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想在爸媽面前說普通話?

oO灰機Oo


什麼樣的場合做什麼樣的事,說什麼樣的話。

我表姐是做銷售的,推銷產品、公司應酬的時候,嘴巴說話是一套一套的,幹練又圓滑,很多人都很佩服她。

但她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從來不會挨個挨個給長輩們敬酒,吃飯的時候也是怎麼隨意怎麼來。因為她認為,在家人面前不整這些虛的,那些冠冕堂話的話說給家人聽,家人聽著難受,她說的更難受。

我舉這個例子呢,是想說在應付家以外的一切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強大起來,不管是語言還是人情世故,普通話顯得更加官方和正式。

在家,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從小把你養大,你自己幾斤幾兩他們清清楚楚,沒必要偽裝自己。該做回自己。

而且,大家不覺得回家如果講普通話的話會很彆扭(部分本來就講普通話的地方除過,就拿我們四川來說,川普太難受了)[捂臉][捂臉]


世事大雜燴


我也不喜歡在爸媽面前說普通話,哪怕前一秒還在跟其他人說普通話,下一秒面對爸媽就馬上切換到家鄉話。這是我本能的反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出於對爸媽的尊重。如果爸媽從不說普通話,或者不會講普通話,那我們用普通話跟他們交流就會使他們顯得很尷尬,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夾在其中。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因為在學校要刻意說著普通話,有時回到家跟爸媽交流時沒有轉換過來,不經意間看到爸媽眼裡流出的一絲不自在,反應過來後我便趕緊轉成家鄉話交流。對他們來說一方面普通話聽著費勁,一方面方言跟普通話之間的交流總會有種差異感參雜其中。

2,源於內心的歸屬。面對外面的世界我們需要用普通話來溝通,更方便彼此之間的理解,也更能拉近與其他人之間的距離,但在爸媽面前我們不需要如此,他們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在他們面前我們不需要掩藏,用內心最真實、最輕鬆的方式來面對,一切源於內心,不需要任何顧忌。

其實在我們的內心不管我們在外如何,家鄉永遠是我們的根,家鄉話也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我們更願意用最真實的內心面對最親近的人。





水之靈kk


會覺得有隔閡。作為一名四川人,自己有些時候的普通話都繞不清楚,在外面儘管說的很差,也會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在家裡,真的不敢開口閉口就普通話上口。我爸媽屬於普通話超級“歪”得那種,以前有次聽到老媽講普通話,自己沒忍住笑了一大聲,後來老媽每次講普通話都要帶著一種幽默的風格說出來,生怕我笑她,現在她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一口流利的川普[捂臉]

而且在成都待久了,口音也會被帶一點,每次回老家不小心說了口成都腔,都要立馬切換,生怕被發現然後說我進了大城市,口音都變了[捂臉]


一瓣兒向日葵


九十年代初的時候,農村出外打工做生意的少,偶爾有一兩個在外邊一兩年,回村之後和鄉鄰打招呼就操著帶家鄉味的普通話,問怎麼口音變了,回答說習慣了,改不過了,實際情況是他在外面接觸的還是本省本縣的人,壓根也沒有說過普通話,只不過是虛榮心在作怪,那時候如果村裡有這樣的人回來,鄉親們要當作笑話議論上好幾天。

語言作為日常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從出生到走上社會,至少也要在家鄉的語言氛圍下生活十五六年,鄉音已經鐫刻到靈魂深處,別說一兩年,十年二十年也不會忘記,

而父母那輩人就不同了,他們世代就生活在村裡,電視上普通話他們能聽懂,但肯定是說不出口,年輕人走出家鄉,接觸的人天南海北,普通話就成了日常交流工具。

你離家打拼,千里萬里,或封候拜相,或腰纏萬貫,或顛沛流離,或落寞失意。父母的鄉音永遠都是最美好的回憶


秋夜獨茗


作為常年在外打工的每個人來說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出門在外都是普通話為主,自然而然就養成一種習慣,尤其是在我們回老家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一時半會還很難改過來,我自己就遇到這種情況,我媽還說我玩樣(徐州家鄉話),大概就是豪橫不接地氣,一開始感覺無所謂,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沒那麼簡單,老家人不這麼認為,才開始有意識的說話,其實內心很不情願說老家話,總感覺太俗,本身就是大學生,總覺得突顯不了自己有文華或者總得有所改變,當然現在的我作為過來人再看看比自己小的從外回來講普通話也覺得彆扭,現在才明白父母當時的感覺


以林說事


我想大部分人不止不想在父母面前過普通話,在自己的哥們面前也應該不喜歡說吧!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普通話作為我國標準語言是政府認定的漢語通用語,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其“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但是普通話在言語中透漏著些許優越感,不管你願不願承認,這種優越感卻往往會讓我們和父母和朋友之間產生了距離,我們在外面說普通話往往是出於禮貌,而不是真的喜歡說普通話,說普通話往往是在可以隱藏自己的土氣,而這種土氣確實讓自己和父母朋友更加親密的一種東西!我們在他們面前不需要隱藏自己,可以喜歡什麼說什麼!也可以更加自然!




巷子裡的憂傷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以前也一直在思考過,為什麼我們在父母面前就不願意說普通話呢?至少我是不願意。然而如果把自己的切入角度放在是一個常年漂泊的遊子,那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 首先,家鄉話倍感親切。得佩服我們老祖宗創的方言的能力,絕對NO1,各個地方各有特色,聽起來不彆扭,真是鄉音無改鬢毛衰。。

其次,是一種比較流暢溝通方式。很多家鄉話有時有普通話根本說不出那個味兒,押韻感十足,別說和交流父母,就是鄉里鄉親都不好意思拿普通話調侃,總感覺缺了點啥,就是不夠得勁兒,相信各位仁兄有同感;

最後,那就是割捨不斷地鄉愁。濃濃鄉土氣息,帶給自己是對家和父母的思念與不捨,這段好像有點煽情了,掐掉。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相信現在大部分生活在城裡的孩子都已經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是English也夠溜灣兒。

然而他們何時會想起到他們的父輩爺輩上上輩們兒,以前還保留著自己與父母獨有的方言交流方式,這會不會隨著時代在消失,我們不得而知。也許這也是我們孩童時代唯一難以忘懷XX,那東西叫做——鄉音(方言)!!!


康復與生活


為什麼不想在爸媽面前說普通話?

其實像我們這些農村人的話,一直都是以地方方言為主,根本就不會用普通話交流!

在社會上,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去交流。雖然已經習慣了,但是回家的話,如果用普通話去跟父母交流,那就會感覺有點太裝了[捂臉],父母肯定也會很不習慣。而且少了那種家的感覺,彆彆扭扭的。

還是跟爸媽說一些家鄉的方言,會感覺特別的親切,才有那種歸屬感。



90後小西


一是因為從小在父母身邊說家鄉話習慣了,所以自然的就是說家鄉話,說普通話會覺得很奇怪呀!

二是相對於普通話來說,家鄉話更像是爸媽的“國語”!雖然現在隨著形勢的發展,很多老人都學會了普通話,但是普通話是和外鄉人聊天用的,家鄉人見面還是用土話聊的更順暢,更親切!

三是中國有句古話,入鄉隨俗,在和父母相處的氛圍中,就是一個迷你版的“家鄉”,所以肯定得說家鄉話!而且你不覺得在父母面前特意去說普通話很彆扭,甚至在別人看來有一種“裝”的感覺嗎?我老家南方,老公東北,因為東北人說的都是普通話,所以他特別不理解我們一家人都能說普通話,卻每次聊天用的都是家鄉話!我就用一個例子就讓他明白了,這就像你有個朋友去美國留學了,然後回國了,回國之後天天和你聊天都用英語,你是什麼感覺?是不是感覺這個人好能裝啊!所以嘛同一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和父母,和家鄉人聊天必須用家鄉話的原因!


美食與小胖子


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語言來交流的。人們因為居住環境不同和地域水土的影響,所以出現了不同的語言即方言,運用普通話,推廣普通話,也是為了人們來更好地進行交流。我們為什麼不想在爸媽的面前說普通話,主要是我們和父母親從小就在一起,說家鄉話既顯得親熱,又能聽得懂,更能很好地交流;說普通話反而讓人覺得生分、會使氣氛很尷尬,還會讓一些講究的家鄉人看輕你!所以,當我們和父母親及家鄉的街坊鄰居父老鄉親們在一起時,儘量說家鄉話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