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近期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佈了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迅速把“群體免疫”這個概念送上了熱搜。

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它和我們的防疫政策有何不同?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1.群體免疫能否幫助我們對抗新冠疫情呢?

答案取決於你所獲得的信息到底是什麼。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原體,我們對這種病毒的瞭解每時每刻都在更新,相應的防疫政策也會隨之改變。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必訴諸陰謀論。

比如,英國政府的防疫策略在首相約翰遜發表了那次關於“群體免疫”的講話一天之後就又發生了改變,宣佈將從下週開始禁止大規模集會,這大概是因為很多英國民間組織已經在自發地這麼做了。

這次記者會上站在鮑里斯身邊的有兩人,分別是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以及英國政府首席醫學顧問克里斯·威提。此舉的意思大概是說,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絕不是鮑里斯一個人拍腦門想出來的,而是基於現有的病毒學知識而做出的科學調整。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2.那麼,英國科學家們有哪些和別人不一樣的發現呢?

第一,根據英國科學家的估算,英國已經有5000-10000名感染者了。這個數字之所以遠高於已公佈的確診病例數,只是因為檢測技術跟不上而已。

第二,英國科學家相信這個病的主要受害者是老年人,以及患有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對於廣大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來說,這個病的致死率不到1%,處於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第三,英國科學家相信這個病毒的傳播力遠大於非典,大多數傳染者都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前期感染者,這就給防控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3.與中國的政策有哪些不同?

這3項新發現和大部分中國人對於新冠疫情的判斷似乎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第一條,和國內不斷下降的新增確診病例存在巨大的反差。不過,考慮到國外有如此之多的名人和政治家中招,英國科學家的這個悲觀預測似乎是有些道理的。

正因為如此,英國科學家們給出了和我們完全相反的防控建議。比如,他們認為既然已經防不住了,那就不如干脆改變策略,不再把工作重點放在防止疫情擴散上,而是轉入下一階段,即主要以減少損失為主,耐心等待以下兩件事的發生:

第一,期待專門針對新冠的特效藥或者疫苗能夠儘快研製出來;

第二,期待有越來越多的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能夠通過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免疫力,從而建立起一道群體免疫屏障,保護那些最危險的老弱病殘。

有意思的是,包括德國在內的不少西歐和北歐國家也採取了和英國類似的策略,原因應該也是相似的。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幾天前就曾經警告說,根據專家的估計,未來有可能會有60-70%的德國人感染新冠,這個說法和英國科學家的預測不謀而合。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4.各個方面對“群體免疫”的反應和態度

各國的國情都不相同,各國科學家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也有細微的差別,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就拿這次新冠來說,英國科學家相信這個病毒不會像非典那樣從地球上徹底消失,而是會像流感那樣持續地捲土重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強迫老百姓長時間在家隔離是不現實的,早晚有一天會引起強烈的反彈,最終導致局面失控。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不做限制,改用其他較為溫和的方式勸說老百姓主動做出合理的防疫行為,以此來延緩病毒擴散的速度。

寫到這裡必須指出,英國政府的做法遭到了很多專家的反對,其中包括不少英國本土的學者。比如前英國伯明翰大學經濟學家託尼·耶茨(Tony Yates)就在《衛報》上撰文指出,助推理論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而得出來的,也許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情況了。

比如,英國政府的做法和很多其他國家都不一樣,也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相反,很有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5.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真的會有效嗎?

誰也說不好,因為目前沒人知道新冠病毒到底會不會發生基因突變,中青年人的病死率是否能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以及英國的醫療系統是否有能力應對可能到來的急診高峰。

還是那句話:對於這樣一種全新的傳染病,也許我們不必急著做出結論,而是應該鼓勵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做出不同的應對。

這麼做起碼可以為科學家們多提供幾個對照組,好讓未來的人類找到效率更高的應對方式。而這,才是更高級的人道主義。

英國的“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的防治,英國是自暴自棄or另闢蹊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