實際上這些附屬醫院的院長依然是衛健委主任的下屬,依然不是醫科大學校長的下屬。被掛牌更像是友情演出。這些醫院的實力根本就不需要掛這麼個附屬醫院的牌子,來提高身價。是醫科大學上趕著要給人家掛附屬醫院的牌子,人家其實是不稀罕的。

985和211大學先辦醫學院,後面很可能也是這套把戲:儘可能多的掛牌附屬醫院,這樣這些醫院的論文呀課題呀就可以統計到大學,螞蚱雖小也是肉,掛牌附屬醫院多了,論文呀課題呀就增加了不少,大學的排名就上升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大學都玩這套把戲,哪個大學不玩,不就吃虧了嗎?


資本家ZBJ


很多大學為了蹭熱點,提高綜合大學競爭力!比如原來的華西醫科大,湘雅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等等合併前就很出名!合併後大學實力提升,而原來醫學方面投入不夠,名氣不那麼大了!回過來看沒被合併的首都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發展的就很好啊,多出A類專業大學!


老樂兒21


一哄而上,發展之大忌。985/211高校紛紛上馬醫學院,數年之後必有爛尾樓。

醫科大學當淡定。

從來飄風不終朝。

幾條建議:

1.深耕好自己學校的王牌專業,留得住自己的王牌團隊。紛紛上馬醫學院之後,必將上演人才之爭奪戰。醫科大學應未雨綢繆。

2.打造好醫校聯合體,醫科大學的長遠發展,必須以醫院為依託,既是科學運用之需,更是以醫養校之本。沒有醫院的醫科大學不是真正意義的醫科大學。如,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就包括麻省總醫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斯波爾丁康復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等。

總而言之,要持續辦好學、留住人。也要做到:無院建院、有院強院。

任憑風浪起,安坐釣魚臺。

醫科大學,不急不躁。



黃凱東談家教說人生


現在一些985和211高校為了提高排名,紛紛合併醫學院,因為醫學院發的論文多,有的醫學院學科也比較強,按照國家評價一流大學標準,這是一個很硬的條件,所以很多學校喜歡與醫學院聯姻來增強實力。四川大學合併華西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合併白求恩醫科大學、華中理工合併同濟醫學院就是這樣。國家層面應該建立科學的高校評價體系,避免高校盲目求大、靠合併方式增強學術實力的不良傾向,影響中國高校得創新能力。


東北亞環渤海中心探索


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是模式之爭。綜合大學醫學院走的是功夫在詩外的路數,利用多方面學科的人才優勢,讓醫學院開闊眼界,增加新科技的認知與利用能力,達到提升醫學水平進步的目的。而醫科大學走的是術業有專攻的路數,會百樣不如專精一樣,在這個領域,我是職業選手,就是大拿。因此,這個問題其實是問醫科大學與綜合大學醫學院 那個模式更有競爭優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現有的兩種模式的生存現實。在美國哈佛與麻省的醫學院固然是一流的,但是前身是洛克菲勒醫學研究院的洛克菲勒大學,基本上主攻醫學與生物學,在醫學領域,絕對是地標一般的存在,他們一個以醫學為主幹的大學,擁有36位醫學與生物學以及化學方面的諾獎得主。你說誰優誰劣呢?所以只有優勢的成就,沒有優勢的模式。

但是在中國,凡事講潮流,講風口,就不一樣了。基本上如果政界相信綜合大學醫學院的模式,就會投入資源,而醫科大學得到的資源可能會減少,發展自然就不如綜合大學醫學院。但是這是體外因素在起作用,非戰之罪。

因此,單純講道理,兩種模式孰優孰劣,難以斷言,但在中國的實際情況應該是,綜合大學醫學院佔優勢。


透過歷史的風雲


縱觀現在排名靠前的雙一流大學,大部分是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專業數量十分之多。在名校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頂級學科競爭,也是綜合性的競爭,很多專業學校,在本領域排名十分靠前,但是其學科門類不多,在全國綜合排名中比較吃虧。


一、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的醫學院情況分析


從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來分析,排名前十的十所大學中,綜合性大學佔了7層,擁有醫學院的大學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不難看出,排名全國前十的大學均有醫學院。因此,很多學校也效仿起這些學校,也正是因此這些比較相對靠後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紛紛上馬醫學院,增加學科門類,提升綜合實力。


另外開設醫學院相對於其他學科發展更為容易,多招聘一些專家教授,起步很快,發展到一定程度成立附屬醫院,有助於知名度提升,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校的財政收入,有助於學校進一步快速發展,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鄭州大學,鄭州大學附屬醫院稱為亞洲最大的醫院,絡繹不絕,天天就是印鈔機,在這次雙一流評估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新上馬醫學院的大學分析


最近幾年985和211工程大學以及部分省屬重點大學新上馬醫學院的主要有華東師範大學、中科大、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重慶大學等。


這些大學上馬醫學院,必將需要大量的師資力量,特別是知名教授和專家是他們追逐的目標,因此,必將導致現有的醫科大學的師資力量流失。特別是很多名校具有一定歷史的醫學院,人才濟濟,如果發現其在本校發展前景到頭,可能轉向新成立的醫學院,成為這些學校的骨幹力量,從而轉身脫變。因此,人才流失,並不是流失的是一個人,更是這個人後面的相關資源


三、提高現有醫科類大學應對985、211工程大學新建醫學院的對策


老吳覺得,現有的醫科大學,像地方性的醫科大學,如太原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要做好相關的防備工作,抓住少數關鍵,特別是知名專家、教授要想法設法給他們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提升待遇,加強人文關懷,以情留人,讓他們不想走、不願走;其次,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給他們沒有平臺的人,提供機會;再次,加大學校學科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強大了,才會有更多的人才流入;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強政策傾斜,加大這些學校的投資,特別在人家方面,要破格錄用,在評職稱方面向年輕骨科傾斜。還有,加快附屬醫院的建設,通過附屬醫院帶動學科的發展,同時讓人才學以致用,不能侷限在教學方面,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待遇,留住他們的心。


總的而言,現在人才均比較現實,簡單直白要麼為了情,要麼為了錢,看其需要的是哪方面,學校應該根據個人需求投其所好,以情留人、以錢留人、以平臺留人。


老吳跟你談教育


醫學,可以大致分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

所謂基礎醫學,包括生理學,生物化學,解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等,是研究人體機構和功能(正常情況下和病理情況下)的學科,這些學科知識的獲取基本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驗室來進行。

臨床醫學,包括內外婦兒以及眼、耳鼻喉、皮膚、感染、重症、急診,等等。顧名思義,是站在床邊、與病人打交道的學科。這樣的學科,顯而易見,需要臨床上的摸爬滾打,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才能真正地培養一名臨床醫生。

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學習踢足球,就必須上場去踢,如果僅僅是學習理論的踢法和規則,無法培養出合格的足球運動員。

同理,埋頭於書齋和實驗室,沒有臨床實踐,是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醫生的。或許,對於基礎醫學,可以這樣搞,但是,對於臨床醫學,是不行的。

現在紛紛上馬的醫學院,有附屬醫院嗎?也就是說,有足球場供學生們實踐嗎?就算有些大學,聯繫了某些醫院作為自己的附屬醫院,這與傳統的教學醫院,差距也是顯著的,無論是在教學經驗,師資水平,還是在對於醫學生的培養模式上,都不可同日而語。

醫學不同於其他很多學科,它重理論,但也重實踐。對於醫學院來說,其附屬醫院是非常重要的,以目前的情況看,一般來說,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在醫療質量、學術水平等方面要優於其他醫院。所以,建醫學院容易,但沒有好的附屬醫院,白搭。而要建成一家好的附屬醫院,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985、211上馬醫學院,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難以競爭過傳統的醫學院。


教培小助手


大學按學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性大學,另一類是專業型大學。綜合性大學通常追求“大而全”,即規模大,人數多,學科全!醫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科!綜合性大學如果沒有醫學院,相當於“缺胳膊、少腿”,學科不完整;因此,985、211大學紛紛上馬醫學院,是在“補短板”,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大學都需要“做大做強”,都想成為 “巨無霸、航空母艦”,這無可厚非!

醫科大學屬於專業型大學,在985、211大學紛紛上馬醫學院的情況下何去何從,只有兩種選擇:

一、與985、211大學合併,成為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或“醫學部”!專業型大學畢竟規模小,在大學排名、招生、爭取資源等多方面受限,與綜合性大學合併,是一種“雙贏”,屬於強強聯合,可以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比如:北京醫科大學合併到北京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合併到四川大學等。

二、保持現狀,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大部分醫科大學由於受到地域、規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難與985、211大學“強強聯合”,就需要“走自己的路”!醫科大學獨立發展,需要解決“規模”和“人才”這兩個制約大學發展的關鍵因素。規模小,沒有競爭力,容易被忽視,醫科大學可以兼顧發展與醫學相關的基礎學科,比如物理、化學、計算機等,來壯大規模;解決“人才”問題,則需要從政策、待遇、平臺等多方面考慮,既要留住優秀人才,又要能招攬優秀人才!


張cuper


醫學類專業是比較特殊的,屬於高層次人才,它不比易學實操性強的專業,可以在短期內就可以培訓完成,醫學類學習週期較長,985/211院校上馬醫學院,客觀來講各有利弊,這些院校的層次高,優質資源也有很多,成立醫學院還是有很大優勢,換句話來講,還真得指望他們;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看重了醫學院的特性,很多學校的排名是依靠出版論文的數量和質量,而醫學類專業比別的專業,更容易出論文,這對高校來講,促進發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高考志願韓老師


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多是帶著功利性目的,高等教育四大排行榜QS,軟科,泰晤士,USNEWS,國內排名靠前的院校基本設有醫科,醫學學科所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重要了,高水平論文也容易發,國家各類基金項目也是醫學學科比重大。但辦醫學院所需資金不是其他學科所能比擬的,辦一所好的醫學院幾乎可以再建一所大學。而醫學學科對學生來說是一門研究與實踐同等重要的學科。

正是由於龐大的資金需求,因此不管是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還是醫科大學必須有附屬醫院做支撐,所以考生選擇院校時這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